很多新人都是第一次面對資產使用權,租賃負債賬,不知道如何審核被審計單位的計算底稿,也有被審計單位在賬上不確認這兩個科目,而是等待審計師調整,新朋友習想找個計算模板申請, 但不懂原理,未必發現問題,也容易出錯,因此,不要過分依賴別人設計的模板,要了解基本原理,然後設計出適用於被審計單位的計算底稿,清楚每乙個細節要有信心,本文不涉及複雜情況的判斷(在複雜情況中能遇到的情況並不多實踐),主要是關於原理。
基本原理。 這兩個賬戶的字面含義很明確,即通過租賃只獲得使用權,而沒有資產所有權,租賃產生的對價即為租賃負債。當未來規劃不確定時,一般是租房轉房,每個月花少量的錢拿到房子的居住權,可以隨時搬出去,用最小的成本減少未來變化可能產生的大成本,對於企業經營來說也是如此, 不管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如果租房比購房更符合企業發展規劃,就應該選擇租房,租房時,合同一般一年籤一次,下一年就看房東或租客是否願意續租,房費按月支付, 按季度、按年支付,但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除了臨時辦公外,一年後搬走的概率並不大,而且只簽了一年,如果業主不想租,公司就得找新的辦公場所,而且之前的裝修費用也投入進去,所以租期一般在一年以上, 根據合同,無論是按月付款、按季度付款還是按年付款,從租賃合同成立的那一刻起,企業就需要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支付一定的金額,那麼就要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因為存在通貨膨脹因素,價格可能是**因此, 使它們具有可比性的前提是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將它們換算到同一時間點進行比較,考慮到效率問題,企業不可能考慮貨幣的日常時間價值進行頻繁的記賬,因此通常不考慮一年以內貨幣的時間價值, 對於租賃期限在一年以下且價值較低的租賃(實踐中一般為40元以下,000元租賃為低價值租賃),可以選擇不確認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而採用簡化方法(實際支付時間記錄費用或通過預付分期付款的方式攤銷費用)。
同樣,長期應付款、長期應收賬款等長期應收賬款等具有長期收付款性質的標的,也會涉及未確認的融資成本和未實現的融資收益,都帶有“融資”二字,這是因為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可以換一種方式來理解,假設租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租客在當前時間點支付了100萬元,此時沒有時間變化。其次,承租人未來將分期支付120萬元,一次性付款與分期付款的差額20萬元,即為時間變更產生的利息。
租賃合同其實是第二種方案,合同的總金額,即未來要支付的總金額是包括利息的,未來要支付的總金額(租賃付款)換算成一次性要支付的金額(租賃負債的現值), 兩者的差額是未支付的利息(未確認的融資成本),未確認的融資成本是備抵賬戶,折舊、攤銷等,通過費用賬戶逐步抵銷,由於融資性質,抵銷是通過財務費用賬戶,同時,為償還租賃負債本金和利息而支付的現金應計入融資現金流出活動。
從另乙個角度來看,我們不必在0點鐘把所有的錢都拿出來,而是每次支付固定的小額錢,享受一套總價值120萬元的房子,實際資產和未償負債和利息同時在賬面上確認, 與向銀行借款類似,在收到貸款時,從銀行存款中扣除,將短期貸款記入貸方,並在每個期間計息以確認財務費用,這是相同的原因。
了解了以上內容,新人應該明白為什麼企業更喜歡“早收晚付”,在總付款不變的情況下,也是因為考慮到錢的時間價值,手裡多留一天的錢越多,多付一天的利息,第乙個月就要交100萬元, 和第二個月的100萬元支付價值的100萬是完全不同的,第二個月的100萬元要打折到第乙個月的時間能夠比較。
同理,如果支付總額不變,可以提早到錢,在自己手裡產生利息,如果對方企業難以一次性支付,選擇分期支付,就會同意支付比一次性支付更高的總額, 而兩者之間的差額則由財務費用貸記中的未實現融資收益逐步抵消,相當於應計利息收入。
想了想,面對具有融資性質的賬款長期收付,就不會有壓力了。
現值計算。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單次利息和複利兩種利息計算方法:
單利只按本金計算,不按新產生的利息計算;
另一方面,複利不僅計算本金的利息,還計算新產生的利息。
例子;假設存款100元,年利率為5%,存款期限為2年,單利計算的利息為100*5%*2=10,本息之和為100+10=110;
複利用於計算利息:
第一年本息之和=100*(1+5%)=105,再以第一年本息之和計算第二年利息;
第二年本息之和=105*(1+5%)=11025 ;
為了提高計算效率,總結了複利下本息之和的計算公式
本息之和=本金*(1+利率)期數,代入公式的結果與分步計算結果相同:100(1+5%) 2=11025。
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然後談談現在值和最終值。
以上例子,100元存款的本金金額為現值,即現值,通過複利和110計算利息後的本金利息25是2年後到期的定金價值,即最終價值,租賃合同中未來應支付的總金額(最終價值)已經確定,因此現值入賬時轉回,並轉換複利和本金和利息的公式
本金=本息(1+利率)週期之和,即複利現值=複利(1+利率)週期數的最終值。
公式中的利率就是貼現率,因為要獲得租賃中嵌入的利率並不容易,而貼現率在實務中一般採用增量借款利率,即承租人在類似的經濟環境下,在類似抵押條件下借入資金所必須支付的利率,才能獲得接近使用權資產價值的資產動產租賃金額而不動產一般佔公司資產的比重很小,貼現率略有偏差,實際上對盈虧影響不大,所以沒必要太糾結。
新人可能會想到年金的現值,因為它聽起來更符合租賃合同的性質,年金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每個時期內收到和支付的等額付款,而現值是指以適當的貼現率貼現的未來現金流的價值
一系列等額付款的現值之和是轉換期開始時的總值,但計算每個時間點的複利總現值更為靈活,因為在實踐中,租金不一定每年都一樣,可以約定租金每年增加5%這樣, 各期的支付金額不相等,採用複利現值,只要列出各期的支付金額,同時設定複利現值,就可以計算出各期的現值,從核算時間的現值得到總額, 但需要注意年利率對月利率的折讓。
例子;如果簽訂了為期兩年的住房租賃合同,租賃期限為201年1月1日至202年12月31日,並約定每月月底支付租金,第一年租金為12000元,每月月底租金為1000元,第二年漲幅為5%, 租金12600元,每月月底支付1050元,增量借款利率5%。
為了在201年1月1日入賬,需要通過計算折扣來計算租賃期內每個月末要支付的租金的價值,即未來支付金額的現值,複利的現值=複利的最終值(1+利率)的期數, 我們代入公式:第乙個週期的現值 = 1000 (1+5% 12) 1 = 99585,週期 2 的現值 = 1000 (1+5% 12) 2 = 99172……等等;
注:租賃負債現值可使用淨現值函式計算,與手動輸入公式的結果一致。
可以看出,兩年租金的租賃付款總額為24,60000 美元,折現到記錄點的租賃付款的現值為 23,34953元,兩者相差1250元47美元,即貨幣的時間價值產生的利息,以及未來將逐步被財務費用抵消的利息支出——未確認的融資費用,初始確認分錄如下:
借款:使用權資產 23,34953
租賃負債 - 未確認融資費用 1,25047
貸:租賃負債 - 租賃付款 24,60000
如果在每月月初支付租金,則將上表中第乙個期間的貼現期1替換為0,然後向下遞延,因為第一次支付的時間是0,與入職時間相同,並且沒有時間變化,所以這個期間不需要貼現, 1000元直接計入使用權資產,交易對手賬戶為銀行存款。
接下來,需要考慮如何計算各期需要確認的利息費用,利息的計算方法是將各期租賃負債餘額乘以利率,租賃負債-未確認融資費用是租賃負債的準備金賬戶,因此租賃負債餘額=租賃付款金額-未確認融資費用, 例如,第一租賃負債的餘額為23,34953,擬確認的利息支出為23,34953×5%/12=97.29 並同時支付當月的租金。
支付租金條目(不計稅):
借:租賃負債 - 租賃付款 1000
貸方:銀行存款 1000
確認利息支出條目:
借方:財務費用 9729
貸:租賃負債 - 未確認融資費用 9729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原理,有必要將租賃負債視為貸款,第一租賃負債的餘額為22,44682 美元,計算公式為:
本期初欠款總額為23 34953 美元減去當期支付的本金 1,000 美元,加上當期利息支出 97 美元29,可以理解為902在考慮了第一期利息支出後的實際還款額71元(1000-97.)29)、期初欠款23,349人53 減去實際還款額的 90271,所以還剩下 22,446 人82 未完成。
第二期租賃負債餘額為21,54035 美元,計算公式為:期初(上一期)欠款 22,446 美元。82 美元減去本金 1,000 美元,加上本期利息支出 93 美元53 (上期負債餘額 22,446.)82月利率5% 12)。
等等;剩餘的使用權資產已折舊,只有初始確認的使用權資產23,34953 除以 24 期的期數,即每個期的折舊金額。
最後,考慮到列報問題,《指引》要求承租人應當在資產負債表中分別列示使用權資產和租賃負債。
租賃負債通常與非流動負債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開列報(即資產負債表日後12個月內預計減少的租賃負債金額),假設201年12月31日為資產負債表日,則報表中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金額為12,26528、計算方法為:資產負債表日租賃負債期末餘額-下乙個資產負債表日租賃負債期末餘額,即201年12月31日租賃負債餘額 12,26528 減去截至 202 年 12 月 31 日的租賃負債餘額 0. 有的被審計單位直接將下一年度未支付的租金作為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不考慮利息部分,審計人員需要調整到正確的金額。
建議:小夥伴不必找複雜的計算模板,這種操作不方便,而且在傳播過程中,很有可能是別人改了公式,重新複習很麻煩,關鍵是要弄清楚原理,自己設計乙個相對簡單實用的模板比較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