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聞客戶端邵天一共享聯盟林平飛彪。
船船。 12月13日上午,三艘真船大小的銅船在杭州臨平亮相。 他們即將北上北京,作為北京和杭州之間共同保護和傳承大運河文化的交流作品,並“揚帆”到北京的大運河博物館。
這三艘青銅船是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高階定製”,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銅雕技藝代表傳承人朱炳仁領銜。
大運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京杭兩國的共同命脈。 朱炳仁介紹,“杭州三銅船揭幕,'進京'啟程,不僅展現了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感受大運河文化,也體現了京杭兩國攜手打造具有連續文化脈絡的新橋梁,駛向未來的新方向。 ”
這三艘青銅船的結構和構型取自宋應興明代的《天創》、明代海防名作《備海圖》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鹿河監督運輸圖》,由中國船舶史研究會副會長廖俊玲修復指導。
它們沒有相同的功能和不同的設計風格。 其中最長的是19公尺長的船,可以在深海陡峭的底部航行。 第二艘是曹船,船長15公尺,據悉,曹船船能運載數千石粒,還能搭載乘客,更加華麗。 最短的是駁船,也是12公尺長。
避難所船。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之子朱俊民介紹,“幾千年來,曹雲船一直是大運河南北之間的物質紐帶,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交流。 每艘青銅船均採用經典青銅色,從結構、規模、裝備等細節進行還原,再現了經典古籍中曹運輸船的華麗風采。 ”
朱炳仁是怎麼與大運河扯上關係的?2024年,朱炳仁與90多歲的城市規劃專家鄭曉謝、80多歲的古物專家羅哲文共同給大運河上18個城市的市長寫了一封信《關於加快保護京杭大運河遺產和'申遺'的信》。 正是這封“世界遺產信”拉開了我國加快“申遺”保護大運河的帷幕,三位老人也被譽為“運河三元老”。
運輸駁船。 據悉,此次亮相的三艘青銅船,並非朱炳仁設計的首件大運河青銅雕塑藝術品。 早在2024年,朱炳仁就受邀創作了一幅巨大的青銅壁畫——《大運千秋》,其中以隋陽帝為中心的龍舟和曹雲艦隊栩栩如生,如今矗立在運河揚州段的東莞古渡。
千年大運河連線南北,貫穿古今,也是一條文化紐帶。 朱炳仁說,“作為工匠和傳承人,對文化傳承的感情刻在骨子裡,如何把自己的文化留給大運河,留給歷史,留給子孫後代,是我們一直在努力踐行的初心和使命。 ”
*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