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著名記者西摩·赫什報道,美國破壞北溪管道的具體過程已經曝光。 文章指出,早在2024年5月底,美國就做好了破壞北溪管道的準備,但由於多種原因,拜登推遲了破壞活動。 直到當年9月底,拜登命令執行任務的人員引爆低頻聲納裝置中的**裝置,成功摧毀了其中三根管道。 赫什還提到,美國潛水員在一次演習中放置了炸藥,然後挪威海軍投下了聲納浮標來指揮炸藥。 這些細節揭示了美國破壞北溪管道的過程和方式。
而這一系列行動實際上是在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前幾周準備的。 根據赫什的分析,美國當時派出一批人員前往波羅的海執行秘密任務,他們的目的不是說服普京不要對烏克蘭使用武力,而是通過威脅摧毀北溪管道來迫使俄羅斯屈服。 儘管最終衝突不可避免地爆發,但美國的意圖在其中顯而易見。
至於美國為什麼要破壞北溪管道,赫什給出了乙個解釋。 在他看來,這是拜登對德國總理奧拉夫·舒爾茨的一種制衡。 中央情報局擔心德國會猶豫是否支援烏克蘭,因為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對德國很重要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如果肖爾茨一直對俄羅斯的廉價天然氣抱有好的期望,那麼她將無法完全支援烏克蘭。 為了讓德國人放棄這種幻想,拜登決定採取極端措施,直接破壞北溪管道,以迫使德國堅定地支援烏克蘭。
這種對動機的分析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西方國家保持沉默,將整個事件的矛頭指向烏克蘭。 如果破壞北溪管道的責任真的在於俄羅斯或烏克蘭,西方政客肯定會已經開始發聲,而不是長時間保持沉默。 因此,烏克蘭成為唯一的支援物件。 德國的調查也在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希望找到一名烏克蘭軍人作為嫌疑人,並將責任推卸給烏克蘭。 真相可能會被埋葬,不會被揭露。
目前,西方國家將北溪管道事件的責任歸咎於烏克蘭,這實在是太狡猾了。 想把責任推給俄羅斯是不現實的,因為俄羅斯想告訴歐洲國家,他們不需要炸毀自己的管道,只需要關閉閥門。 其他西方國家沒有破壞管道的動機,也不太可能被追究責任。 因此,烏克蘭成為唯一的支援物件。
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將受到西方的壓力和指責。 他們可能成為外界唾棄的物件,無法洗清自己的猜疑。 雖然德國的調查尚未得出最終結論,但烏克蘭已成為西方國家希望找到的罪魁禍首。 在弱者中國際在這種地位下,烏克蘭將遭受更多的不公正待遇。
關於北溪管道的真相仍然是個謎,沒有人能確定到底是誰發動了破壞活動。 文章中描述的破壞過程和動機只是一種可能的解釋。 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國際政治利益遊戲是複雜而難以捉摸的。 無論是烏克蘭、俄羅斯還是其他西方國家,他們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考慮。 我們不能簡單地將責任歸咎於乙個國家或一群人。
面對這樣的局面,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思考北溪管道事件。 它揭示了國際能源安全跟政治事情的重要性。 對於德國來說,北溪管道是其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濟繁榮的基礎之一。 對於烏克蘭和俄羅斯來說,北溪管道是經濟跟地緣政治學交叉 口。 這個活動不僅與國家有關經濟興趣,但也相關國際關係的穩定和平衡。
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共同解決問題能源安全跟政治問題。 破壞或反彈不能解決矛盾,這只會加劇緊張局勢和敵對行動。 只有通過對話協商和合作態度,才能實現雙贏和持久和平。
北溪管道事件的啟示國際政治複雜性和不確定性。 如國際作為社會的一員,我們應該保持客觀冷靜的態度,不要妄下結論,不要盲目相信一方的說法。 只有以平和公正的眼光看待事實,才能真正理解事件背後的複雜性,並向前邁進國際和平與穩定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