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的六年,每年寒冬,一年一度的國民醫保談判都會拉開帷幕。 在空曠的房間裡,醫保方和企業方相對而坐,一邊是國家醫保使用,一邊是企業最低**,體量換價格“,攻防拔河談判,或反覆較量,在這裡”上演”。
對峙的焦點只是一顆小小的“藥丸”,但正是這顆小小的“藥丸”承載著患者的希望,考慮著醫保的負擔,牽扯著企業的利益,體現著談判背後無數的心血和努力,推動了這場談判。
讓“孤兒藥”不再遙不可及
患有罕見病的兒童已經絕望了,沒有藥物,擁有買不到的藥物比擁有藥物更絕望“,”只是為了讓沒有藥物的人有藥,而不是為了降價......”。
這是今年罕見病藥物談判中雙方代表的心聲,也表達了醫保談判的初衷讓醫學回歸救人的本質,讓患者用得上、用得起。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 (PNH) 作為一種獲得性溶血性疾病,困擾著許多 PNH 患者,出現復發性溶血、血紅蛋白尿、腎功能損害和血栓形成發生率高等併發症。
2024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洽談現場。 新華社記者彭雲佳攝 在今年的洽談現場,一種可用於三種罕見病的藥物——依庫珠單抗備受關注。 依庫珠單抗於2024年首次在國外上市,對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難治性全身性重症肌無力等罕見病療效明顯,但當時每年費用達到300萬元。
一年300萬元,用一輩子,又有多少人買得起?採訪中,北京血液科主任醫師韓兵問道。
作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的專家,韓冰深知依庫珠單抗對患者的意義,多年來,她多次與研發依庫珠單抗的藥企聯絡,呼籲為患者提供藥物,但該公司當時評估國內支付能力不足,選擇放棄進入中國市場, 患者一次又一次地與希望擦肩而過。
許多人都在等待使用這種藥物,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大約 10 名患者能夠堅持使用。 韓兵表示,時隔十幾年,依庫珠單抗終於在國內上市,每年的成本在50萬元左右,真正買得起這種藥的人還很少。
入醫保與不參醫保,對患者來說,就像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2024年11月,經過近1個小時的談判,依庫珠單抗談判成功,降價疊加醫保報銷,為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患者帶來雙重“減負”效益。
如今,超過13億參保人作為單一購買者,讓我國醫保面臨罕見病等藥品的瓶頸,今年已有15種罕見病藥品進入國家醫保目錄。
讓創新藥更快進入醫保
在2024年醫保談判現場,一款通用名為“谷氨美替尼”的新藥引起了關注。
這種新藥能有多“新”?該藥於2024年3月8日獲批用於**靶向MET的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為1類新藥。
這在今年的談判中並非個例,為期4天的2024年醫保談判共舉行了148個專屬藥物談判,126個新藥成功進入醫保,57個是今年推出的新藥。
創新藥加速進入醫保是一場救命速度的較量。
2024年之前,國家醫保目錄中沒有單一的腫瘤靶向藥物,創新藥難以惠及更多患者。 2024年,國家醫保局成立,建立了“一年一次調整”的動態調整機制,將調整週期從最長8年縮短到1年,申報範圍主要集中在5年內新上市的藥品,賦予了新藥在“最短時間”內進入醫保的可能性。
企業談判代表在場邊進行談判。 新華社記者彭雲佳攝 與B型肝炎相比,C型肝炎更加隱匿,還可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被稱為“C型肝炎終結者”的Epclusa(索非布韋維帕他韋片)在所有C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或未知基因型中具有很高的**發生率。
2024年,索非布韋維帕他韋片成功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從近7萬元的療程到“千元時代”——直到今天,那一刻在很多患者的記憶中依然記憶猶新。
六年來,《國家醫保目錄》共轉移了395種療效不確定、易被濫用、臨床淘汰或即將退出的藥品。
近六年來,國家醫保目錄共新增藥品744種,腫瘤用藥100種,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用藥93種。
納入更多精彩新藥和良藥,全國醫保談判是一場與時間賽跑,醫保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博弈不侷限於暫時的利益,而是在長期的週期中給更多人帶來希望。
雙向奔跑,為每一位患者所期待
談判過程也是“雙向奔赴”,尋求雙贏
在正式洽談前,國家醫保局將與參與洽談的企業進行充分溝通,讓企業了解藥品支付標準計算的思路。 進入談判程式,醫保方會當場開啟乙個密封的信封,裡面裝著談判藥品的“信封價格”,即談判的底價。 保留價由醫保部門組織的專家計算,綜合考慮藥品成本效應、預算影響、醫保負擔等因素,形成最實惠的醫保方案。
醫保談判員當場開啟了裝有協商好藥品底價的信封。 新華社記者彭雲佳攝 確認底價後,底價的115%為第一線,如果公司兩**後無法進入,則談判失敗;否則將進入談判過程,最終成交價格不會高於“信封價格”。 之所以採用這種方式,是為了爭取在企業能夠容忍和接受的範圍內,為老百姓爭取更多的優惠待遇。
今年,25名醫保談判員分成5組,對148款專屬藥品進行醫保談判,有的歷時30多分鐘,有的甚至超過2小時,考驗雙方的體力和耐心。
在談判過程中,醫保方和企業方反覆“拉扯”,讓人更加焦慮,誰也無法提前預料到最終結果。
在參加了一些健康保險談判後,記者注意到,幾乎每一次談判成功,醫保談判代表和企業代表都會鬆一口氣,而每一次談判失敗後,雙方都充滿了遺憾,因為每一場比賽的背後,都有無數的患者和家屬在期待。
雖然談判成功與否只體現在企業能否進入“信封價格”,但從方案規則的制定到企業申報,從專家評審到專項計算,再到最後的談判環節,乙個藥品成功進入醫保的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和努力。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