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民委、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實施促進各民族交流交流旅遊規劃的意見》,決定實施旅遊規劃,促進各民族交流、交流、融合, 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旅遊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全面嵌入和強化,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12月18日至20日,由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吉拉·伊沙慕丁、竇萬貴、部分政協委員、旅居新疆政協委員、吐魯番各市縣政協委員組成的考察團赴吐魯番,以“旅遊促進交流融合”為主題,了解有關情況各民族”。這是新疆政協首次組織政協委員在自治區兩會前進行專項檢查。
發展旅遊業是促進各民族交流、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抓手
**總書記強調,形成強烈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主線,也是民族地區一切工作的主線。 如何扎扎實實地做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工作?此次考察期間,自治區政協重點探索“旅遊促進各民族交流融合”新路子——今年,新疆旅遊火了!根據12月20日發布的《新疆人權與法治保護藍皮書報告》,新疆遊客人數從2024年的4860萬人次增加到今年的260萬人次6億人。
遊客數量急劇增加的背後,是各民族文化互動交流更加頻繁、深入的背後。
新疆自古為多民族地區,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承融合過程中蓬勃發展。 吉拉·伊沙慕丁,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他說:“我們之所以選擇吐魯番進行這次考察,是因為它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很有代表性。 委員們要從吐魯番入手,思考新疆旅遊業發展與促進各民族交流交流的關係,在檢查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提出建議,提交各級兩會,供黨委決策參考。 “不能片面地將旅遊業作為一種經濟現象來討論。 ”竇萬貴,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人們認為,過去在旅遊方面,人們常研究“遊客天數”,但隨著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加,我們必須認識到,旅遊的本質其實包含著許多文化現象,發展旅遊業是構建嵌入式社會結構、促進各民族“三交流”的重要抓手。
代表團聽取了解釋,並在博物館進行了討論。 記者劉慧娟 攝。
新疆的旅遊業植根於各民族文化的沃土,不僅有力帶動了各族人民增收致富,帶動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和傳承,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增強了各族人民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但是,從整個地區的發展情況來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文化人”的作用無法有效發揮。
要把旅遊作為各民族團結融合的紐帶,以“默默滋潤”的方式。 ”盛春壽,自治區政協常委、自治區文化歷史學委主任他說,考察期間,各界成員不僅去了交河古城、卡雷茲等著名景點,還前往現場......西邊的京教寺進行考古研究
沉浸式體驗旅遊是講述中華民族故事的新方式
歡迎大家來新疆,與新疆交朋友。 ”
這是今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的第二次會議新疆全國政協委員亨尼扎提·託胡提對世界的熱烈邀請,也是對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最樸素的總結。
新疆是乙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民族文化豐富多樣。 促進各族人民在旅遊活動中的交流和了解,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新路子
鄯善縣吐玉溝馬扎村,是一座擁有2024年歷史的古村落。 一進村,代表團就被巷道兩旁古民居的木質空心窗格和大門上方的“戶對”所吸引。
“胡對”在這裡的出現,充分說明了古代新疆與中原和祖國其他地區有著廣泛交往、全面交往、深度融合的歷史事實。 ”馬華東,全國政協委員 在世建議有關部門做好其中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解讀工作,引導居民和遊客從長期的歷史延續中認識中華民族共同體。
考察團一行在鄯善縣吐玉溝鄉馬扎村進行了“戶對”討論。 記者劉慧娟 攝 察組到達馬扎村當天,巡查組的氣溫已經降到零度以下,偶爾有遊客。 “天氣稍微熱一點的時候,我們面前的這條路是有名的'打卡點',但可以熱鬧!路過的村民熱情地向檢查組成員展示他們的手機相簿,照片中有幾個漢族女孩穿著維吾爾族服裝。
今年夏天是來自大陸的遊客,他們喜歡這些傳統的民族服飾。 “村民說。
在牧民的蒙古包裡吃一頓傳統的哈薩克早餐,穿上維吾爾族服裝,打扮成新疆的“巴朗”和“古里”......近年來,除了傳統的觀賞旅遊外,體驗式旅遊在市場上佔據的份額越來越大,幾乎每個大型景區附近都有特色服裝體驗店,民宿的裝修也非常注重民俗文化元素的布局。
這些建築、服飾和民俗特色構成了當地旅遊業的“核心”,吸引了所有人。 海尼扎提·託胡提表示,這些特色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以引導網紅從歷史文化的角度書寫拍攝“打卡攻略”,讓遊客在遊玩後不僅能留下好看的**,還能獲得滿滿的民族自豪感。
沙漠寂寞,夕陽落在長河上。 “有多少遊客來新疆只是為了看中國北方沙漠的風景。 “任務登上了庫姆塔格沙漠的高度阿迪力·巴哈德爾,自治區政協委員分享了今年4月由他的團隊策劃拍攝的一系列古詩詞朗誦。 當時,在庫姆塔格沙漠拍攝和錄製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自發地加入到吟誦中,這種旅遊體驗對他們來說很特別。 阿迪力·巴哈德表示,這顯示了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也可以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旅遊可以成為不斷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形成的人流帶來了最初的“交流”,同根同源、各具特色的文化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旅遊的沉浸和嵌入形式“交融”,最終實現的是各民族的交流。 代表團認為,深入挖掘各地文化內涵,發展沉浸式體驗旅遊,是講述中華民族故事值得探索的新路徑。
加強優質旅遊產品供給是關鍵
在著名的吐魯番火焰山中間,白子溪的千佛洞在山腰上訴說著千年前絲綢之路名城的繁榮——這是古絲綢之路遺留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是吐魯番現存石窟中洞穴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群。
但當代表團走進20號洞窟時,他們只看到牆上掛著4個**。 它本應是一幅美麗的壁畫,但現在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流亡了,遊客只能想象過去的燦爛藝術。 “我從事石窟寺研究已經很久了成員 趙麗這句話充滿了遺憾,但同時也帶來了好訊息,她說:“我們現在已經啟動了庫車克孜爾石窟壁畫智慧型修復技術研究與應用專案,力爭通過科技手段盡快複製中華文化瑰寶。 ”
委員會成員們一直延續著這個話題,直到......膠河古城
膠河古城遺跡。 記者劉慧娟 攝。
交河古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儲存最完好的土城,也是中國儲存2000多年的最完整的城市遺跡。 歷經千百年的風沙風沙,現在只剩下原土平台地基。
如果說旅遊是要看熱鬧,在交河古城這樣的歷史遺跡中,普通遊客可能連“熱鬧”都看不到。 “這次檢查特邀專家學者張全生所提出的觀點引發了討論。
委員們表示,目前歷史文物的展示和交流還不夠,如果能通過數字修復或建立展覽中心等方式再現歷史場景,必將對人們了解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進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和親情大有裨益。
導遊和講解員的角色至關重要。 ”阿迪力·阿布利茲,自治區政協常委他說,這次我們在吐魯番博物館聽到的解說水平非常高,對大家了解背後的歷史文化很有幫助。 建議在培訓導遊解說員時,增加相關課程,將當地情況與鍛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相結合,讓每一位導遊、解說員都成為流動的“展示中心”。
在交河古城,考察團還會見了幾位正在遊學的中學生。 馬曉琴,自治區政協常委他是吐魯番實驗中學的一名教師,對這種文旅融合的新業態非常熟悉。
通過參觀當地歷史遺跡,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當地古代文化、經濟、政治特色的形成是多民族交流和交融的結果另一方面,參與研究活動的學生由不同民族組成,活動本身可以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非常有意義。 馬小琴建議,打造類似研學遊的旅遊產品和精品線路,既能體現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又能體現民族團結進步的價值理念,全面提公升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
代表團聽取了蘇公塔情況的介紹。 記者劉慧娟 攝。
在距吐魯番市兩公里的蘇公塔上,灰黃色的磚石記錄著艾敏、卓為維護祖國統一而做出的事蹟。 阿伊努爾·毛武里,自治區政協常委提到人們注意到,在蘇公樓旁邊,有一座為拍攝電視劇集《吐魯番縣王》而改建的“縣王府”。 “要充分發揮文劇作品的力量,用故事吸引人。 她建議利用現有場地創作處境喜劇,讓遊客從戲劇中直觀地看到歷史上民族團結的真實故事。
一路走來,雖然天氣寒冷,但大家還是熱情高漲。 在回來的路上,一些委員會成員已經開始撰寫在今年兩會上提交的議案。 他們表示,“旅遊促進各民族交流、交流、融合”這一議題意義重大,要交出乙份有效的“委員功課”。
-end-記者 |劉慧娟.
實習編輯 |馬美豔.
校對 |哈里丹。
點選鏈結關注"亞洲中心時報"微信公眾平台]。
全國政協新聞
自治區舉辦新疆企業與董事長面對面磋商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自治區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課組召開高質量履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專題學習會 自治區政協組織委員赴吐魯番開展專項檢查自治區政協機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集體學習會,築牢底線思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
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