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個激動人心的訊息要分享! 世界上最好的人開始意識到他們低估了中國技術的真正力量!
首先,在理論研究領域,中科院的成就是顯著的。 根據《日經新聞》的報道,自2024年以來,一些國際組織已開始統計每個學科領域引用次數前1%**。 今年,中國科學院取得了270名學生的好成績,超過了長期位居榜首的哈佛大學(237人)。
中科院和哈佛大學分別代表了中美兩國頂尖的科研能力,這一比較充分說明中國研究的理論基礎越來越堅實。
其次,在新技術的應用方面,我國科技的發展速度令人驚嘆。 例如,在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領域,國內科技公司不斷推出新產品或新技術,甚至可以與國際競爭對手競爭。
今天看到乙個振奮人心的訊息,國內權威大模型評測平台OpenCompass發布了最新榜單,阿里雲前問72B模型在開源大模型榜單中排名第一。
這個“官方”平台從學科、語言、知識、理解、推理五個維度進行綜合評估,阿里雲的通益千問72b排名第67位1分獲得第一名。
即使在國際舞台上,中國的大模型也毫不遜色。 不久前,全球最大的開源大模型社群Hugging Face公布了最新排名,前三名全部由中國佔據,其中阿里雲的同益千問72B位居榜首,創下了國產大模型的新紀錄。 曾經佔據榜首的美國開源模型LLAMA2-70B,這次只能排在第五位。
目前,全球大模型的發展主要趨勢有兩種:一種是GPT採用的閉環路線,另一種是阿里雲、Meta等科技公司倡導的開源路線。
我個人更看好後者,就像蘋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之爭一樣,現在開源的Android已經佔據了全球80%以上的市場份額。
以阿里雲為例,近半年來,不斷與業界分享最新技術,開源模式規模從1個提公升到1個8b、7b、14b 擴充套件為 72b。 阿里雲正在悄悄地建立乙個中國人工智慧生態系統,讓更多的力量參與其中。
在人工智慧領域,雖然我們起步比西方晚,但我們更有決心和韌性,共同前進。 從這兩條新聞可以看出,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相信未來的科技競爭會更加激烈,我們需要國內的科技公司和機構繼續努力,堅持自主研發,也需要更多像阿里雲這樣的企業默默奉獻,推動中國科技的共同進步!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