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特刊要看到其中的微妙之處絕非易事。 但是,儘管存在風險,但注意到一些現象就不可能推測它可能意味著的未來。
近日,日本幾家大型綜合機電企業,不約而同地**入股汽車零部件企業。
日立製造株式會社計畫將子公司日立安斯泰莫20%的股份轉讓給本田、日本產業創新投資機構(JIC)和本田6%,交易完成後,日立的持股比例將從目前的666%至40%。 交割過程原定於2024年9月完成,但最新訊息稱將推遲到12月。
安斯泰莫於2024年1月由日立的全資子公司日立汽車系統與本田的兩家零部件子公司合併而成,合併的主要目的是專注於電動汽車零部件的開發和生產。 當時,人們普遍認為,日立牽頭的新公司將在電動汽車零部件方面投入更多,成為日本電動汽車零部件的主流企業,但沒想到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就會有大的變化。 股權轉讓完成後,安斯泰莫的經營資料將無需向日立總部報告。
11月17日,松下宣布將出售其子公司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 (PAS)的大部分股份。 松下汽車系統專注於汽車座艙系統、ETC車載裝置、電動汽車車載充電器等零部件,其業務與自動駕駛密切相關。 據公開報道,美國“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將成為松下汽車系統的戰略合作夥伴,與松下協議的具體細節將於2024年3月31日敲定。
此外,三菱電機還將在2024年4月之前將其汽車機械業務從總部剝離出來,不再從事汽車導航業務。
為什麼上述各大日本企業都在**汽車零部件業務中?例如,電裝在2024年宣布,未來十年將花費1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000億元)用於研發和裝置投資,德國博世公司將在2024年花費高達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35億元人民幣)用於研發。
但這種解釋並不符合市場邏輯。 決定投資的始終是專案的回報前景,而不是融資的難易程度。 安斯泰莫(Astemo)和松下汽車系統(Panasonic Automotive Systems)等公司在運營中沒有虧損,但利潤率並不高。 松下汽車系統公司2024年的銷量為12萬億日元,但利潤僅為162億日元,營業利潤率為13%,這一盈利水平拉低了整個松下集團的利潤率,讓投資者覺得松下的整體經營效率不好。 通過將汽車零部件公司從與總部的財務關係中剝離出來,松下將更接近其10%的目標營業利潤。
因此,值得進一步追問的是,低利潤的日本零部件企業是否更多
根據今年6月發布的2024年全球汽車零部件製造商TOP100榜單,日本仍是汽車零部件領域的頭號強國。 但趨勢表明,頭號大國的地位受到了嚴重影響。 在2024年的榜單中,共有15家公司經歷了收入下降,其中6家是日本公司。 收入下降的公司數量和收入下降的金額在主要國家(包括美國、德國、中國和南韓)中最多。 企業排名更為明顯,上榜的22家日本企業中有17家保持不變或下降,達到77%。
為什麼日本企業的排名和收入會急劇下降?以愛信公司為例,它在TOP100中排名第七(在日本汽車零部件公司中僅次於電裝)。 在中長期經營戰略說明會上,愛信承認,電動化和智慧型化是當今汽車產業最重要的兩個趨勢,而這兩個領域是愛信和日本汽車產業整體相對薄弱的領域。 愛信最強勢的產品是6AT和8AT變速箱,以及發動機零部件、車身和制動系統,這些都是汽油車時代的主要部件,然而,這些產品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浪潮的衝擊下注定要走下坡路。
乙個國家汽車工業的實力不僅取決於消費者熟悉的汽車企業,還取決於其背後不為大眾關注的龍頭商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上述汽車零部件業務被幾家大型機電企業“嫌棄”,以及日本汽車零部件產業全球地位的下滑,是否也暗示了日本汽車產業前景的憧憬?
2024年,電動汽車約佔全球汽車銷量的10%,但日本僅售出1%的電動汽車7%(東洋經濟週刊2024年11月18日號) 未來,日本應該在電動汽車領域迎頭趕上,還是應該在汽油車上進一步押注?太多的汽車公司(包括零部件公司)尚未決定。 也有一些日本企業堅持認為電動汽車並不一定代表行業的未來,就像他們認為智慧型手機並不代表手機行業的未來,或者堅信等離子電視代表著電視行業的未來一樣。
作者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所執行所長陳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