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飛(河西大學)。
近日,董明珠回應網友認為“董明珠的工作思維老套,董明珠的時代和今天的年輕人時代是完全不同的社會背景”,董明珠回應稱,“年輕人不應該太以自我為中心”“個人以自我為中心,分散,所以社會不會有和諧”。 (12月20日中國新聞網)
年輕人不應該太自以為是“,這似乎是董明珠對孟玉彤辭職不滿的又一次公開發洩,但也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種企業家對當代工薪青年的態度。 或許從傳統的角度來看,“不自私”、遵守規則,可以讓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少走彎路。 但年輕人的“自我”真的應該受到約束嗎?
什麼是“自我”?是對年輕人個性和獨立性的維護,是年輕人追求更高平台、更好發展機會的內在訴求,是一種帶有個人色彩的做事方式和行事風格。 “自我”反映了年輕人的社會定位和價值追求。 如果乙個人迷失了自我,他怎麼能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前進的方向?創業者聲稱“年輕人不宜太自私”的最終目的,應該是希望他們把自己磨練到成熟,而不是告訴年輕人盡早向生活妥協,最終讓他們服從傳統的職場環境,成為企業的附庸。
如果“非自我”不是乙個年輕人成熟的反映,那麼它只能是一種妥協,一種生活的妥協。 “無我”應該是乙個人內心的穩定,能夠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應該是“知天下不知天下,圓滑天真”的人生境界;應該是清醒獨立,初心沒有改變,流浪了很久,回來的時候還是乙個信念堅定的少年。 “無我”不是向生命低頭的同義詞,如果乙個人屈服於客觀現實,他也應該被稱為“不自由”。
“不自我”是一種蛻變成長,不為生計而屈從於上級;這並不是說它被生活磨平了,失去了鋒利;它不是日復一日沉淪的機械勞動,將青春和真誠一起消逝。 人不是為別人而活,而是應該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人要想維持自己,就不能被生活壓垮,更不能被金錢疏遠。
青年的發展方向本質上是多維的,這種發展甚至具有難以實現的性質。 固有的自律、寬容服從、執著於軌道的發展思路要改變。 如果侷限於既有的軌道,固守舊路,就很難擺脫舊事物的束縛和陷阱。 同樣,年輕人的發展道路也不能簡單地定義和輕易斷言,只有給他們時間和選擇,才是最大的尊重。 既然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發展的權利,誰又能指責年輕人開闢新路是錯誤的呢?既然創新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太自我”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呢?沒有自由,怎麼會有“自我”?
大環境對年輕人應該多一些體諒和寬容,與其勸說年輕人“不要太自以為是”,不如給他們足夠的發展機會和發展空間,幫助他們“找回自我”,從而真正實現人生價值。 沉著、沉著、執行、服從當然是中年人的職場通行證,但熱情坦率、正直天真也是值得尊敬的青春品質。 我們理解上一代人歷經柴公尺油鹽的不捨,理解他們的困難,但舊有的經驗和經驗不應成為批評和誹謗年輕人追求發展、堅持夢想的理由。 與其在經歷了“生活的重擔”和“社會的毆打”後保持沉默、順從和同化,我寧願看到年輕人“不聽勸說”,然後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
善良與成熟並非不相容,純真與老練是相容的。 決定年輕人自我意識與否的是他們內向的目光和主動的改變,不應該是外界壓迫的結果。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和生活方式,放鬆對年輕人和舊思想的束縛是值得的。 因為比束縛更強大的是尊重,比“自我”更重要的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