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區鹿谷街團圓花園廣場。
舊外觀被“改變”為新外觀。
為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上個月,石景山區召開“優質社群”建設推進會,評選出第二批27家五星級、41家四星級“優質社群”。 專案啟動兩年來,石景山區超過40%的社群成為受到居民好評和認可的星級“優質社群”,解決了住戶前後居的問題3超過80,000件。 什麼是“優質社群”?給居民帶來了哪些“紅利”?讓我們來看看
享受家門口的便利和實惠。
無論居民生活好不好,社群的“品質”都很重要。
近年來,石景山區深入實施“優質社群”建設工程,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社群建設的重中之重,把居民滿意度作為檢驗“優質社群”建設成效的首要標準,圍繞社群運營、服務、文化、 環境與安全,以群眾滿意度調查為主要評價方法,促進治理與社會規制、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構建規範有序、精準服務、文明和諧、綠色宜居、安定祥和的居民幸福生活社群和城市治理的基本單位,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幸福和安全。
“優質社群”能給居民帶來什麼?“既方便又實惠。 “住在六合院北小區的畢賢安說。
位於瀘谷街的“萬商理想+雲廚房”自11月10日正式營業以來,每天一到餐就人山人海。各式各樣的菜品整齊地堆放在取貨台上,供排隊的居民選擇。 畢女士,乙個空巢老人,是“雲廚房”的常客。 “菜不分肉和菜,每兩48元,主食、湯、粥、粗糧3元,不限。 畢賢安說:“我和老婆做了4道菜,花了27點。4塊錢,你說便宜。 ”
居民們在“雲廚房”排隊取餐。
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雲廚房”還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萬商理想+雲廚房”運營商美居萬商花園酒店餐飲部相關負責人馬劍表示,目前“雲廚房”提供午餐和晚餐,每天有兩三百人就餐,現已輻射到周邊5個社群和商業樓宇,惠及2萬多人。 轄區內除了6個社群養老站、1個養老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服務外,還有3個像“雲廚房”這樣的社群食堂。
為了為老年居民打造友善的購物圈和服務資源,今年,八角街聯企商成立老年服務商聯盟,為老年居民提供低價、免費的商品或服務。 截至目前,共篩選出76家信譽良好、口碑好、服務穩定的商家,涉及餐飲、家政、超市、養老家裝等行業。 例如,轄區內的“助盲”盲人按摩,店內60歲以上老人提供5%的折扣;藍天京康護理站提供老人卡一張,含價值99元的2次上門入浴服務Ainon Housekeeping 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 20% 的折扣飄逸飛雪理髮店堅持為70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平價理髮。
“品質社群”建設,讓石景山區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家門口”和“樓下”的優質普惠服務。
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社群是乙個承載著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 把服務站變成“家”裡的客廳,是鹿谷街道新瀾大廈社群服務站改造的初衷。
社群服務空間開放式建設,堅持“辦公空間最小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的原則,合理劃分社群服務空間改造的功能區域,優化和完善服務環境。 服務區和辦公區按照8 2的比例配置,設定6個功能區:綜合視窗服務區、辦公區、休息區、黨建工作及居民活動區、討論協商特色區、宣傳展示區,最大程度與住戶共享空間, 縮短與居民的距離,改善社群服務環境和質量。
來到新瀾大廈小區辦事的居民,有了全新的體驗。
居民活動的空間確實變大了,以前是個小地方,人多的時候很難展示出來。 而來社群做事的體驗也是不一樣的,就像回到自己的家裡,親近人與煙火。 新蘭大廈社群青年舞蹈隊的一名隊員被感動了。
新瀾大廈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範鳳嬌介紹,社群服務空間的開放式建設,除了要打造貼近百姓、溫暖百姓的服務場景外,還要打破視窗壁壘,實現綜合服務台,解決住戶的一切需求, 同時通過首問責任制,確保居民對一切事情都有回應。
為突破服務能力,八角街道八角南路社群在建設社群服務空間開放建設示範點的基礎上,還梳理明確了40餘項社群政務服務專案,開展了系統的業務知識培訓,培養了“全能社工”。 同時,用好“走動”工作方式,鼓勵社群工作者主動到群眾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切實主動處理問題,不敗先導。
八角南路社群還依託街道綜合文化中心,不斷豐富拓展社群活動的形式和內涵,滿足居民多元文化需求,如在社群打造“老幹部書畫協會”文化品牌,開展一系列傳承非遺活動等。 僅今年以來,社群就開展了70餘場線上+線下活動,進一步擴大了社群文化品牌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舊社群經過翻新,煥然一新。
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在社群中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嶗山街道嶗山東裡社群居民陳建國對社群質量的整體提公升豎起了大拇指,“'質量社群'建設帶來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老樓裝上了電梯,給水自來水都進行了整修,道路整修了, 我們社群的質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
在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針對居民共同提出的、個別的要求,多次召開居民協調會、老居委會、樓長座談會,邀請施工方對改造方案進行詳細講解,使水、汙水改造方案得到居民的認可和支援。 社群也積極推動老舊建築加裝電梯,截至目前,已經安裝了22部電梯,另有10部電梯正在等待施工。
針對走訪中發現的充電樁少、部分家庭私下接電線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社群工作者設定了社會條件和輿論站,12名基層黨支部書記收集、整理、研究居民意見建議。 如今,嶗山東麗社群已搭建充電樁20餘套,更新座椅40餘座,晾衣架70餘台。
無獨有偶,八寶山街永北社群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社群是上世紀60年代初成立的老社群,長期面臨基礎設施不完善、歷史問題多等治理難題。 “優質社群”建設以來,社群緊跟居民需求熱點,用好“老街坊”會議、“五方會談”等社群協商平台,處理了居民反映的拓寬社群主要出入口道路等80餘個急難問題, 更換舊木窗,將居民電力接入國家電網,翻新排水管道,翻新車棚。
永北社群36號樓正在拆遷建設中,社群堅持住戶需求,分類政策,通過分切包、上門、跟進等多種方式不漏一戶,力求居民利益最大化。 目前,該專案正在積極推進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老房子將迎來新的生命。 談及未來,永北社群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張爽信心滿滿,“今年以來,社群通過網格化管理吸收了100餘戶居民訴求,與去年同期資料相比,社群12345市民服務**數量下降了60%, 我們與居民的關係也更近了一步。 ”
解決房子的正反面問題 3超過80,000次。
小區雖小,卻連通千家萬戶,承載著老百姓的“幸福夢”。
石景山區以實施“質量先鋒”工程為牽引,推進社群黨組織、居委會規範化建設,打磨“老小區”品牌,帶動多主體融入社群實踐,黨的旗幟高高飄揚在社群群眾心中緊跟“七有”“五大特色”,解決“四老四少”短板短板和短板,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延伸到百姓家門口深化“舉報”和“立即處理投訴”改革,用心、用情處理居民訴求,把“問題清單”變成“結果清單”。
在推進“品質社群”建設過程中,“老社群”品牌凝聚著共建、共治、共享的最大合力。 16.7萬個“老小區”、近2000個志願者隊伍帶領廣大居民齊心協力,做好文明城區建立、重大活動保障、生活垃圾分類等大小事項,156個“老小區”社群會堂、208個“老小區”建設委員會每年協商處理居民家前後事項2000餘件。
新瀾大廈小區召開“老鄰里”會議。
乙個社群有沒有“素質”,歸根結底要看群眾滿意不滿。 目前,石景山區“品質社群”建設已開展九輪實地走訪評價,對51960名居民開展隨機問卷調查,收集居民公開意見建議33803條,有效解決了社群居民家前屋後的大小小事38萬餘次,全區“優質社群”綜合得分98分13分(滿分100分),較第一輪提公升近20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分穩步提公升至89分以15分(滿分100分)的成績,全區超過40%的社群成為星級“優質社群”,受到居民的“喜愛”和認可。 石景山區“精品社群”的建設,讓每一位生活在精品社群的居民有了更強的歸屬感和更多的獲得感。
文:張美榮,北京社群日報記者。
編輯:賈祥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