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的戰略思考

Mondo 教育 更新 2024-01-30

長江商學院2023-12-19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深遠的。 “孩子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是長期的選擇,就像企業的競爭性發展一樣,也需要戰略考量,立足未來才能看到現在。

長江商學院劉進教授近日撰文指出,如果我們從家長的角度對孩子的教育進行戰略分析,不難發現,人們在教育中經常做的很多事情都與教育的長遠目標不符,而教育策略要求人們做的事情往往被忽視。 以下是他的想法。

作者 |劉瑾.

* |經濟觀察報。

劉瑾. 長江商學院會計與金融學教授兼投資研究中心主任。

策略是一組長期選項的優化。 國家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個人的成長都是長期的選擇,所以一定要有戰略考量。

長遠的事情不僅是長遠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種不確定性決定了我們的戰略必須動態調整,這樣我們就不能從現在的狀態確定性地推斷出未來,而必須從未來向後看現在。

長期選擇優化的目的是從未來的結果出發,沿著時間線倒推,為每個節點找到最優選擇,然後將這些節點串聯在一起,得到一套從現在到未來的總體戰略規劃。

作為家長,要想從戰略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教育,首先要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終身的、長期的事情。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紐帶是世界上最牢固的一環,沒有時間限制,也不會在孩子**結束。 如果孩子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到了三四十歲,他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他還沒有成熟,不能養活自己,父母就永遠無法從孩子的問題中退休,他們將繼續被孩子的各種問題所困擾。 因此,與所有長期戰略一樣,父母必須逆向發展孩子的教育策略。

既然有了孩子,乙個人的人生就不是孤立的,孩子是父母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的教育也是父母人生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很多方法可以檢視您孩子的教育情況。 例如,孩子自己的視角,或者**和社會的視角。 每個角度的優化結果將非常不同,因為每個角度代表不同的收益。 這裡我們只分析一下家長的觀點。

除了孩子本身,父母一定是世界上最關心孩子的人,也是世界上對孩子教育投入最多的人,所以他們的視角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生孩子無非有三個終極目標:

首先是傳承祖先;

二是養育子女,防止老年;

三是享受家庭的歡樂。

這三個目的的重要性會隨著時代而變化。 比如,家族的傳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就非常重要,“有三不孝,沒有皇后更偉大”。

然而,隨著現代倫理觀念的普及和衝擊,人們更加關注世界的幸福,逐漸忽視了對祖先的各種傳統義務,因此傳承的意識越來越淡漠。

再比如養孩子防老,這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種隱性契約: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撫養他們,好好教育他們,當父母老了,孩子會反過來報答父母,給父母養老金。

然而,隨著現代社會對養老(社保、養老機構)的社會化和轉型,社會已經取代了部分子女對父母的義務(社會程度不同),因此養育子女防止老年被淡化了很多。

總的來說,父母想要孩子的三個目的中的兩個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被淡化了,只有家庭的快樂保持不變。 現代人生育率的下降,與父母生育動機的減弱不無關係。

那麼,父母需要養育什麼樣的孩子才能實現他們的三個目標呢?不難看出,如果孩子身體健康,充滿愛心,事業有成,父母就能最大程度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健康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身體或心理健康是所有幸福最重要的支柱,沒有健康就什麼都說不出來。

事業上的成功也很容易解釋,因為事業上的成功可以提供物質基礎。 父母和孩子一樣,生活在物質世界裡,需要物質幫助。 為了簡化討論,普通人往往把物質基礎等同於金錢,但實際上名聲、社會地位、官職等都可以提供物質支撐,這與金錢的作用非常相似。

“愛”是中國父母較少討論的話題。 有人會問,從自私的角度來看,作為父母,孩子只需要愛自己,為什麼我們需要擴大愛,上公升到乙個普世的層面?原因很簡單,因為愛是一種能力。 大多數人都有能力愛自己,但愛別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種愛往往需要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代價,為他人的利益而工作。

子女為父母提供經濟支援,父母錢多了,子女的錢少了;孩子替父母排憂解難,父母滿意,但孩子需要花時間,收入可能會減少,或者會錯失工作晉公升的機會。 要愛乙個人,你必須把這個人的興趣和你自己的興趣一樣看待,甚至更重要。 很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因為這是一種不容易獲得的能力。 自私是自然的,但愛別人需要努力。

正因為愛是一種能力,如果乙個人不能愛別人,他很可能就愛不了父母。 因此,即使從自私的角度來看,為了讓孩子愛自己,父母也必須培養孩子愛人的能力。

培養能力的方法有三種:

一是讓孩子知道愛的重要性;

二是教孩子如何去愛別人;

三是給孩子找各種機會,練習習情人的行為,做犧牲自己利益換人的事情。

對此,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向反其道而行之,會教孩子不要吃虧,不要佔別人的便宜。

這種做法的根源在於父母的誤解:一般來說,由於強烈的動物本能,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強烈的利他傾向,一般會把孩子的利益完全等同於自己的利益,甚至更認真,所謂的“可憐天下父母的心”。 正是因為這種無條件的愛,父母才傾向於將自己的自私延伸到孩子身上,把“我”變成“我和我的孩子”。

父母會認為“我和孩子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只要孩子對我好,對別人自私就是好事”。

但我們需要認識到,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愛,如果停留在動物本性的層面,其實是單向的。

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會愛孩子,但恰恰相反,從孩子到父母的愛,在孩子之後,不是自然的,沒有進化的基礎:父母愛孩子是為了幫助孩子生存,因此維持了父母自身DNA(脫氧核糖核酸)的生存和延續;孩子對父母的愛並不直接促成家庭的繼承,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孩子應該關注自己的後代。

因此,成年子女對父母的逆向愛是一種需要教育才能獲得的能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孝道的強調,就是強調這種愛和義務。 但是,孝道教育的侷限性太強了,更強、更基礎的教育是培養孩子愛人的能力。 如果孩子有能力去愛他們的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他們怎麼能不愛對他們好的父母呢?

有了健康和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了一半以上的成功。 最後一點是通過教育提高職業成功的概率。

如何做到這一點?讓我們先來看看商業成功的驅動因素。 乙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有兩個組成部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 前者包括教育、自己的努力、自己在重要節點上的選擇等;後者包括所有不能受個人影響的巨集觀、中觀和微觀因素。

許多人浪漫地認為,人類的成功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但他們不知道不可控因素起著同樣巨大甚至更大的作用。 如果我們研究一些在事業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比如大科學家、大企業家、大明星等,就會發現,偉大的成就往往主要來自不可控因素,而不是可控因素。 時間、地點、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父母的教育不能是燒香,祈求孩子將來好運。 父母能做的,就是先意識到成功的偶然性;二是注重可控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

能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科學思想,以及將思想轉化為行動的能力。 責任是願意以犧牲自己的資源和利益為代價來做正確的事情。 能力和責任缺一不可:如果孩子有能力卻不承擔責任,他一定是被動的、推諉的,或者只是紙上談兵;如果孩子有責任卻沒有能力,他們只會有做事的勇氣,在努力中會承擔各種失敗。 能力和責任的共同點是兩者都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

願意看到問題,能夠看到問題,最後能夠解決問題,需要主動性。 因此,從小促進孩子的主動性非常重要。 主動性的很大一部分是自然的,但也有一些部分是可以獲得的。

一種方法是幫助您的孩子“發現”主動性。 乙個孩子可能不擅長數學,因為他坐在那裡看書時頭腦開闊。 但是,如果他喜歡踢足球,而你把他鎖在屋子裡,他會試圖偷偷溜出去踢足球。 這就是主動性,愛可以產生主動性。

因此,如果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找到他熱愛的東西,他就更有可能在這件事上有很大的主動權。 課外活動在這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不應該是培養孩子的應試能力或掌握一項技能,而是給孩子很多經驗,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因為只有愛才能堅持,也只有堅持才能優秀。 所以為了出類拔萃,你必須找到愛。

幫助孩子獲得主動性的第二種方法是讓他們了解某事的重要性。 用數學打個比方,如果乙個孩子拒絕學習數學,顯然他長大後不太可能成為一名數學家。

但需要讓他明白的事情是:

首先,既然他不喜歡,以後就不會鼓勵或要求他做任何與數學有關的事情

其次,由於數學是基本技能,與入學考試直接相關,因此掌握數學的基本技能很重要,因為達不到基本線會造成學業上的鉅額損失,使孩子無法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

在了解了學習習數學與孩子追求自己激情之間的聯絡之後,孩子很可能會將追求自己激情的部分主動性轉移到學習習數學上,因為學習習數學的目的其實就是幫助他追求自己的激情。

既然主動性在教育中如此重要,那麼學術教育在孩子的發展中扮演什麼角色呢?這其中有兩個事實:

首先,學歷高的人和名牌大學畢業生一般比普通人更成功,收入更高,社會地位更高,但過剩的程度不是很大;

其次,絕大多數高學歷人士和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沒有顯著的成就,絕大多數有巨大成就的人不一定具有較高的學歷或名牌大學畢業。

好的大學教育固然對人的成長有作用,但效果遠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大。 核心原因在於,一所好大學可以招到已經很優秀的學生,而不是乙個資歷平庸的學生,上了好大學後就能培養成人才。

因此,如果乙個能力和責任心很強的優秀學生因為某種原因沒能考上名牌大學,他仍然可以成為普通學校的人才,但過程更加困難同樣,乙個沒有能力和責任感的學生,即使經歷了名牌大學的洗禮,成為人才的概率也非常低。

因此,家長必須深刻理解學歷教育在孩子成長中可以發揮的作用。

學術教育有兩個功能:

一是讓孩子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能力;

二是通過選拔過程中展示的隱性資訊,給能考上好大學的孩子帶來品牌效應。

品牌是實實在在的資產,名牌大學的學位可以給孩子帶來更高的可信度和更多的機會。 在與陌生人打交道時,或在官僚體系中,名牌大學的學位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較大的自由市場中,這種品牌效應是短暫的,唯一的效果就是給孩子帶來一些企業面試的機會,一旦雇主在面試和試用中對責任有了更多的能力和資訊,這種品牌效應就會被大大稀釋。

因此,從長遠來看,學習習知識和培養能力應該是學術教育的核心。 全世界的父母之所以把整個教育過程都集中在上一所好大學上,是因為虛榮心在起作用,父母試圖把孩子的學校變成討價還價的籌碼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人們常常有一種心理上的誤解,認為上大學是教育和成長的終點。

難道你不知道,上大學其實只是乙個起點,學習習和成長的主體,就是在入職後,在實踐中不斷磨練三四十年。 培養能力和責任感是一輩子的事情,上大學只是中間的一小段。 事實上,即使你學習了習知識,學校也不是最重要的地方。 讀書讀報紙,如果你能堅持下去,將比在大學裡學習幾門課程更能塑造人們的知識構成。

我們從家長的角度分析孩子教育策略後,不難發現,人們在教育中經常做的很多事情都與教育的長遠目標不符,教育策略要求人們做的事情往往被忽視。

因此,大大小小的教育失敗都應該成為常態。 如果我們總結分析中的關鍵點,我們最終發現教育中只有幾個核心點:

首先,我們需要保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二是要培養孩子對他人的愛;

三是培養孩子動腦、愛讀的好習;

四是要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責任心,培養主動性;

第五,試著給你的孩子各種經驗,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激情。

除此之外,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相關問題答案

    孩子在教育上很成功,但父母在晚年可能並不快樂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了乙個 兩個孩子都很難出類拔萃,歲的母親獨自住在養老院。這就引出了乙個普遍的擔憂,那就是成功的教育未必能給父母帶來幸福的晚年,甚至絕大多數孩子都受過成功的教育,父母在晚年終了孤獨。這位歲的老太太獨自住在養老院,她其實是乙個成功的母親,養育了一男一女,而且都是尖子生。從北京大學畢...

    對孩子成績的看法

    如果你現在是作為父母,你永遠不會忘記你的童年經歷,你可能直到現在仍然有這種感覺,當你無意中聽到有人講笑話或故事時,你不想記住它,但你記住了它。原理是什麼?第一是你當時處於放鬆狀態,第二是因為邊際記憶的強作用,總比非常關注要好。前蘇聯 保加利亞 匈牙利等國紛紛利用虛假的消極情緒教學的方法,就是讓學生非...

    解讀歷史:東北戰局及其背後的陰謀的戰略思考

    年月至年月,解放戰爭國家戰場形勢發生逆轉,劉鄧軍隊成功實施 進千里大別山 戰略,使戰線向老蔣統治地區靠攏,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在東北戰區,隨著東冶的收復,蔣介石的軍隊失去了大規模進攻的能力,被殲滅。萬人,瀋陽 長春 錦州三座城市相繼失守。戰略思維和重大決策。年月,給東冶發電,提出 在東北封...

    關於博雅教育的一點思考

    近日,一位身為研究生入學考試指導教師的名師公開表達了自己對文科的看法,引發了的關注和熱議。作為一名文科畢業生,我根本不想批評研究生院輔導員。不是我認同他 文科都是服務業 的觀點,而是他對文科的偏見,出乎意料地反映了全社會對文科的主流認知。雖然他的話實在難聽,但造成這種認知流行病的責任,並不在即將參加...

    毛主席的家庭教育:偉人眼中的孩子成長之路

    在家長心目中,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最重要的話題。即使是偉人的家人也不例外。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最好的家庭的教育,從中我們可以窺見孩子在偉人眼中的成長。小女兒李妮從小就跟著父親,深受父親的影響。她對中國歷史文化情有獨鍾,在語言史方面成績優異,有志於在大學選擇文學史專業。然而,的妻子 卻有不同的看法。她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