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中國古代詩歌中,“雲夢”或“雲夢澤”是乙個常用名詞,指的是先秦時期江漢平原曾經存在,漢代後逐漸消失的湖泊和沼澤地區,因此後來很難確定其範圍和具體形式。 當然,文人的“雲夢澤”其實已經演變成一幅巨集偉奇幻的形象,用來象徵古代的蒙昧而又神秘的美。 很多人經常將“雲夢澤”與洞庭湖混為一談,或者認為後者是前者的殘餘。 其實兩者在長江以北,另乙個在長江以南,所以應該沒有關係。
在春秋時期甚至更早的時候,包括江漢平原在內的整個南方低窪地區,都是湖泊和沼澤密集的,再加上人口稀少,開發程度很低,因此被中原朱夏視為荒地。 當時,還沒有“澤”或“雲夢澤”這回事,因為人們只聚集在這些地方的少數聚落中,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處於絕對的劣勢。 但是,人類擴大生存空間的意志足夠強烈,他們不斷修築堤壩,堵湖水,排乾沼澤,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到了戰國中後期,湖泊和沼澤地區的範圍已經大大縮小, 而後世許多湖泊的輪廓,也初露端倪。
所謂“夢”,就是中原人記載的楚口語,意為湖。 “雲”是指古雲國的一帶,大致在今湖北安陸附近。 “澤”既指沼澤,也指較淺的湖泊。 “雲夢澤”也說得很晚,而且這種說法通常是籠統的,而不是真正的指代,即楚國境內湖泊和沼澤群的統稱,而不是特指特定的湖泊。 也就是說,歷史上很有可能沒有這麼大的湖泊叫雲夢澤,它只是中原對楚帝湖的總稱。
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啟祥先生也曾提出過乙個假說,即“雲夢”和“雲夢澤”其實是兩個概念:前者是指楚王的乙個大型特殊遊獵區,而後者則是這個地區的乙個大湖。 究其原因,在秦漢以來的文獻中,一提到“雲夢”一詞,往往與楚國王和楚國貴族的狩獵活動聯絡在一起。 名為雲夢的野生動物園面積極為廣闊,涉及江南和河北,不僅包括許多湖泊,還包括一望無際的山脈、森林、田野和城市聚落。 楚人經常在這樣地形複雜、幅員遼闊的地方打獵,也有鍛鍊武功、意志、加強軍隊組織的意圖。
他的假設有點太牽強了,恐怕很難用更多的文獻和考古發掘來證實。 目前,學者們的大多數觀點仍然認為,“雲夢澤”要麼是江漢平原湖泊、沼澤的總稱,要麼是特指“雲”地的大湖。 不管怎麼說,這個曾經浩瀚神秘狂野的雲夢澤早已不復存在。 秦漢以後,中原移民大量遷徙到南方,帶來了更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深化了地方發展。 到了晉代後,人口越來越密集,使得人們不得不在湖泊和沼澤中求地,曾經存在於南方的“雲夢澤”或大面積的原始濕地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