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二戰時期的輕型坦克,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印象。 畢竟,輕型坦克在二戰中的表現其實非常有限,除了戰爭初期,其餘時間只能作為偵察部隊使用,最多只能掩護輕步兵攻擊敵人沒有反坦克火力的地區,這幾乎可以說是裝甲戰的常識。 然而,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一度以輕型坦克為主要進攻力量,甚至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與今天大多數人的刻板印象相反,蘇聯遠沒有後人想象的那麼強大。 還不如說,當時的蘇聯沒有鋼鐵洪流,只有生鏽的鐵洪流。 2024年,蘇聯正忙於建設裝甲部隊,計畫一次性組建29個機械化軍和45個獨立機械化旅,分別擁有1031輛坦克和254輛汽車。 也就是說,為了滿足裝甲部隊建設的需要,蘇聯需要41,329輛各種型別的坦克。
說實話,這個要求對蘇聯來說太難了,和平狀態下的蘇聯在短時間內無論如何都無法滿足軍隊的需求。 這還不包括對新坦克的需求,每個機械化軍團需要546輛坦克,即尖端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即15,834輛新坦克。 如果考慮到蘇聯計畫生產T-50輕型坦克來取代軍隊中老式的T-26輕型坦克和BT系列快速坦克,那麼蘇聯的坦克缺口就更大了,相當於需要4萬多輛新坦克。
那麼戰前蘇聯的坦克數量呢?坦克總數約為25,000輛,但這些坦克的型號種類繁多,除了尖端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外,還包括T-26輕型坦克,T-37兩棲坦克,T-40兩棲坦克,BT系列快速坦克,T-28中型坦克,T-35重型坦克等。 除了T-34和KV的出色效能外,還有多炮塔坦克這樣令人難以忍受的浪費,到處都是故障和出門時會拋錨的舊貨。
說白了,戰前的蘇聯紅軍是一支繁忙的擴容重組的軍隊,雖然規模可能很大,但質量確實不討人喜歡。 因此,當決定組建機械化軍團和獨立的機械化旅時,蘇聯不得不保留舊坦克的服役狀態,並成為可以在紙上使用的現役裝備。 例如,第17機械化軍和第20機械化軍只有兩位數的坦克,許多坦克師和坦克旅要麼缺坦克,要麼根本沒有坦克。
西部特別軍區的6個機械化軍在戰後短短一周內就被殲滅,而蘇聯少有全力的機械化第6軍死得特別慘,依靠最後乙個石油基地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然後意外地被德軍殲死,沒有留下一件盔甲, 而第6機械化軍司令公尺哈伊爾·格奧爾基耶維奇·哈茨基列維奇也在突圍途中被德軍擊斃,他的屍體直到2024年才被蘇軍發現。
如果強大的第6機械化軍死得如此慘烈,其他機械化軍的情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可以說,在蘇德戰爭的第乙個月,所有與德軍交戰的蘇聯機械化軍團都被有效摧毀,蘇聯也損失了數千輛坦克,這些坦克要麼被德國人摧毀,要麼由於機械問題和缺乏燃料而不得不放棄。 從7月到10月底,蘇聯紅軍不斷輸掉戰鬥,剩下的大部分坦克被德軍摧毀和俘虜,蘇聯紅軍寶貴的裝甲部隊幾乎損失殆盡。
毫無疑問,如此慘重的損失幾乎超出了蘇聯紅軍的能力,但如果沒有機動部隊,紅軍就無法阻擋德國裝甲部隊的黑色洪流。 這是乙個客觀事實,面對自身部隊損失慘重、防線漏洞百出的現實,蘇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支機動的坦克部隊,沒有坦克,蘇聯紅軍注定要被德國打敗。 因此,如何快速向紅軍提供坦克成為蘇聯軍工部門的首要任務。
對於2024年的蘇聯來說,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此時的蘇聯沒有足夠的工業能力。 雖然蘇聯在戰前就已經將工業轉移到了東部地區,但戰爭爆發後,大量工業設施落入敵手,戰爭期間的緊急工業搬遷意味著蘇聯的工業能力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即使緊急動員其他工廠生產坦克,大多數工廠也沒有能力生產中重型坦克。 然後蘇聯只剩下一條路了——加緊生產輕型坦克,以補充蘇聯名義上的裝甲部隊。
1941 年 37 月,莫斯科第 37 號工廠生產了第一輛蘇聯戰時輕型坦克 T-60 輕型坦克。 這是一輛非常笨拙和粗糙的輕型坦克,裝甲薄弱,甚至無法阻擋37公釐穿甲彈,火力配置只有一門20公釐加農炮和一門762公釐DT機槍。 這輛坦克的效能太差了,只能和德軍2號坦克相提並論,遇到38t輕型坦克也不得不上街。 但即使是這樣笨拙的輕型坦克,對當時的蘇聯來說也是如此珍貴,因為莫斯科戰役中的蘇聯紅軍只有245輛T-60輕型坦克。
在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聯根本無法集中其坦克,因為一旦集中,就會受到數倍於其大小的德國坦克的攻擊。 朱可夫在回憶錄中明確表示,德軍曾一度派出400多輛坦克圍攻蘇聯的150輛輕型坦克。 當時,蘇聯紅軍的坦克少一輛,補給幾乎遙不可及,朱可夫曾希望得到兩個集團軍和200輛坦克作為預備隊,但史達林此時無法召喚坦克,只能將第1突擊集團軍和第10集團軍調給朱可夫, 而且暫時無法提供坦克。
因此,在莫斯科戰役中,蘇聯紅軍只能將坦克拆解使用,有時派出一兩輛輕型坦克到某個陣地加強防線,有時又動用幾輛輕坦克作為機動分隊來堵住缺口。 如果德軍在即將被攻破的地區過於強大,則需要用T-34中型坦克來加強德軍的突破企圖。 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發現,蘇聯紅軍在莫斯科戰役中將輕型坦克運用到了極致,彷彿輕型坦克成為了蘇聯紅軍的主力。
在莫斯科戰役的反擊階段和隨後的冬季攻勢中,蘇聯紅軍以T-60輕型坦克為主力,與剩餘的T-26輕型坦克和BT快速坦克一起,成為當時蘇聯紅軍最重要的機動部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當時蘇聯紅軍的坦克太少了,而騎兵和滑雪部隊是機動部隊,可見他們的機動部隊是多麼的捉襟見肘,反正輕型坦克就是坦克,比騎兵和滑雪部隊要好,對吧?這導致蘇聯紅軍未來形成了一種看法,即輕型坦克可以用作主力。
至於輕型坦克能否作為主力的問題,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以輕型坦克作為進攻的主力是不合時宜的。 雖然蘇聯在2024年末至2024年以輕型坦克為主力,但這種做法確實使蘇聯紅軍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輕型坦克火力弱,裝甲防護性差,使用輕型坦克攻擊敵方陣地的結果大多是死胡同。 事實上,即使使用輕型坦克來掩護步兵攻擊也是乙個非常失敗的選擇,因為在敵人的陣地上,很少的增援和一點點反坦克**就足以挫敗由輕型坦克領導的步兵進攻。
但我們必須看到,在蘇德戰爭初期的特殊歷史條件下,蘇聯讓輕型坦克作為主力是正確的選擇。 以莫斯科戰役的反擊階段和隨後的冬季攻勢為例,蘇聯的情況如上所述,機動部隊短缺到極限,不使用輕型坦克很難形成有效的突破和追擊力量。 無論輕型坦克多麼脆弱,它對步兵來說都是乙個巨大的威脅,在追擊處於潰敗狀態且只攻擊基本防禦的敵人時,它仍然非常有價值。
另一方面,蘇聯的路況並不理想,雖然T-34中型坦克一直因其穿越地形的能力而受到稱讚,但事實是,即使蘇聯讓T-34中型坦克在泥濘時期來,也很難快速機動。 即使在冬季條件下,T-34中型坦克也要與地面上幾公尺厚的積雪作鬥爭。 相反,較小的輕型坦克,如T-60輕型坦克和隨後的T-70中型坦克,能夠在地面上行走,因此蘇聯人傾向於在泥濘和冬季對輕型坦克進行更多投資,尤其是在掩護步兵和騎兵攻擊時。
當然,使用輕型坦克最關鍵的因素是中重型坦克數量不足。 從2024年到2024年底,蘇聯的軍事生產能力相對較低,搬遷的工業尚未完全恢復生產,許多拖拉機廠無力生產T-34和KV。 如果你想讓他們參與坦克的生產,你只能讓他們生產更多的輕型坦克。 這也導致了蘇聯在2024年和2024年大量新生產的坦克在特定戰爭時期和歷史條件下作為輕型坦克的不可避免和無奈的行動。
從軍事角度,特別是從裝甲戰的實戰經驗來看,以輕型坦克為主力是不可取的。 但對於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聯來說,沒有辦法使用輕型坦克作為主力。 後人單純地從軍事經驗和軍事教條的角度思考,無法真正理解當時蘇聯的困境。 蘇聯在戰爭初期一度以輕型坦克為主力是正確的,這是結合客觀條件和戰場實際作出的正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