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石山地震發生後,在這場與時間、對抗嚴寒的搶險決戰中,頭盔和工裝顯得格外顯眼
奮戰搶險第一線的“勞動力”
我們連夜建成了36棟貨櫃彩鋼房,今晚可以容納200多名受災群眾入住。 12月20日中午,在甘肅省臨夏州吉石山縣大河家鎮梅坡村安置點,中鐵二十一局四連總經理齊濤看著眼前新落成的一排排板房,看著群眾在板房裡吃著熱騰騰的麵條, 一夜激戰的疲憊一掃而空。
災後第一天,齊濤帶著專案部近百名員工趕進梅坡村。 救援隊戴著白色安全帽和橙色工作服,開始忙碌起來。 村里梅坡村隊隊長、第一書記陸德軍告訴《工人報》記者,“這支來自企業的救援隊,專業而敬業,迅速衝過受損道路,建板房,放火,為搶險救援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
12月20日,甘肅省集石山縣大河家鎮梅坡村,災民安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中鐵二十一局四連在梅坡村緊急修建貨櫃彩鋼板房36套。
12月18日23時59分,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及周邊地區發生突發**襲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大量房屋被毀,部分水、電、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遭到破壞。 平均海拔近2000公尺,積雪殘餘依然存在,寒潮即將來臨,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
災難情況是命令,救援是責任。 12月19日凌晨,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應急管理部、國家衛健委、中國紅十字會派出救援力量趕赴災區。 與此同時,一批來自電力、交通、建築、通訊等行業和企業的“工作”救援隊也紛紛奔赴前線。
12月19日晚,在吉石山縣大河家鎮安置點,一名70多歲的老人外出後找不到自己的帳篷。 甘肅省消防局臨夏支隊的消防員迅速上前,幫助老人找到家人。 消防員王志和見老人穿得少了,就立刻把消防外套披在老人身上,將老人安全送往自己的帳篷。
大河家安置點的每個帳篷都配有爐灶、取暖用品和照明裝置。
當時,大河家鎮一片漆黑,造成停電,部分電線倒地,部分房屋倒塌,碎玻璃、磚塊、石塊散落在街道上......回想起當晚的情況,大河家鎮不少居民心有餘悸。
消防隊員正在梅坡村新建的貨櫃彩鋼板房前搬運救援物資。 為確保老百姓安心生活,大批救災物資也第一時間運抵現場。
災後,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立即派出22支由507名員工組成的應急搶修隊趕赴救援現場。
12月19日凌晨3時,國網臨夏供電公司城市供電分公司3輛發電車、2輛帶電作業車抵達大河家鎮大河村,全面保障安置現場照明和醫療救援用電。 城市供電分公司經理陳傑表示:“既要滿足臨時安置點主網的正常供電,為安置點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又要隨時滿足現場新的用電需求。 ”
已安裝150套插座“和”已安裝150套燈“......夜幕降臨,大河家鎮經過10多個小時的連戰,至12月19日18時50分,兩條受損的3.5萬伏線路和15條1萬伏線路恢復供電,甘肅災區全部恢復供電。
與此同時,甘肅鐵塔、電信、中國移動、聯通派出的256名搶修人員也發來訊息:95個供電基站已恢復,83個基站已修復。
由79輛車、255臺柴油機、4臺衛星大功率發電機、5輛專業支援車組成的“保障小組”,為災區總部、醫院等重點場所提供通訊供電保障。
大河家鎮災區位於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處,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加快,這裡也修建了高等級公路。 甘肅省公航旅遊集團、省公交建設集團作為當地公路建設的主體單位,迅速動員臨夏地區所有專案和單位,連夜派出先遣救援隊和機械裝置趕赴災區,配合當地**、應急管理部門開展聯合救援。
*事發後,不少志願者及愛心企業迅速趕到當地,架起鍋灶,為受災民眾提供膳食。
在災區,原有的“施工隊”、“築路隊”、“施工隊”一夜之間變身為“救援隊”、“救援隊”和“應急隊”。
公司連夜成立“甘蘇航空旅行團應急救援隊”,組織員工50餘人在現場開展救援,募集速食麵、牛奶、麵包、火腿腸、自熱面、水等救災物資400餘件運往災區。 部分救援隊負責向災民分發物資,部分救援隊負責對通往災區的橋梁、隧道、路基、房屋建設等專案進行安全檢查,疏通堵塞道路,營救被困人員,重新安置受災群眾。
12月20日23時,在吉石山縣大河家鎮不遠處的一處廣場上,一座新型貨櫃式彩鋼板房抵達現場,中鐵二十一局四連的工作人員冒著嚴寒通宵工作。
在這場與時間和寒冷的決戰中,頭盔和紅色工作服格外顯眼。 蘭州石化三支救援隊集結在雞石山縣,趕赴洋瓦村、團結村、陶家村、高里村開展救援。
12月20日,災民在大河家鎮安置點吃早餐。
12月20日凌晨,蘭州石化救援隊再次接到命令,迅速組織人員趕赴柳集鄉**,攜帶35頂帳篷、50餘套被褥等救災物資,解決受災群眾住宿困難,募起溫暖......在地震後的寒冷冬天
甘肅省集石山縣,12月20日)。
*:工人** 記者康瑾 攝影:記者王薇薇。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