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產業抓住塑料替代新機遇,全力突破瓶頸

Mondo 科技 更新 2024-01-31

目前,我國竹產業總產值已達4153億元,是2024年總產值的11倍多。 在不久前舉行的首屆“竹代塑”國際研討會上,國際竹藤組織董事會聯席主席***表示。

“目前用竹子代替塑料的進展如何?”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竹代塑”意義重大。

當前,人類社會面臨著經濟發展、氣候變化、生態系統退化等諸多重大問題和共同挑戰。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關志鷗介紹,發展“以竹代塑”產業,可以拓寬竹產地人民增收渠道,促進全球扶貧實現固碳增匯,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替代塑料製品,減少環境汙染。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4年10月發布的乙份報告,從2024年到2024年,全球共生產了92億噸塑料製品,其中70億噸成為塑料垃圾。 目前海洋中有7500萬噸塑料垃圾99億噸,佔海洋垃圾總重量的85%。

塑料垃圾對全球生態構成嚴重威脅,已有140多個國家明確出台相關政策,禁止和限制塑料。 2024年,我國印發了《塑料汙染治理“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科學審慎推廣塑料替代產品。

目前,全球每年產生 4 億噸塑料垃圾,如果這一趨勢繼續下去,到 2050 年,全球一次性塑料產量將達到 11 億噸。 “用竹子代替塑料”是乙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國際竹藤組織研究員方昌華說。

竹子可生物降解,生長迅速,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還具有特別好的力學效能和固碳能力。 正因如此,2024年6月,中國和國際竹藤組織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以竹代塑”倡議。

竹子纖維強度高,機械強度高,在運動器材、日用品、包裝用品等生產中可替代塑料。 方長華說,土工屏障可以用竹子製作,也可以用來製作電腦鍵盤、滑鼠、吸管等。

2024年10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資訊化部、財政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加快發展“以竹代塑”三年行動計畫》(以下簡稱《行動計畫》),明確提出到2024年, 初步建立“以竹代塑”產業體系,產品質量、產品型別、產業規模、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公升,重點產品市場占有率顯著提高。與2024年相比,“以竹代塑”主打產品綜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子綜合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

中國竹產業協會也為行業設定了總體目標:到2024年,全國竹產業科技研發創新和科技支撐能力顯著增強,現代竹產業體系更加完整竹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基本建立,竹產業布局明顯優化,竹製品加工水平大幅提公升,產品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產業鏈體系完善竹產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萬億元,主要竹製品已進入全球價值鏈高階,使我國成為全球竹產業強國。

研究和應用進展迅速。

作為新興產業,“以竹代塑”在世界範圍內尚處於起步階段,還存在產業規模小、產品品種少、產量低、技術相對落後等關鍵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通過不斷創新,我國在竹子的基礎研究、開發與應用、標準制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成就。

**告訴記者,在基礎研究領域,我國竹子育種、基因編輯和基因測序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新一代載人飛船將毛竹種質材料運載入太空,開展空間誘變育種研究通過竹子分子設計育種和基因編輯研究,培育出生長快、材料優良的竹種新品種,為高產優質竹林的規模化選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科學家分析了一系列關鍵理論問題,建立了優良竹種高效更新和微繁殖的技術體系自主研發的顯微精準表徵技術處於國際領先地位,資料庫已建立。

在標準制定方面,截至目前,我國共有國家竹標準43項、行業標準145項、團體標準72項、地方標準235項,涉及竹地板、竹炭、重組竹、竹纖維等產品標準,以及竹術語、檢測方法、栽培技術等基礎標準,是世界上竹子標準數量最多、體系最完整的國家。 佔世界竹子標準的90%以上。

在應用研究領域,我國針對高效快速增殖特種竹種進行塑料替代的技術需求,創新了機械化採伐作業模式,實現了竹林增產的優質高效培育打造多種竹單元形態,優化竹子前處理和功能化技術,持續公升級自動化加工成型和檢驗檢測裝置創新研發的竹纖維餐盒、竹吸管、竹刀叉勺等一次性塑料替代品,竹戶外材料、裝飾材料、家居用品等耐用塑料製品,以及具有吸附、儲能、過濾等功能的竹炭基產品,已成功產業化;基於竹纖維可控的製備工藝,創新的多維異形和圓周層壓技術,開發了可用於交通、建築、水利等領域的竹纏繞復合管、管廊、竹纖維汽車內飾件等竹工程材料,大大提高了竹製品在工程領域的應用。

竹吸管是“以竹代塑”的成功嘗試。 安徽巨集業集團總經理楊德珍告訴記者,我國塑料吸管年產量超過460億根。 塑料吸管大多採用聚丙烯製成,不能生物降解,而且體積小,經濟效益低,汙染問題十分嚴重。 國產竹秸稈成型裝置可實現自動進料和出料,多台鑽具同時工作,每小時可生產2000根以上吸管,合格率達99%以上。 目前竹秸稈年生產能力已達20億根,遠銷亞美歐大部分國家。

全面努力突破瓶頸。

當前,我國竹產業發展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仍存在一些瓶頸。

中國竹產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紀從輝告訴記者,中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竹子生產國,竹子資源量、竹林面積、竹製品均居世界首位。 根據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普查結果,立竹總數達到1093棵73億株,竹林面積641160,000公頃。 然而,竹子的利用率只有20%左右,而發展程度最高的毛竹的利用率不足30%。 開發利用的竹種僅有20多種,佔所有竹種的2種5%,大量特色優良竹種尚未得到開發利用。 低產、低質、低效的竹林中,約50%處於低產狀態,只有約30%為集約化經營的竹林。

此外,竹林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嚴重影響了竹子的運輸。 竹子採伐基本上是人工採伐,缺乏工業採伐機械和技術。 竹加工企業大多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不高,竹加工主要採用單機加工,缺乏機械化和連續化生產裝備技術,企業綜合實力較弱,抗風險能力差。

作為“以竹代塑”倡議的發起者和踐行者,中國積極推動“以竹代塑”倡議的實施,並取得了顯著進展。 關志鷗說。

據了解,相關部門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並聯合發布“以竹代塑”全球行動計畫(2023-2024年),竹代塑產業化發展加快,彰顯了中國推動綠色發展的決心,也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

除制定《行動計畫》外,科技部還設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畫“以竹代塑”揭幕龍頭專案,並與國際竹藤組織(INBAR)牽頭規劃“以竹代塑”等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示範。 並注重科技研究。地方各級政府也紛紛採取積極行動,四川省宜賓市舉辦國際竹葉品牌博覽會,浙江省安吉縣舉辦“以竹代塑”創新大會,貴州省建設國家“以竹代塑”示範基地等,形成了蓬勃發展的喜人態勢。

關志鷗表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作為竹資源管理職能部門和“以竹代塑”實施的主要部門,將紮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科技創新,打破“以竹代塑”關鍵技術瓶頸。 持續推進“以竹代塑”工程實施,著力攻克關鍵技術瓶頸,加快籌建“以竹代塑”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高水平、高質量的科研平台。 加快竹產業先進裝備的研發和推廣,構建“以竹代塑”的標準體系,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以竹代塑”科技條件的支撐和保障。

二是加快培育產業集群,促進“以竹代塑”產業健康發展。 支援主產區培育大型經營主體,組建專業技術服務團隊,因地制宜拓展原料、加工、產品、營銷等產業鏈產業鏈,促進政產學研與企業合作,積極培育龍頭企業,加快推進“以竹代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 積極培育竹製品綠色消費市場,讓“以竹代塑”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形成全球行動的共同力量。 加快建設國際竹藤組織成員國“以竹代塑”研發示範點,創新“以竹代塑”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以竹代塑”國際標準體系建設,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經濟**記者 黃俊毅)。

相關問題答案

    抓住新機遇

    數位化發展正在成為國際化發展的新趨勢,成為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第二屆全球數字博覽會期間舉辦了一系列論壇活動,分享數字未來趨勢 政策變化 技術創新和市場機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數字技術全面賦能文化產業,新業態 新模式不斷湧現,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據商務部統計,年中國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

    “以竹代塑”為秸稈產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最新政策出台後,國家政府等部門聯合印發了 加快發展 以竹代塑 三年行動計畫 明確提出要加強政策引導和科技支撐,推動 以竹代塑 產品在更多領域 更廣範圍的替代塑料產品。具體包括完善法律法規認證體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鼓勵事業單位積極採購相關 以竹代塑 產品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等,全力保障 以竹代塑 ...

    安龍抓住貴渝合作新機遇 推動黃金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月,貴州省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學習習,簽署深化兩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開創貴渝發展新機遇。安龍縣也以此為契機,積極探索,率先試點,加強與重慶企業的溝通對接,合作打造和延伸一流產業鏈,推動一流產業高質量發展。月日,在安龍縣海子鎮,萬東金礦號廠址啟動儀式暨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隆重舉行。中國礦產資源與材料應...

    創業的新機會!開啟衛衣時尚產業,秋冬服裝市場的藍海!

    紅色是秋冬季節最醒目的顏色之一。一件充滿激情的紅色運動衫可以呼吸活力,突出整個造型,讓你成為街上關注的焦點。駱駝色一直是秋冬季節的流行顏色之一。卡其色衛衣不僅營造出休閒舒適的氛圍,還展現出低調的奢華感。灰色衛衣是經典中的經典。它不僅使整體外觀更加穩重大方,還可以與其他顏色搭配,營造出不同的風格。在開...

    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論述,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構建符合河南實際的現代工業體系,加快從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邁進,走出了體現河南特色 彰顯大省擔當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河南省始終堅持創新的邏輯起點,從建設中西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