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到項彪老師的一句話,很有意思。 他說:不要把你的生活變成懸浮。 那是什麼意思?項彪是這樣定義懸浮的:他不知道如何享受當下,他不知道如何感受當下的價值,他總是想著要完成的目的,他總是在追逐乙個想象中的明天。 但是,當這個目的實現時會發生什麼?也不是每個人都清楚。 我們在這追逐中,在這高速流動中,有很多事情被擱置了。 這種見解非常棒,對許多人來說一針見血:有時候我們太努力了,總是無私地奔跑,甚至忽略了當下的一切。 這項工作的最終目標是什麼?當然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但這種更好的生活究竟是什麼?如果為了將來過上更好的生活,需要為現在的生活買單,那麼真的值得嗎?這就像我曾經引用過的一首詩:你每天都不快樂,這不是你的如果你總是為未來而憂慮和擔憂,你總是在盡力為未來做安排和考慮,你總是厭倦於完成自己和別人交給的任務,你總是把每一天都當成一種資源,你總是在思考如何從中榨取價值......然後,你實際上是在否認你努力的目的。 如果努力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你連現在的生活都不珍惜和體驗,那麼你怎麼能珍惜和體驗未來可能擁有的美好生活呢?在我們能體驗和把握的所有事物中,還有什麼比當下更珍貴的呢?沒有。 所有的未來都將成為現在。 你按照你每天的生活方式過你的生活。 如果你是......每一天因為憂慮、憂慮、計畫、勞累如果你感到不快樂,你實際上沒有好的生活。
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儘管它看起來非常簡單和膚淺。 我們的傳統教育告訴我們,時間是寶貴的,所有不能轉化為產出的活動都是浪費時間。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容易將這門學科內化,並用它來監控和激勵自己。 就像我經常被問到的問題一樣:每當我想休息、放鬆、玩樂時,總有一種內疚感,我內心總有乙個聲音告訴我:我在浪費時間。 結果,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休閒娛樂中,然後我感到非常沮喪究其原因,我們心中的這個聲音不是別的,正是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被灌輸和植入,你要努力,你要能吃苦,你要有生產力,你要有收穫......從長遠來看,它成為我們內心的陰影,乙個看門狗:一旦我們偏離了目標和路線,它就會跳出來,憤怒地指責我們,要求我們立即承認錯誤並糾正錯誤。 但實際上,我們忽略了乙個事實是:幸福也是一種獎勵。 讓自己沉浸在當下的生活中,獲得一種平靜、穩定、滿足和豐富的感覺,不僅是一種獎勵,而且是一種難得的獎勵。 然而,我們被這種努力的焦慮所驅使太久了,很少能夠擺脫對未來的想象、計畫和思考,而專注於我們面前的事情。 我們內心的聲音總是在提醒和質疑自己:我努力了嗎?我是否充分利用了我的時間?它是幹什麼用的?我為什麼要花時間在上面?......找到一種與這個聲音和解的方法,完全沉浸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到當下的生活中,讓生命的流動完全包圍自己,或許是很多人需要慢慢完善的話題。
當然,這很難做到。 乙個可能可行的建議是:重視日常生活的力量。 很多人把日常生活看作是瑣碎無聊的事情,他們渴望盡可能地縮短日常生活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創造效益上。 但實際上,日常生活中是有力量的。 它的力量從何而來?從它確定性和可用性。 投入做某件事,不要擔心得失,不要去想是不是浪費時間,只是在當下體驗時間的流逝,體驗自己思想和情緒的變化,感受自己的行動和即時反饋,並把它變成一種日常的儀式,讓自己在重複中感受到一種確定感和穩定感。 為自己做飯,建造和整理房子,鍛鍊和移動你的身體,閱讀一本喜歡的書,並交談......與家人一起讓自己沉浸在這些活動中,體驗每一刻的流動,而不用擔心尚未發生的事情,是安定我們心靈的最佳方式。 很多事情都是不確定的。 計畫、思考和擔心......面向未來這都是一種內耗。 當我們過分關注未來時,這種不確定性會佔據我們的思想,導致我們花費大量資源來計算概率和概率,從而陷入焦慮。 只有當你把目光從未來移開,回到你自己身上時,你才處於當下,專注於你的感受、行動和反饋,你才能真正放鬆。 幸福就是這樣:你越努力地追逐它並得到足夠的它,它離你越遠;你越不在乎,越放鬆,越不讓自己想太多,越容易在不經意間來到你身邊。 這就是日常生活的力量:通過確定性來對抗我們腦海中不斷翻騰的干擾和想法,讓我們的心靈平靜和放鬆,從而帶來充分的幸福感。
所以,試一試,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做點什麼。 這些事情可大可小。 小,你可以給自己泡一杯茶,泡一杯咖啡;大一點,可以是一天做一些簡單的運動和散步,也可以是做家務、打掃衛生、整理檔案;再大一點,你可以抽出一些時間,什麼都不做,只專注於與家人共度時光,聊天、聊天和看電視。 關鍵是,不要不耐煩,不要分心,不要一直認為我有很多事情要做無論你做什麼,都要專注於你所做的事情。 專心做飯、專心吃飯、專心聊天、一起看電視時專心看電視......試著讓自己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想象一下,時間是一條河,而你沉浸在河裡,順著河漂流而下。 此外,試著把這些日常瑣事安排在一天中的固定時間,把它們變成一種例行公事,讓它們成為一種日常儀式。 許多研究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儀式感在維持我們的幸福感和情緒穩定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儀式感的確定性和可用性我的生活是可控的。 有很多事情我無法決定,但至少我此刻所做的一切、感受和經歷都在我的控制之下。 這可以給我們力量和支援,以抵消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變化感。 當然,有乙個平衡。 你如何安排你的時間取決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不要以為娛樂、休閒和日常生活都是浪費時間,它們可能沒有生產力,但正是這些點點滴滴構成了我們的整個生活。
如前所述,我們可能過於關注未來,而忽略了現在的一切。 有些人可能會問:有目標和計畫不好嗎?難道我們不應該朝著我們的目標努力嗎?為什麼說是努力焦慮?有目標和計畫當然是件好事。 但問題來了許多人設定目標時過分關注未來,根本不關心現在。 對他們來說,他們現在所經歷的一切只是一種資源和實現目標的方式,並不重要。 如何到達那個遙遠的目的地是他們關心的。 於是,他們就一直盯著懸在眼前的遠處目標,不顧走過的路,經過的風景,不停地向前奔跑。 所以,我一直主張:不要設定 KPI 或制定過於詳細的計畫原因如下:如果你像一家公司一樣過著自己的生活,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實現今天的目標,只能看到我離目標有多遠,你對自己說的只是我是否達到了今天的要求,那麼你怎麼能關注當下的實實在在的價值和幸福呢?但生活並非如此。 生活不是做題,不是考試,也不是表現。 生活是關於體驗、沉浸、參與和行動的。 那麼,乙個好的目標是什麼樣子的呢?它應該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方向感。 這是關於玩得開心,是關於相信你正在做的事情,它是關於投資和感受價值,而不是看乙個無法實現的指標。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我寫一篇文章時,我不會真正考慮我會得到多少閱讀這篇文章,我會嘗試寫多少 100,000 多篇文章,或者我會嘗試盡早獲得多少關注者——一旦我想到它,那麼我的寫作就不純粹了。 這不再是我喜歡做的事情,而是實現某種目標的工作。 然後它就變成了一種痛苦和折磨。 我擔心什麼?這是它在寫作過程中帶給我的反饋和快樂。 我已經完全梳理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邏輯;我想到了乙個很好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我完美地傳達了我的觀點,希望能造福那些對此感到困惑的人......這些都是讓寫作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目標是什麼?這是關於讓你對你正在做的事情堅定不移,並從中獲得反饋和力量;與其讓你永遠看著遙不可及的未來,不如一心想讓現在早點過去。 那麼,著眼於現在,就意味著沒有遠大的目標,不著眼於未來?當然不是。 相反,重視現在是指,將我們的生活從過度的巨集大敘事中解放出來把目標與太多的資料、指標和意圖聯絡在一起,讓它回歸到自己身上,找到它給我們的最初熱情、信念和動力。 找到你內心閃爍的火花,讓它再次燃燒,並用它來引導自己。 只有當你真誠地致力於當下時,你才活著,否則你只是在活著。
最後,讓我們談談乙個常見問題。 每個人都會分心。 當我們體驗並沉浸在當下時,我們的腦海中很容易產生各種想法。 這些想法會讓我們離開他們的腦海,或者他們會讓我們感到沮喪和心煩意亂。 你如何與他們相處?我通常採取這種方法:先與它們保持距離,然後鳥瞰它們,觀察它們的起起落落。 然後,問自己兩個問題:1) 有幫助嗎?2)它讓我更積極嗎?第乙個問題是:我正在考慮的想法,以及事情本身所思考的東西,是否對它有任何幫助?如果有,那我就寫下來,安排時間一起思考和處理如果沒有,請繼續下乙個問題。 舉幾個例子:我想到了乙個可能有風險的安排中的遺漏,這是乙個有用的想法,我會立即把它寫下來。 我想出了乙個有趣的想法,可能會發展成乙個專案,這是乙個好主意,我會把它寫下來。 我想到了以前忘記的事情,我可以抽出時間去做,這也很有用,把它放在我的待辦事項清單上。但除此之外,例如,擔心和擔心尚未發生的事情,對他人的反應和感受進行自我檢查和反思,輾轉反側和思考......不確定的結果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 如果我在這裡考慮一下,它不會影響任何結果,改變任何東西只會導致內耗。 那麼,為什麼要費心去想呢?第二個問題更簡單:如果這個想法沒有幫助,它會讓我更快樂、更積極、更有力量嗎?例如,如果想象某件事的結果已經完成,即使它實際上沒有幫助,但僅憑想象力就可以給我動力,給我乙個更強的理由去做——那麼它是積極的,我不會拒絕。 但是,如果乙個想法對我沒有幫助,也沒有讓我變得更積極,那麼我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它,甚至忽略我當下的生活,豈不是很愚蠢嗎?當你想到這一點時,很容易讓自己離開,擺脫反覆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