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長期拖沓的形勢下,美國決定將重點放在太平洋和印度洋。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美國太平洋陸軍發言人菲利普斯宣布,美軍計畫於2024年在印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彈道飛彈,包括標準-6對地攻擊型、戰斧巡航飛彈和“黑鷹”高超音速飛彈,最大射程在500公里至2700公里之間。 雖然部署的確切時間和地點尚未明確,但這一決定讓日本松了一口氣。
早在今年11月,美方就表示明年將在亞太地區部署陸基中程飛彈,理由是要防止中國大陸攻擊台灣島。 然而,這些決定不是美國人的權力,而只是華盛頓的喉舌。 然而,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和質疑,為什麼這個“舊訊息”會在這個時候被披露?可能是為了窺探中國的反應,也可能是提前為兩國制定計畫。
那麼,如果美軍真的想在第一島鏈上部署飛彈,會不會部署在**?據《日經亞洲評論》報道,主要部署地點可能是美軍所在的基地。 這是乙個相對較小的島嶼,不是部署飛彈的理想地點。 如果要在**上建造飛彈陣地,則需要挖山或以其他方式覆蓋,這將增加高成本。 而且,**上部署了許多飛彈,解放軍只需要1-2輪打擊就可以摧毀整個飛彈陣地和海空基地。 此外,隨著解放軍海軍遠洋作戰能力的不斷增強,**已從後方轉向前線。 在這種情況下,**上堆積的“資產”越多,美國就越有可能陷入被打擊的困境。 因此,美軍對**的依賴並非沒有風險。
對於南韓、日本和菲律賓等美國的一些盟友來說,在大陸部署中程飛彈無疑將是乙個長期問題。 因此,日本目前或許可以松一口氣,但逃過一劫的日本未必能躲藏太久,美國的盟友們面臨著要麼得罪美國,要麼面對“東風快車”的兩難境地。
長期以來,美國的鷹派一直對《中導條約》限制美國常規軍事力量的條約感到不滿。 在鷹派看來,這些條約只是限制了美國和俄羅斯中程飛彈的發展和裝備,並沒有限制其他國家。 但是,隨著解放軍效能先進的中程彈道飛彈的全面射程,以及殲-20等五代機的大規模交付,美國的空中優勢逐漸減弱,缺點也越來越明顯。
美國在2024年退出《中導條約》後,立即加快了中程飛彈的研製、研製和部署。 由於高超音速飛彈的研製進展並不順利,美軍短期內將主要依靠“標準”和“戰斧”飛彈,同時首先考慮部署空射飛彈。 然而,高超音速飛彈的發展並不順利,試射多次失敗,導致美軍目前在高超音速飛彈方面的能力相對較弱。
綜上所述,美軍計畫在印太地區部署中程飛彈,主要部署地點可能是**。 然而,**的部署並非沒有風險,對於是否在日本、南韓和菲律賓等其他盟國的領土上部署飛彈,也存在一定的考慮和困惑。 同時,在美國中程飛彈的發展中,高超音速飛彈的進展相對緩慢,這限制了其威懾力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