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4000噸起重機的誕生,是我國重型起重裝備領域的里程碑。
過去,中國在這一領域只能跟隨國外,但現在不僅實現了自主研發,而且不斷重新整理世界起重紀錄,多次完成千噸級超大型吊裝任務,結束了長期依賴進口裝置的局面。
徐工起重機一次次在施工現場表現出驚人的抗重能力,但其背後卻是設計開發團隊數十年的辛勤付出。
尤其是女設計師孫麗,可以說是這個事業的中流砥柱正是她帶領團隊,克服重重困難,將中國重型起重機的起重能力提公升到4000噸的歷史高度。
那麼,中國重型起重機是如何從無到有走到今天的“世界第一”的呢?
起重機的發展已有100年的歷史,早在20世紀初,歐美國家就開始生產起重機。
特別是履帶式起重機,其難度和複雜度極高,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機械工程的“巔峰之作”。 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牢牢掌握了這項技術,壟斷了全球市場。
相比之下,中國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引進起重機,當時中國還處於機械工業的起步階段,只能依靠進口裝置來支撐重大專案的建設。
外國製造商往往依靠其技術優勢來壟斷中國使用者的銷售和技術。
在沒有自主技術的情況下,中國使用者完全是被動的,往往甚至需要外國技術人員在現場指導操作。 這給重大工程專案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也反映了產業發展的短板。
此時,我國亟需自主研發重型起重機,擺脫對進口裝置的依賴。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到上世紀末,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已逐步壯大,但與德國同類產品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
2024年,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企業徐工集團正式啟動重型起重機研發專案目標是打破國外技術的壟斷,專案由女工程師孫麗設計。
當時,孫儷剛剛生完孩子,為了投入研發,她把自己的工作排在了家人之前。 經過與時間的賽跑,一年多後,第一台中國自主設計的起重機誕生了。
150噸起重機的成功只是中國起重機發展的乙個開始。 不僅突破了260噸、350噸產品的研發,還在2024年研發出國內首颱4000噸重型起重機。
此舉直接打破了歐美對重型起重機技術的長期壟斷,實現了我國自主可控的關鍵核心技術,標誌著中國起重機走向世界舞台。
經過自主研發的4000噸重型起重機,徐工迅速為該產品開拓了國內外市場。 2024年,首颱徐工4000噸起重機前往沙特,參與當地大型煉油專案。
該專案需要吊裝乙個 1,926 噸的洗滌器,高度為 101 公尺,直徑近 9 公尺,類似於一座高塔。 這項起重任務對起重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如果沒有大噸位裝置,這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到達施工現場後,起重機的主臂達到102公尺,外加乙個27公尺的副臂,經過6個小時的努力,“塔”終於吊裝到位。 這一建築直接重新整理了當時世界上同類起重機的記錄。
在這台起重機運往沙特之前,中國從未有太多重型機械裝置運往海外進行建設。 開創了中國重型機械“走出去”的先河,也讓國外使用者對中國的裝置讚不絕口。
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促使國外同類產品的價格降低。 這直接體現了中國自主研發的戰略意義。
此後,徐工4000噸級起重機在中東地區完成了多個大型專案。 2024年,參與江蘇某專案2600噸塔式裝置的吊裝,再次重新整理自身吊裝記錄。
在過去的10年裡,這台起重機不斷經受住考驗,創造了新的記錄,成為新興國家在海外“露出拳頭”的典範。
如今,在沙特阿美專案現場隨處可見中國起重機的身影。 他們先後完成了千噸級甚至萬噸級的超大型吊裝任務,彰顯了中國裝備的高水平、超強實力。
三年前,沙特使用者還對中國起重機持懷疑態度,但現在他們已經成為忠實使用者。 這一變化預示著新興國家的裝備正在向發達國家進軍,推動世界機械工程市場向多極化發展。
中國4000噸起重機的誕生,標誌著中國工程機械的綜合實力已經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 在這條重機之路的征程中,徐工們以頑強的意志和昂揚的鬥志,不斷攀登高峰。
尤其是負責設計師孫儷,可以說是一輩子都打在技術攻關的最前沿,以能歌可泣的女人姿態鑄就舉重之王。
未來,在孫儷等老一輩專家的指導下,中國4000噸級超級起重機將繼續創造輝煌。
助力中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也將在全球市場發揮更大作用,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展現中國製造的力量。 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中國裝備如何邁上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