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飛機除冰比往年快了三到五分鐘,怎麼能做到呢?
毗鄰首都機場3號航站樓,是首都機場、大興機場及華北部分機場協調航班、“安排班次”航班運營的“大腦中樞”。 這是華北空管局控制中心的交通管理室。
12月14日,北京今冬暴風雪的第二天,首都機場、大興機場的航班除冰和跑道除雪支援工作繼續進行。 如何縮短飛機在極端天氣下的除冰時間,讓飛機盡快飛行;本輪降雪對北京兩機場運營有何影響,空管、機場、航空公司如何協同聯動?12月14日,新京報記者走進交通管理室,採訪了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副主任蔡樹新。 他介紹,為應對北京暴風雪,空管部門優化流程,與機場、航空公司合作,今年每架飛機的除冰時間和滑行時間較往年平均縮短3-5分鐘。
12月14日,新京報記者採訪了華北空管局空管中心副主任蔡樹新。 新京報記者李欣彤攝
優化程式,加快飛機在地面上的釋放。
新京報記者:在這場暴風雪到來之前,空管部門做了哪些準備?
蔡樹欣:這次降雪從12月13日持續到15日,達到了暴風雪的程度。 12月9日收到預報資訊後,我們立即召開會議,討論降雪的範圍和強度。 同時,組織華北地區各機場、航空公司同步了解情況,提前預測,確定各機場的保障能力,使各航空公司在航班調整、時間調整等方面第一時間做好準備。 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的管制員也提前審查了冰雪保障計畫,一線操作人員和工作人員對計畫熟悉熟悉。
同時,我們加強了與氣象部門的溝通,更加頻繁。 一般來說,在工作日,我們每天交流2-3次,從13號到15號,我們基本上每隔一兩個小時就會滾動一次最新的天氣資訊。
此外,我們還為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做出安排和準備。 例如,如果飛機因天氣原因無法降落,如何安排飛機在空中等待,或前往其他機場進行替代降落。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制定了一套全面的應對機制。
最後,針對如何加快飛機在地面上放行,如何配合航空公司和機場的地面除冰工作,我們制定了一套優化程式,包括放行出港飛機,打破以往既定的程式,對沒有離港手續的連線線採取臨時措施, 也就是說,只要飛機在地面上做好準備,它就可以隨時飛行,無論哪條跑道起飛,它都可以向任何方向飛行,從而保持機場執行的高效率。
此外,首都機場塔台與首都機場相關部門進行了深入溝通,對除冰飛機的滑行路線和進出定點除冰位置的安排進行了優化調整,確保飛機在最短的時間內滑行到位。 並在除冰完成後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跑道,準備起飛。
在華北空管局控制中心的流量管理室,控制人員關注飛行動態。 新京報記者李欣彤攝
新京報:如何實現除冰的優化調整?
蔡樹新:首先,在停機坪區域,我們採取了就近機場除冰離場的方式,省去了飛機在東西兩片區域的地面作業,縮短了時間。 在這一輪降雪中,首都機場開通了四個定點除冰崗位。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用了一些特殊的控制。 例如,一般來說,東區的飛機只能從東跑道起飛,如果要向西飛行,飛機將不得不通過空中的其他跑道,這在正常情況下是不允許的,因為它會降低安全係數。 但是,在冰雪天氣中,我們採取了一些特殊的控制措施,以確保飛機即使從東跑道起飛,向西飛行也能平穩飛行,從而保證了執行效率。
今年的飛機除冰效率優於往年。
新京報記者:這樣的優化調整效果如何?飛機除冰需要多長時間?
蔡樹新:因為我們前期做了充分的準備,航空公司、機場等相關單位也高度重視,在除冰支援方面制定了詳細的對策,總體來看,飛機的除冰效率比往年要好。
昨天(12月13日),我們初步計算了這一風雪天氣下飛行的平均除冰時間,基本不到10分鐘,而飛機的地面滑行時間大約是10分鐘,加上飛機發射和啟動的時間,所以從整個過程來看,飛機是從架子上發射的, 到定點除冰位置,最後從跑道起飛,共30分鐘左右。
當然,按照正常飛行標準,30分鐘還有提公升的空間,但在極端天氣條件下,航班的整體平均延誤時間要提高很多。 與往年相比,今年航班的平均地面滑行時間和除冰時間比往年縮短約3-5分鐘。
新京報記者:雖然雨雪天容易出現航班延誤,但仍有航班可以準時起降。 在特殊天氣下,為什麼有些航班正常起降,而有些航班卻要等待?
蔡樹新:航班保障涉及很多細節和方面,總之,不管是進港航班還是出港航班,作為空管部門,重要的是整體,比如首都機場1小時內的保障能力是30個航班降落,那麼從全國機場到首都機場的航班數量就會控制在29-32個。 因此,如果乘客乘坐的航班正好是 33 日,可能會延誤,而乘客在 30 日內乘坐航班,則可能是準時。 這與旅行者選擇乘坐哪家航空公司無關。
近年來,我們也在優化和推進相關工作,盡量讓航班安排越來越前置,即保證已經起飛的飛機準時到達,但如果飛機還沒有起飛,機場已經開始下雪,保障能力下降,那麼飛機就需要在地面上等待一段時間, 空管部門將作出統一安排。
此外,民航局空管局已建成全國交通管理系統,對全國各機場的日常保障能力進行二次調整,並給出最新的建議起飛時間,在全國所有機場和塔台都能看到,並可根據該時間安排機場飛機的執行。
空中交通管制、機場航空公司和航空公司合作應對暴風雪。
新京報記者:應對暴風雪,空管保障的難度是什麼?
蔡樹新:空管保障的主要難點在於,一是空管設施裝置萬無一失。 一旦設施裝置出現故障,可能會影響航空航班的飛行安全。
二是我們有緊跟天氣的防護計畫。 天氣不確定,但空管部門的工作需要提前24小時進行,如果我們的準備工作偏離實際結果,則需要根據最新的天氣情況迅速調整。
新京報記者:飛行保障涉及空管、機場、航空公司,這些部門如何協調聯動?
蔡樹新:近年來,空管、航空公司、機場之間的協調越來越緊密,首都機場執行管理委員會成立後,空管部門、機場、航空公司可以同台合作,共同應對各種惡劣天氣等特殊情況。
今年5月,華北地區多個機場協同運營機制成立,將華北地區1000多萬個機場的運營管理委員會匯聚在乙個平台上,從而解決了此前各機場執行管理委員會“單打獨鬥”的模式。 我們在區域層面採取了協調一致的行動,目標和措施相同,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從今年的運氣來看,整體情況非常順利。
新京報:從這次暴雪的應對情況來看,積累了哪些經驗可以服務於未來?
蔡淑新:從這兩天機場的執行情況來看,整體執行比較順暢,航空公司和機場對航班執行也做了不少調整,這兩天航班執行量在正常執行的70%左右,執行效率正常, 航班準點率仍有提公升空間。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總結並進一步保證準點率,為旅客創造更好的出行體驗。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唐錚,校對: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