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秸稈畫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藝品之一,屬於民間剪貼畫的一種,雖然出自民間,但十分罕見,一度成為皇室貢品,當時的達官貴人將其掛在皇宮、貴族宅邸中。 通過不斷發展和創新,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生產工藝。
通威麥秸稈畫歷史悠久,長期以來,麥秸稈畫以師徒口傳的形式進行,使這種民間藝術得以完全傳承,成為外界了解通威的一張精緻名片。 近年來,通渭縣文化中心通過培訓等方式培訓了120餘名學員,以郭柏華、冉逸飛為代表的縣級、市級非遺傳承人脫穎而出,對推廣通渭麥秸稈畫助力農民增收起到了積極作用。
持稈是筆,傳承了“麥子”銅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麥秸稈畫傳承人郭柏華,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麥秸稈畫創作。 她創作的麥秸畫以其構思巧妙、造型新穎、技藝精湛、內容豐富、美觀大方、極具觀賞性、藝術性和實用性而受到群眾的喜愛和好評,作品多次在國家、省、市、縣各級各類展覽中展出並獲獎。 2024年,郭百華成立了“百花麥秸稈藝術工作室”,在十多平方公尺的工作室裡,牆上掛滿了“春韻”、“敦煌文旅”、“孔雀劇牡丹”、“花開財富”等主題的麥秸畫,工作台上散落著未完成的麥片和零碎的小圖案。
發展是強大的,是農村的力量麥秸稈畫因其濃郁的中國風情、中國韻味、中國藝術、中國特色、生態、低碳、環保、時尚而備受青睞,麥秸稈畫的市場價值是普通裝飾品無法比擬的。 郭柏華作為無形傳承人的願望,是用自己喜歡的麥秸畫帶動身邊更多的人致富,把麥秸稈畫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 她先後舉辦了9期麥秸稈畫培訓班,不僅使麥秸稈畫藝的傳承與發展,也帶動了當地留守婦女和殘疾人就業,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她還把麥秸稈畫帶進中小學,給學生講課示範,用文字、影象、實物和現場演示,讓青年學子更直觀地了解通渭非遺傳統文化的廣度和博量,為通渭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麥稈畫,托起大世界。 通過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參與到麥秸畫的製作中來,實現了傳統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同時通過藝術品收入的增加,助力了鄉村文化產業的振興,帶動了更多的農民實現就業和創收。 **通威融傳媒。
編輯 |馬玉傑.
責任編輯 |劉玉紅審計 |張紅豔講解 |當歸定西旨在推廣定西市的文化、體育和旅遊。 部分文字,**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台無關。 本平台對文中的陳述和觀點保持中立,不對本文所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 讀者僅供參考,並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