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古代文明發展階段示意圖。
牛河梁第一遺址女神廟遺址的全景。 寺廟遺址為半地穴狀土木工程結構,出土了女神頭像和人體雕像遺跡。
牛河梁遺址第二遺址的鳥瞰圖。 東西長150公尺,南北寬60公尺,由6個單元組成,以祭壇和石冢為主,出土了大量玉器。
編者按。 洪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12月9日,國家文物局公布了“中華文明探索工程”最新研究成果。 根據該專案,從大約2024年前開始,中國土地上的各個地區都進入了古代王國時代。 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代表了古代王國時代的第一階段。 這一結論進一步確立了紅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的直接根系的地位。
自2024年在朝陽市發現牛河梁大型遺址以來,歷經幾代考古學家在遼寧西部不斷發掘40餘年,紅山文化的範圍不斷擴大。 從發現代表祭祀體系的祭壇、廟冢,到“葬只玉”的等級研究,再到馬鞍橋山洪山先民的發掘和生活區的發掘,考古學家們齊心協力發掘研究,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其背後的艱辛折射出考古學家對紅山文化的執著和擔當。
遼寧**今天連續三天推出專題報道,再次走近紅山、牛河梁,聆聽權威專家解讀紅山文化的重要性和豐富內涵,回顧近年來我省紅山文化的挖掘、保護、研究和宣傳工作,聚焦“紅山”的未來。
紅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直接根源。
一年的黃昏是寒冷和冬天,一切都很安靜。 牛河梁遺址位於陵園與建平交界處,隱匿在長滿松樹的起伏丘陵之中,以山為傲,莊嚴而神聖。
這個地方的莊嚴和神聖可以追溯到 5,000 多年前。
在2024年至2024年前的800年間,一群被後世稱為“紅山人”的祖先在這裡舉行了大規模而莊嚴的祭祀活動。 他們崇拜諸天和佛法祖先,並在盛大的儀式上祈求和平與繁榮。 一遺址的九個基座,以及基座上的女神廟、附近的祭祀坑,以及女神廟中出土的栩栩如生的神秘笑容的女神頭像,不僅是5000多年前這一祭祀場景的見證,也是洪山晚期文化進入古國時代的有力證據。
根據中華文明探索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從大約2024年前開始,中國大地上的各個地區陸續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社會分化,進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階段。 在2024年前至2024年前的2024年時間跨度內,分為“古王國時代”和“王朝時代”兩個時代,其中“古王國時代”進一步細分為三個小階段,“古王國時代”第一階段以牛河梁遺址為代表。
牛河梁遺址處於洪山文化的中後期,也是洪山文化的巔峰時期。 在這個重要的遺址上,近幾十年來,有重大發現——除了女神廟外,祭壇和石冢、玉器、彩陶都令人驚嘆,尤其是牛河梁遺址有按照南北中軸線分布的“北寺南壇”布局。
對此,洪山文化研究專家、省文史研究院館員郭大順表示,廟宇、祭壇是全國祭祖拜天的最高層次的祭祀建築,其結構和布局從5000多年前的洪山文化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的北京, 展現了濃厚的傳承力,也表明紅山文化確實是中華文明的直系根源。
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被打斷的文明,中華文明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又從哪裡開始的呢?2024年,中華文明源地勘查工程啟動,上述問題成為這一重大工程攻克和解決的核心。
經過20多年的潛心研究,學者們以輪廓的方式總結了中華大地上文明的演進過程:從“建國12024年”到“起源2024年”,從“加速2024年”到“進入5000多年”,從“中原崛起2024年”到“建王朝2024年”, 從“鞏固王權2024年”到“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2024年”。國家文物局公布的研究成果,不僅再次明確了牛河梁遺址的重要價值,也錨定了“牛河梁”作為古代王國時代第一階段代表的重要地位,意義重大。
文明的曙光在“牛河梁”中公升起。
史前時期,牛河梁遺址為何成為古王國時代的開端?
國家文物局提供的證據確鑿且富含黃金——在這裡,考古發掘發現並證實牛河梁遺址的第乙個遺址是乙個由九個基座組成的大型平台建築群。 對此,正在牛河梁遺址一線進行考古發掘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世界考古研究室主任、牛河梁遺址發掘負責人賈小兵用“驚奇”二字形容,“史前時期, 在山丘上,先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建造如此龐大的地基工程進行祭祀,可見當時的紅山人具有很強的動員和組織能力,有初步的禮儀標準。 這是了不起的。 ”
如果說牛河梁遺址龐大的地基工程為“進入古國時代第一階段”做了註解,那麼已故考古學家蘇炳琦對洪山文化和遼寧西部文明古蹟的判斷,則進一步證明,中華文明的曙光在這裡公升起。
蘇炳奇先生在2024年出版的《論遼河西古文化——與赤峰史學家的對話》一書中說:“如果說整個中華文明發展史是一首交響樂,那麼遼寧西部文明古就是它的序幕,比中原早一千年左右”,“紅山文化時期是古國的開端, 而夏家店的下層文化,則是方國的開端。 ”
文化學者王崇祿一直關注和期待紅山文化與牛河梁遺址的發掘進展。 他認為,遼寧這片土地富饒,具有獨特的文化魅力,游牧、漁獵、農耕文化千百年來交織在一起,不僅賦予了這片土地燦爛的文化面貌,也塑造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包容、樸素的性格。
王崇錄認為,牛河梁遺址被認定為古國時代第一階段的代表,讓遼寧人民歡欣鼓舞,不僅讓我們進一步釐清了遼寧地域文化的重要源泉,認識了“為什麼是遼寧”,也增強了當代遼寧人的文化自信, 為下一步深入挖掘遼寧豐富的歷史文化,特別是打造“優質文體旅遊融合發展示範點”提供了動力,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注入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七天的文化。
見紅山。 高爽.
在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華文明探索工程”最新研究成果中,“紅山”和“牛香”兩個詞被列在突出位置,備受關注。
在考古學家和歷史研究者眼中,紅山文化在探索文明起源的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這無疑是事實。 作者更想討論的“關注”存在於公眾層面。 我查了任教版的初中、高中歷史課本,在《史前史:中國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單元中,提到了《紅山》,高中教科書中也提到了《牛河》,但只有寥寥幾個字,應該不會給學生留下太多印象。 所以,看到新聞的那一刻,一定有人問:牛鶴亮是**?紅山文化有什麼了不起的地方?紅山文化與牛河梁看得見、看得上,它的意義和價值何在?
首先是喚起一種認同感。 中華文明探索工程的目的是驗證中國百萬年的人類歷史、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被譽為“中國考古學之父”的李驥曾說:“我們一定要用眼睛和腳,到長城以北去尋找中國古代歷史的資料,那裡有我們的老故鄉。 現在,這一時期已成為現實:“在古王國時代的第一階段,大約5800-2024年前,以西遼河流域的牛河梁遺址為代表。 換言之,牛河梁是乙個起點,是2024年前在中華大地穹頂上閃爍的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顆,是中華文明多元融合格局的生動典範,加深了公眾對這一觀點的認可。
二是增強文化自信。 我們一直在說“遼寧有歷史、有文化、有國寶”,朝陽發現的地上第一花第一鳥,察海發現的龍,紅山發現的玉,漢魏墓葬中的壁畫,遼津的寶塔器皿,明清時期的長城遺跡, 這些都是遼寧豐富歷史文化的活生生的證明。黨紅山文化和牛河梁遺址被劃入“中華文明探索工程”,讓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的文化內涵更加自豪。
最後,加強目標感。 每次我們回顧歷史,我們都會回顧現在。 對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和研究仍在繼續,從這些考古成果中感受文化的力量,找到前進的方向,關係到我們每乙個人。
紅山作為中華文明程序中的重要節點,以及由此開啟的遼寧壯麗歷史,都告訴我們,遼寧在每個歷史時期都從未缺席過。 今天,肩負著維護國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的遼寧,正著力建設新時代“六地”。
遼寧**記者朱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