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中新經緯12月13日電(記者 王磊)金融機構如何把握資料資產浪潮?
作者:黃蓉,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
到2024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有望突破1000億元。 隨著數字經濟帶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未來其資產規模甚至可能與土地要素改革形成的萬億資產規模相媲美。 資料資產浪潮來臨,金融體系如何擁抱資料資產時代,支撐資料要素市場建設?
一是金融機構資料資產化提公升到戰略層面,統一規劃管理。 依託金融行業資料質量高、資料要素高豐富、資料要素價值高的“三高”優勢。
二是堅持資料驅動的數位化轉型,更好貫徹落實首屆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盤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資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工作。
三是加快構建金融行業資料要素統一市場。 場景驅動的資料流通和業務系統,包括金融機構之間、金融機構與**之間、金融機構與其他行業之間等。 未來,金融機構將以資料為驅動,各行各業對資料的需求將很高。 目前,國家和相關部委正在積極推進先進資料融合和行業資料統一市場建設,如何突破一流資料、行業資料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壁壘是乙個關鍵課題。
四是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國家資料要素市場化,提供金融服務能力。 土地要素改革的歷史告訴我們,土地市場的建設離不開乙個完整的金融體系的支援,包括土地拍賣、專案建設、資產運營等各個環節的金融產品,如土地收購融資、專案開發貸款等一系列資產。 在構建資料要素市場的過程中,還需要一套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 目前正值資料要素市場建設初期,資料資產處於低谷期,是金融機構率先布局優質金融資產、切入資料要素金融業務的最佳時機。
第五,資料要素作為第五要素,是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的基礎,隨著世界加速進入AI時代,資料要素的關鍵地位將越來越重要。 在實踐中,作為國家級團隊,央企早就意識到了資料資產的價值或潛在價值,很多央企集團紛紛成立了資料部門,成立了專業資料(群)域,比如公共資料資產領域近兩年成為央企的必攻之地, 而央企不僅看重資料資產開發利用帶來的專案建設收益,更看重資料資源開發利用後資料資產的價值公升值空間。(中信經緯APP)。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選集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 所選內容所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代表中新經緯的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JWVIEW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