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再次自研了一款重要晶元:驅動IC,晶元自研背後到底是什麼執著?
近年來,蘋果的產品創新通常出現在:"擠壓牙膏"但它正在悄悄地做這件事"自研晶元"事情。 目前,蘋果的產品:iPhone、iPad、Mac電腦核心處理器均已自主研發,而射頻、基帶晶元和USBC介面認證晶元則由自主研發。
此外,蘋果還在自主研發一款重要晶元:驅動IC,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經開始研發自己的面板驅動IC晶元,並將在2024年率先量產OLED驅動IC。
這是一款用於顯示屏的專用晶元,它整合了電阻器、穩壓器、比較器和功率電晶體等元件,以控制電子顯示面板的發光線性度、功率、電磁相容性等關鍵因素,以確保顯示屏的均勻性和穩定性。
因此,驅動IC可以理解為顯示屏"主控晶元",其重要性不亞於5G基帶晶元。
當然,蘋果自研晶元的歷史由來已久,自2024年組建團隊以來,先後研發了自己的A系列、W系列、H系列、S系列、M系列等晶元。 多年來痴迷於自研晶元,從主CPU到5G基帶晶元、USBC介面認證晶元、驅動晶元等。
蘋果為何如此執著於晶元自研?
如果要追查原因,不得不說,蘋果的Mac晶元沒有被別人控制過一兩次,這讓蘋果吃虧了。
蘋果的第一次尷尬出現在2024年,當時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推出了適用於Mac的PowerPC處理器,並聲稱處理器頻率將在12個月內達到3GHz,但實際上處理器頻率在兩年內都沒有達到3GHz。 消費者被IBM忽悠了,但黑鍋需要蘋果來扛,主要部件在別人手裡很難用。
第二次讓蘋果"遭受"就是蘋果合作的MAC晶元英特爾,前幾年還不錯,但後來工藝水平越來越差,甚至在2024年,也出現了貨缺。 這導致了蘋果的第二次"孤注一擲",於是正式研發了自己的MAC晶元,並於2024年11月推出了首款M晶元。
除了MAC晶元,蘋果還受到5G基帶晶元的限制,因為這些晶元在全球只能由高通、華為等少數幾家公司生產。 因此,蘋果一直與高通合作,極度依賴高通,雖然中途更換了英特爾(現在不做基帶晶元),但質量不達標,又回來與高通合作。
為了減少對高通的依賴,更好地控制元件的規格和成本,蘋果已經開始決定開發自己的5G基帶晶元。 目前,高通已經確認,蘋果將在2024年後使用自己的5G基帶晶元。
從以上三個例子來看,蘋果痴迷於自研晶元,並不想專注於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畢竟,作為乙個**鏈控狂,蘋果更願意自己主動出擊,而不是別人。
第二個原因是蘋果的"野心":建立你自己的"口香糖帝國"。它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曾經說過,真正做最好的軟體的人必須自己製造硬體,並且把它做好"軟硬體一體化",所以它不得不製作自己的平板電腦。
也是從賈伯斯時代開始,蘋果就對晶元自研產生了興趣。 2008 年,蘋果斥巨資購買了 ARM 架構最高階別的許可,並斥資近 4 億美元收購了 PAsemiconductor 和 Intelrinsty 是兩家晶元公司,匯集了 250 多名優秀的晶元設計人才。
兩年後,蘋果基於強大的團隊推出了自主設計的A4晶元,從此,蘋果的晶元之路變得更加順暢,當然除了5G基帶晶元。
當然,蘋果的"野心"它還為它帶來了更多的好處。 例如,成本下降,利潤增加,蘋果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機製造商鉅額收入為研發提供資金,推動技術公升級,讓蘋果的雪球越滾越大通過自主開發,晶元的效能不必被他人控制。
也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好處,蘋果才會更加堅定和執著於晶元自研,只要是大晶元中的佼佼者,幾乎都是蘋果製造的。 當然,這輛車也會有時間滾動,就像它喊了好幾年的5G基帶晶元,還沒有交付一樣。
不過,蘋果對晶元研究的執著,還是值得習學習的。 他們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