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70年的發展,中國汽車工業邁上了乙個新的里程碑。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汽車交易市場的活躍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汽車行業發展迅速。 消費者在選擇汽車時更注重智慧型化、人性化設計、可變形空間等新興功能。 然而,在這些新趨勢的背後,安全性始終是購買汽車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
過去,國產車在安全效能方面受到了很多質疑。 然而,經過70年的技術積累和創新迭代,國產車的安全效能得到了顯著提公升。 最近對奔騰 B70 的碰撞測試證明了這一點。
在100公里高速橫滾挑戰中,奔騰B70完成了極限漂移、空中超速、側向行駛等高難度動作,隨後進行了360度高速橫滾測試。 在測試過程中,該模型以 100 公里/小時的高速撞上前方的兩輛車後翻車,並在此過程中經歷了至少四次觸地。 撞擊後,駕駛艙基本完好無損,車門仍正常開啟,車內的測試假人沒有明顯損壞。 這個結果無疑比任何廣告活動都更有說服力。
在實際駕駛中,當遇到前方突發危險時,駕駛員往往會本能地操縱方向盤進行躲避,副駕駛位置的安全風險更大。 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和乘客安全的關鍵在於車架的結構。 車架的設計直接關係到發生事故時駕駛員和乘客的安全。
為了深入了解奔騰B70的車架結構,在完成側傾測試後進行了詳細的拆解測試,並對整車的車身結構進行了深入分析。 同時,他們還拆解了第一代奔騰B70,以比較兩代在安全效能方面的進步。
第一代奔騰B70在2024年推出之前,已經通過了一系列嚴格的測試,包括側柱碰撞和實驗室側翻。 這包括一項測試,其中屋頂承受了近 6 噸的重量,結果顯示車身沒有變形。 此外,第一代奔騰B70在第九屆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以解剖車的形式亮相,展示了其精密的系統結構和堅固的車架結構,從而贏得了“城市裝甲車”的美譽。
17年後的今天,奔騰B70在一次拆解測試中展示了其進一步優化的車架結構。 該測試包括油漆厚度和硬度、車身間隙、防撞梁對比、抗拉強度等方面的資料。 特別令人感興趣的是防撞梁、車身結構和車架硬度,它們直接反映了車架的整體效能。
防撞梁是減輕車輛在發生碰撞時吸收碰撞能量的關鍵部件。 第一代奔騰B70的前防撞梁長115厘公尺,厚1厘公尺88厘公尺,採用雙層沖壓鋼板結構設計。 在保持這種設計的同時,奔騰B70對車身進行了改造,將前防撞梁的長度縮短到109厘公尺,但將厚度增加到218厘公尺。 此外,奔騰B70的後防撞梁在長度和厚度上也有所增加。
**奔騰B70的車身結構基於底部第一代雙E結構的延續,通過在門框和車頂兩側增加三個H型結構,大大增強了車架的穩定性。 在內部地板上廣泛使用減震器和四根橫樑,進一步增加了乘客艙的強度,以應對側面碰撞。
車架的剛度對於承受強烈的衝擊至關重要。 **奔騰B70擁有76%的高強度鋼和22%的熱成形鋼,高強度鋼的比例遠高於同級別的競品合資企業,在緊急情況下提供極高的耐撞性。 在車輛結構中,A、B、C柱是承受衝擊的關鍵部件,對駕駛員和乘客的保護至關重要。 為了測試這些零件的效能,測試人員將第一代和第一代奔騰B70的A柱和B柱切掉,送到實驗室進行抗拉強度測試。
測試結果表明,奔騰B70的A柱和B柱在主駕駛員和乘客兩側的效能相差不大,這意味著駕駛員和乘客在極限側傾時可以得到相似程度的保護。 以A柱為例,主驅動器的抗拉強度為1325MPa,而副驅動器的抗拉強度為1362MPa,說明車架在突發情況下可以有效保護駕駛員和乘客。
總體而言,車架的剛度和強度就像人體的骨骼一樣,在緊急情況下對保護駕駛員和乘客起著關鍵作用。
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奔騰B70在安全性方面穩步公升級強化,不僅延續了經典設計,還提公升了細節,同時抗拉強度明顯比大眾Lavida此前拆解的516MPa-1531MPa。 這種堅持與創新的結合,體現了奔騰B70家族對安全的不懈追求。
從第一代到第一代奔騰B70始終將安全作為其發展的核心要素,無論是17年前大膽引入真人進行事故模擬操作和安全傷害評估,還是17年後的激烈翻滾考驗,都展現了其在安全領域的硬核實力和進化精神。 這種對安全的崇尚和傳承,讓我們對奔騰品牌和產品的未來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