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L波段差分干涉SAR SAR)衛星在軌除錯儀式在京舉行,標誌著全球首顆L波段分布式合成孔徑雷達(SAR)雙星座正式交付開啟了中國自主天基基地地表形變監測新紀元。目前,該衛星已順利完成全部在軌測試任務,各項功能效能指標均滿足工程開發建設的一般要求。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院509所研製的1 01號陸地探測衛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4年)》中獲批的首顆衛星模型,A、B衛星分別於1月26日、2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分別為 2022 年。該衛星已在軌投入使用,將繼續為地質災害、國土調查、評估、防災減災、基礎測繪、林業調查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空間技術支援。
首次實現商業化表面變形監測
陸地探測1 01衛星組在國內首次實現商業化表面變形監測L波段差分干涉測量SAR在軌全國形變圖每28天更新一次,地表形變測量精度可達厘公尺級甚至公釐級,公釐級的年變形率可通過多次觀測反演,為我國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提供了業務監測手段, 城市地質安全,實施國家重大戰略。
從2024年1月16日到2024年4月10日,山西大同形田地隨時間變化。
1月16日至4月10日,陸地探測一號01組衛星在山西省大同市觀測到D-INSAR形變產物,圖中紅色表示地表沉降,顏色越深,變形越大。 從上圖可以看出,地表變形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增大,近三個月的地表變形變數與礦區地面實測結果一致。
12月18日,甘肅集石山62**級出現後,12月22日通過呼叫陸地探測1-01組衛星獲取震後SAR影象,並利用震前SAR影象(12月18日)進行微分干涉處理,反演**的同震變形場。 結果表明,該**造成明顯的地表變形,最大隆起變形約為7 cm,與該間隙**的性質一致,結果為地震區應急科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支撐。
此前,陸地探測1號01號衛星群為四川省瀘定6號衛星8級 2月6日,土耳其**震後救援提供了重要資料支撐。 瀘定**同震變形場表明,斷層西側地表變形隆起最大達到200 mm,東側沉降最大達到250 mm。 土耳其同震變形場表明,兩次強震引起的同震破裂位錯最大達到4-5公尺,INSAR變形的分布特徵與紅線標記的斷層左旋運動一致,1號陸地勘探01衛星INSAR形變的變形結果準確刻畫了陸基勘探的破壞程度1,為準確評估災情、救災部署和災後重建提供重要參考。
首次實現我國多雲、多雨、植被區高精度L波段測繪
陸地探測1號01號衛星以雙星軌道編隊進行對地觀測,首次實現了我國多雲、多雨、植被地區的高精度L波段測繪,有效支撐了國家1:5000比例尺地形圖測繪任務,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INSAR測繪能力的國家。
面向四川成都典型的山區和高寒地區,01號陸地探測一號雙星軌道測繪得到的數字地表模型(DSM)精度滿足1:50,000比例尺測繪的精度要求。 面向江蘇南通典型平原地區,得到的帝斯曼產品精度明顯優於1:50000比例尺測繪的精度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帝斯曼影象(成像時間:2024年)11.15)
江蘇省南通市帝斯曼影象(成像時間:2024年)11.10)
首次為中國提供L波段干涉SAR地面觀測資訊
陸地探測1 01衛星組首次獲得第一張幾何精度高、輻照度高的L波段SAR影象圖。瓷磚的尺寸,即平面解像度可達12公尺,並且由於L波段具有穿透地表植被的特性,因此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地表資訊。
基於土地勘查1號和01組衛星資料,提取北京、青島市土地利用覆蓋特徵、耕地和建設用地等目標資訊,識別鄱陽湖及周邊水體等要素,定量評價長白山常綠針葉林生物量分布, 吉林省實現。
陸地探測1號01號組衛星作為科研衛星,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的驗證和研究,已廣泛應用於自然資源、應急管理、林業草原監測等行業,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地質災害調查監測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防災減災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推動後續業務明星工作有序開展,構建高頻、高精度、高效率差分干擾SAR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應用體系,全面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工程建設和實施。“一帶一路”倡議。
文:劉豔陽、楊麗.
圖509 第八院航天科技集團研究所。
編輯:繆姍姍。
由Heximei評論。
監製:索阿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