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寧波12月29日電(記者 張雯雯 通訊員 馮軒 朱宇)“通風口要高一點,至少離地面一公尺,保溫效能好。 “如果土地不夠平整,就會影響明年的出苗率。 ”…冬季,南疆寒寒,進入漫長的農耕季節。 在庫車市武茶鎮圖子魯克頓村,溫室裡開辦了蒸練班。
老師名叫丁偉紅,是寧波市農業科學院高階農藝師。 10年來,丁老師在村里現場授課30餘堂課。 這次進村了,又有了新頭銜——第一批浙江援疆科技考察團團長。
丁先生身邊的40多名學生都是當地村民。 他們聽著問著問題,還時不時在小本子上寫下兩筆,生怕漏掉“知識點”。
丁老師教大家種瓜,花了10年時間才教完,讓這個位於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維吾爾族小村子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瓜村”。
丁衛紅指示卡哈爾在溫室裡種瓜(中央電視台記者供圖)。
在專家面前展示業餘技能。 什麼?浙江人要教我們種瓜村民卡哈爾·卡德爾(Kahal Kader)還記得他第一次見到丁先生的情景。
那是2024年3月,村里的擴音器傳來訊息,支援庫車的寧波已經派專家來傳授瓜類種植技術。 誰不知道,新疆是中國瓜果之鄉,哈密瓜的發源地。 寧波人教新疆人種瓜,這不是斧頭嗎?
經過幾次動員,班級才勉強坐滿。 教課的丁老師40歲出頭,個子不高,黑紅相間,像個農民。 他帶來的瓜樣和他一樣,而且不好看。 “這就是我們研發的脆皮瓜,有哈密瓜、日本瓜和歐洲瓜三個'血脈',特別適合在新疆種植。 ”
村民們看了看,搖了搖頭,“這個瓜太小了,兩三斤,和哈密瓜都比不上。 “就算種了,也賣不出去,每畝棉地連1000元都賺不到。” ”…
冬季的Tuzilukdun村(中央電視台記者提供攝)。
10年前,土孜魯克墩村經濟還比較落後,村民主要種棉花,偶爾種一些哈密瓜,村里村民337人,年均收入5000元。
只有引進高效農作物,才能發展經濟,才能讓村民富裕起來。 當時,庫車縣與寧波市援疆總部約定在吐孜魯克墩村開展試點,免費提供種子,開展種植技術培訓,負責市場銷售,每畝瓜補貼1500元。
那年春天,卡哈爾·卡德爾嘗試種植了2畝瓜新品種,成為村里第乙個“吃螃蟹”的人。
沒想到,瓜苗種下才乙個月,一場沙塵暴突然襲來,卡哈爾·卡德爾看到鄰居在棉田裡種的哈密瓜被“消滅”了,自己的小瓜有一半頑強地活了下來。 幾個月後,瓜子成熟了,卡哈爾·卡德爾邀請大家品嚐,果然香甜,很“烤肉”。
那一年,村里種的200畝瓜,給村民帶來了3萬多元的收入,土孜路墩村的“不怕沙塵的小瓜”一下子名了起來。
十年三代瓜(圖片由中央廣播網記者提供)。
移動瓜類和移植物。 這幾年,各地引進了一些瓜類新品種,這些年來,瓜類越來越小......“對於新品種,村民們還是有點不確定。
為了避免品種退化,我們先將種子嫁接到南瓜或瓜類砧木上,培育成型後再將幼苗提供給大家。 “丁總此舉的背後,離不開寧波市農科院整個研發團隊的大力支援。
南疆風沙強,氣溫高,鹽鹼地易脫肥。 針對這些特點,寧波援疆總部與寧波市農科院攜手,不斷改良瓜類品種。
新品種的選育是一項耗時的系統工程。 每乙個新品種的出現背後,都是無數次的失敗。
痴迷於瓜新品種培育的丁偉紅,自嘲為“吃瓜群眾”。 每到收穫季節,除了用儀器測量各項指標外,他還要親自測試瓜的味道,從“血糖飆公升”到“看到瓜子就噁心”。
丁偉紅、尤努斯·麥麥提交種植瓜的技巧(中央電視台記者供圖)。
5號瓜酥脆,但皮略薄,不耐運輸;7號甜瓜又硬又脆,耐熱性更好;我們最新成功的調配是9號甜瓜,它體積大,耐運輸,並具有哈密瓜的濃郁香氣......”
丁先生話音未落,“00後”尤努斯·買買提急忙問道:“能不能讓我先種幾十畝'9號'?”
這次你不能再逃跑了,大家都想種'9號'。 溫室裡傳來一陣笑聲。
永田5號“、”永田7號“和”永田9號“,小瓜像變魔術一樣被改造公升級。 也許是原名太生硬了,村民們給三代瓜起了三個好聽的名字,分別叫“團結瓜”、“振興瓜”和“共富瓜”。
浙江首批新疆科技考察團及村民(前排左五 丁衛紅)(中央電視台記者供圖)。
瓜出領地。 乙個小瓜讓大家的錢包鼓鼓的,日子更匆匆。
尤努斯·買買提告訴丁先生,他在抖音上直播賣瓜,導致10多名村民“觸電”:“今年,我買了一輛車,添了新家具和電腦,成了村里發財的帶頭人。 ”
卡哈爾·卡德爾花了10多萬元買了幾百隻羊。 “羊糞當肥料,瓜更甜。 他說,明年他打算在大棚裡種瓜,一兩個月早上就上市,可以賣個好價錢。
丁老師每年來我們村三四次,平時通過微信聯絡我們。 在他的指導下,我們採取了多種種植方式,從初夏到中秋,甜瓜的銷售時間要長得多。 村黨支部書記阿里·帕齊里的話中充滿了自豪感。
丁衛紅、永田9號(中央廣播網記者供圖)。
更多的“甜蜜”正在南疆的土地上蔓延。
目前,庫車市“永田”系列瓜種植面積已超過1個50,000英畝。 每逢瓜果香四溢的季節,一車車瓜子越過天山,走出新疆,運往遙遠的長三角等地。
要想賣好瓜,除了工作養殖外,還需要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 丁總告訴大家,寧波市農科院正在制定“永田”系列甜瓜的種植技術標準。
在下一堂課中,我們將帶來技術標準的“雙語版”,這將使每個人都更容易學習。 “半天的訓練即將結束,夕陽的餘暉穿過天高的白楊樹縫隙,灑在丁偉紅的臉上,像當初的夢境,綻放著,綻放著。
更多精彩資訊,請參考應用市場**“中央無線網”客戶端。 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舉報**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以通過中央電視台的“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進行網上投訴。 版權宣告:本文版權歸中央廣播網所有,不得擅自使用**。 請聯絡: cnrbanquan@cnr我們將對不尊重原件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