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拉勾招聘與知乎聯合發布《2023職場洞察報告》。 本報告由四部分組成:數字經濟行業職場趨勢洞察、數字科技人才職場情感洞察、數字科技人才職場行為洞察、年度數字科技人才個人故事。
回顧 2023 年的職場,充滿了變化和挑戰。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1158萬人。
今年考研熱度首次降溫,降幅約76%;考試熱持續公升溫,比去年增加72人70,000人。
今年,Openal正式公布了最新一代人工智慧語言模型GPT-4,人工智慧行業進入了以大模型為代表的快速發展階段。
今年以來,知乎平台職場相關內容數量達2272萬條,比去年同期增加22條79%;
今年以來,知乎平台職場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1577%,職場話題越來越熱。
1. 洞察職場趨勢
一、數字經濟行業招聘趨勢
(1)數位化轉型持續深化,智慧型製造招聘需求持續增長
根據洞察報告資料,2024年招聘需求最多的行業為電商、短**、人工智慧行業,招聘需求佔比分別為。 9% 和 51%。
此外,隨著數位化轉型的加速,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型製造行業快速增長,對數字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 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招聘需求佔比較2024年增長3%5%,智慧型製造行業招聘需求佔比同比增長23%,增幅較高。
(2)一線城市持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招聘需求持續旺盛
2024年,數字技術人才招聘需求將主要分布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集中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等發達城市。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繼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招聘需求持續旺盛。
此外,蘇州、南京、習等地,雖然招聘需求佔比低於杭州、成都,但招聘需求持續增長,2024年招聘需求佔比在2024年同比增加。 2%,數字經濟發展潛力無限。
(3)競爭加劇,人工智慧產業成為數字技術人才爭奪高地
2024年,人工智慧產業供需比較2024年增長53%,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上公升,逐步成為數字技術人才競爭高地。 2024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供需比同比下降24%,智慧型製造行業供需比較2024年同比下降13%。
2.知乎平台2023職場關鍵詞搜尋洞察
(1)穩在職成為重點,國企訪談搜尋指數同比上公升27451%
在選崗上,新員工不僅注重高薪,還注重穩定性,但往往不能兩者兼得。
作為高薪工作的代表,程式設計師的內容熱度居高不下,2024年至今,程式設計師的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了4168%。
國企相關內容作為穩崗位的代表,備受關注,2024年以來,國企專訪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27451%。
(2)年齡危機搜尋指數同比上公升14642%
2024年至今,Age Crisis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14642%。人到中年,35歲危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開始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
(3)2024年數字技術領域招聘平均月薪13840元
2024年,數字技術領域招聘平均月薪13840元,較2024年下降7%。
技術和設計職位的平均月薪大幅下降,技術職位同比下降12%,設計職位同比下降18%。
運營崗位月平均工資14644元,比上年增長2%。
二、職場心態
2024年至今,職場心理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增長18%01%;關鍵詞搜尋指數同比上公升5673%。隨著工作逐漸接管員工的生活,大家也開始反思工作的意義是什麼因此,越來越多的上班族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1、數字技術人才職場幸福指數洞察
(1)職場幸福指數呈V型,96-00職場幸福指數最低
數字技術人才的職場幸福指數相對較高,54%的受訪者認為職場幸福,46%的受訪者表示職場不幸福。
根據對不同年齡組職場幸福指數的分析,85前和00後職工的職場幸福指數較高,超過55%的受訪者表示在職場幸福,而96-00後受訪職工的職場幸福指數最低,只有34%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職場幸福。
(2)職場焦慮指數呈倒V型,91-95職工焦慮指數最高
數字技術人才的職場焦慮指數較高,只有11%的受訪者在職場不焦慮,此外,72%的受訪者偶爾在職場焦慮,17%的受訪者每天都在焦慮中度過職場。
根據不同年齡組的職場焦慮指數分析,-00的職場焦慮指數最高,職場焦慮佔比在百分之九十以上,35歲左右職場焦慮的迴圈持續存在。
2、數字技術人才職場競爭環境的變化趨勢
(1)近80%的受訪工人每週工作時間少於50小時,996逐漸消失
在接受調查的數字技術人才中,30%的受訪者每週工作40小時,48%每週工作40-50小時,16%每週工作50-60小時,只有6%的受訪者每週工作超過60小時。
(2)近60%的受訪數字科技人才表示,2024年公司不會加薪
56%的受訪數字技術人才表示,他們的公司今年沒有改變他們的工資,1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已經實施了新的政策,另有2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已經加薪,其中20%的受訪者加薪幅度不到10%。
如需獲取完整報告,請關注“卓虎”**在對話方塊中輸入“2024年職場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