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17日電日前召開的第一次經濟工作會議,對明年的經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 此間專家認為,我國發展面臨的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公升和長期好轉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 在明年的經濟工作中,要抓好政策措施形成“合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帶頭力量”、激發改革開放新“活力”等幾個“發力”點,不折不扣地落實部署。
形成政策措施的“合力”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進促穩、先立後拆的原則,多出有利於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適度加強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巨集觀政策導向要強化”。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表示,“在保持穩定中求進、以進促穩定、先立後破”這12個字,釋放了“穩”與“進”、“立”與“破”的辯證邏輯關係。 無論是調整政策,還是推進改革,都要把握好時機、力度、效益,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根據會議精神,無論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是非經濟政策,都要增強“方向一致”,確保力量同向、合力。
張軍認為,鑑於經濟形勢的變化,會議更加強調形成政策合力。 特別是將非經濟政策納入巨集觀經濟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中,強調巨集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性和一致性,有利於穩定社會預期,增強發展信心。
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力量”
* 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2024年要做好的九項重點任務,第一項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工業體系建設”。
北京中關村新一代資訊科技、武漢東湖光電、上海張江積體電路產業規模分別佔全國總量的35%和35%,智慧型機械人、衛星導航等一批領先原創成果加速產業化,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成啟用......構建現代工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解決問題的必由之路和關鍵。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斌表示,首屆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新型生產力的增長壯大指明了發展路徑。 “鼓勵創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發展”吸睛,有利於為創新創業帶來金融活力,保護其從“小苗”到“大樹”。
挖掘擴大內需的“動力”
*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重點擴大內需。 要用潛力刺激消費,擴大生產性投資,形成消費與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迴圈。
近年來,我國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方興未艾,娛樂旅遊等新型消費增長,國產“潮品”蓬勃發展,5G網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中。
** 發展研究中心巨集觀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李成建表示,消費和投資是擴大內需的兩大重要支撐。 未來,中國不僅要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要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實現經濟迴圈平穩和可持續發展。
李成建認為,當前國內總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供需兩端協同努力,可以形成更高層次的需求帶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動態平衡,促進國民經濟良性迴圈。
激發改革開放新“活力”
*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新設民營企業同比增長15%3%。
中國銀河首席經濟學家張軍表示,隨著各類生產要素成本上公升和經濟轉型公升級,需要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利用中國網際網絡數字經濟優勢賦能中國。
光大**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值得期待,有望進一步打破制約發展的障礙點,解決經濟遇到的結構性問題。
強化“執行力”落實
1 點部署,9 點實施。 **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把落實到不折不扣,積極堅決,執行中求真務實,抓落實敢於做好。
四個“抓落實”強調知行合一,考驗的是承擔責任。 乙個好的政策,只有落到實處,才能發揮出預期的效果。 在政策實施過程中,要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正如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的,抓住一切有利時機,乘用一切有利條件,看得對,能幹就多幹,努力以自己工作的把握來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階金融學院副院長張勇認為,政策的生命力在於落實,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問題必須解決。 政策的實施不是機械的照搬,而是在透徹了解有關政策的基礎上,結合各地和各部門的實際情況,推動相關工作取得實效。
策展人:凌偉佳。
監製:於薇雅。
記者:何新榮桑童.
海報設計:程思琪。
編輯:李代祥、苗藝興、李倩、閆建華、馬志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