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無人機轟炸很常見。 出於多種原因,這是一種有效的策略。 這架飛機不需要有人駕駛,因此可以防止士兵受到傷害。
它們也比典型的飛機小得多,這使得它們更難被發現。
使用小型無人裝置建立大型**的想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事實上,它是德國人在二戰期間開創的。 這就是歌利亞追蹤礦的背景。
德國人擁有坦克優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坦克是必不可少的,沒有一支軍隊擁有比德國人更好的坦克。 美國人和法國人專注於提出可以對抗這些戰爭野獸的技術,埃爾默·威克舍姆和阿道夫·凱格雷斯致力於設計可以在坦克下滑動的遙控地雷。
德國坦克的優勢導致了遙控地雷的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法國陸地魚雷“鱷魚施耐德”和“奧布里奧·加布”不一定用於摧毀坦克。 他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穿過無人區,進入敵人的戰壕,然後他們開始衝鋒。 雖然這兩種型號有望用於摧毀坦克,但在這方面它們通常無效。
美國威克舍姆陸地魚雷於 1917 年獲得專利,但只建造了原型。
德國於 1940 年入侵法國,他們得到了施耐德的原型。 決定對設計進行逆向工程,以便移動地雷可以遠端放置在坦克下方,而不是進入戰壕。 這些地雷還需要能夠攜帶至少50公斤的炸藥。
德國於 1940 年 5 月入侵法國。 迷你地雷能夠攜帶 60 公斤炸藥,裝甲厚 5 公釐,由操縱桿控制。 一根 650 公尺長的電纜從操縱桿延伸到裝置的後部。 最初,這些地雷由電動發動機控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發動機被更高效、更可靠的汽油發動機所取代。
德國陸軍委託博格沃汽車公司生產這些地雷。 很快,人們就知道“歌利亞”出現在戰場上。 值得注意的是,它被設計為一次性**,每次都會使用**。
歌利亞履帶式礦山的內部工作原理。 德國人生產了許多歌利亞履帶式地雷,總共製造了 7,564 枚。 他們注定要去德國坦克所到之處。 這包括華沙起義期間的義大利和諾曼第海灘——儘管大部分電纜被切斷,使其無法執行。
儘管在開發歌利亞履帶式地雷方面投入了金錢和人力,但該裝置在戰場上並不那麼成功。 這些裝置速度慢,最高時速約為 6 英里/小時,很容易被敵對勢力發現。 同樣,當被發現時,它們可以被取出。 需要一根繩子將它們連線到操縱桿也是乙個問題,因為它嚴重阻礙了地雷的行進距離。
德國人在諾曼第登陸當天使用了巨型履帶式地雷。 歌利亞也相當大。 在某些方面,這很好,因為一旦他們達到目標,它就很大。 然而,這也意味著它們難以運輸。 盟軍在戰鬥中俘虜了一些歌利亞,但最終,他們覺得除了將它們用作飛機拖拉機之外,它們幾乎沒有用處。
歌利亞背後的想法仍在繼續
雖然歌利亞追蹤地雷在戰場上並不是特別有效,但該裝置背後的思考過程啟發了許多其他人。 如前所述,有些無人機可以飛入敵方領空並部署炸彈。
2024年在伊拉克部署的遙控炸彈處理部隊。 拆彈機械人也已經存在多年,以確保部隊安全的方式引爆和處置**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