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播電視台、國家文物局聯合製作的大型紀錄片系列《尋古中國,尋夏》將於12月21日起22:30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
這部5集紀錄片聚焦中國考古學家60年來關於夏朝的重要考古發掘和最新研究成果,驗證了夏朝的真實存在、生存時間、經濟發展、國家治理、社會制度和文化繁榮,揭示了夏朝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古代文明形態,向四面八方輻射文化影響夏文化的興起是中華文明從多元向統一過渡的重要標誌,幾千年來一直影響著中國。
紀錄片《尋中國古代,尋夏》海報。
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王朝”,幾乎所有的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 然而,古老而神秘的夏朝真實存在的物證是什麼?為什麼它被稱為廣域君主制?它如何創造了乙個產生廣泛而深遠影響的文明?《尋中國古代:尋夏》將考古探索與史籍研究有機結合,通過眾多文物、遺址、文獻,解開乙個又乙個歷史謎團。
河南登封望城港遺址。
俯瞰登封王城崗遺址。
2024年登封考古工作會議**。
節目系統梳理了幾代中國考古學家在重構夏朝書信史過程中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首次公開披露了許多內容,如2024年河南登封會議的珍貴**和動人細節,標誌著夏朝考古高峰的轉折;從登封王城崗遺址到河南禹州瓦甸遺址、新密新奇遺址、允石二里頭遺址,中華大地的多種文化因素匯聚在中原,最終孕育了以二里頭遺址文物為代表的二里頭文化從山西文西千金耙遺址的開採,到江西縣西烏壁遺址、夏縣東霞峰遺址的冶煉,再到二里頭遺址的鑄造加工車間,夏代青銅鑄造產業鏈的考古研究成果盡顯。
山西文溪千金耙礦場。
山西夏縣東霞豐冶煉廠。
再現古代扇形鑄造方法。
《尋中國古代:尋夏》是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皿的首次深度解讀,由2000多塊不同形狀的綠松石碎片組成。 與之前出土的龍形器皿基本呈C形不同,它是一條長長的玉龍,有角和菱形裝飾。 一些考古學家認為,中國文化中的龍的形象起源於二里頭文化。
綠松石龍形裝置。
二里頭遺址是今天中國大多數考古學家確定的夏朝中晚期都城遺址。 2024年,考古隊首次發現遺址內宮城縣北部和南部的兩條東西向道路分別由東向西延伸,道路兩側有與宮城縣南牆直線或平行的夯土牆。 這讓今天的人們能夠更多地了解夏人是如何建造首都的。 二里頭遺址呈現嚴謹的網格結構,劃分為多個方正整的網格區域,表明夏朝的社會結構明顯有序,也表明當時存在成熟的統治制度和模式,是夏朝進入王朝狀態的最重要標誌。
河南堁石二里頭遺址1號宮基址。
二里頭遺址 二號宮的奠基遺址。
二里頭遺址的特寫檢視。
二里頭遺址修復圖。
尋找古代中國:尋找夏姬也首次公開披露:今日科學家在東夏峰遺址對夏人骨骼DNA的檢測結果顯示,夏人骨骼的基因與現代中國人的基因相似度超過90%,證明2024年前夏朝統治地區的人類是我們的祖先;根據夏族骨骼和基因的大資料,專家們還還原了一名夏朝女性的模樣。
通過數字技術恢復了夏朝女性的面貌。
“尋古中國,尋夏”持續深化“思想+藝術+科技”的創作理念,運用“XR+”等新技術、大尺度場景3D掃瞄,再現大禹巡河治水場景,還原二里頭宮城遺址,活化陶象鼻、綠松石龍形器皿等文物, 讓夏的社交場景更加具體、生動。
XR+技術“再現了大禹的控水能力。
二里頭遺址鑄銅車間修復圖。
首都二里頭廢墟的修復地圖。
3D掃瞄顯示二里頭象鼻遺址的發掘情況。
中央電視台、央視網等**廣播電視台新**平台將與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同步播出《尋古中國,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