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不同測量值的奇怪變化,揭示了地球中心深處的週期性振盪。
由武漢大學地球科學家安亞衝博士和丁浩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通過研究地球白晝長度的細微變化和地球兩極的運動,確定地球核心的振盪週期為85年。
這反過來又表明,核心和地幔之間的傾角僅為017度,這表明地球的核心在西半球密度更大——這是我們在資料中看到的奇怪現象。
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我們對世界內部運作方式的理解。 一些地球動力學研究表明,傾角要大得多,約為 10 度;新的測量方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來解釋地核的表面行為。
地球內部充滿了我們幾乎不知道的活動。 我們知道,我們的星球是分層的,就像乙個球形的層狀蛋糕;越靠近中心,它就會隨著熔融的岩石和金屬一起翻滾,越深入,密度越大,質量越重。
中心是核心,乙個熔融的金屬球;地核的中心是核心,這是乙個熾熱緻密的固體鐵球,直徑約2,450公里(1,520英里),比冥王星大一點。
在許多方面,核心是我們星球的心臟。 當它緩慢冷卻和生長時,它會釋放熱量,這被認為對外核中的旋轉發電機有重大貢獻。
它是一種旋轉的對流導電流體,可將機械能轉化為磁能,產生磁場以保護我們的星球免受輻射、大氣逃逸和太陽風的影響。
所以,科學家們對核心、核心以及所有可能對我們這些在地表奔跑的小人類產生影響的小怪癖和異常非常感興趣。
因為我們不能直接去那裡,所以我們只能依靠間接測量,基於我們在表面上觀察到的東西。
我們傾向於認為自轉週期是固定的,一年中的每一天,我們的星球每 23 小時 56 分鐘是 4 分鐘0916秒完成乙個完整的旋轉。
但實際上,地球內部發生的變化可以產生非常小的變化。 例如,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地球核心每六年左右改變一次自轉方向,就像一天長度的變化一樣。
2024年,由丁浩教授領導的一組科學家注意到地球兩極運動方式的不同週期性。 地球的兩極總是以一種非常明顯的方式移動,這有幾個不同的原因,導致了一些非常奇怪的行為。
但在 2019 年,丁浩教授和他的同事們注意到了乙個大約 8他們認為,7年的小運動可能代表著地核的擺動。
安亞衝博士和丁浩教授繼續這一發現,為地球自轉的週期性變化尋找支援。 他們找到了。 通過仔細測量每個訊號,他們能夠繪製出產生這些現象的核心特徵。
他們發現地核與地幔的傾角為017度。 換句話說,核心的旋轉軸和地幔的旋轉軸沒有完全對齊。 根據他們的計算,這產生了乙個週期接近 8 的“擺動”5 年,因為兩個球體圍繞略有不同的軸旋轉。
測得的訊號也與核心和外核邊界處比預期更劇烈的密度變化一致。 雖然核心的密度似乎不均勻,但乙個半球比另乙個半球密度大。
這些特徵可能在流體外核攪動和旋轉的方式中發揮作用,從而產生地球磁場。
然而,在我們的行星核心中,似乎正在發生比我們目前所理解的要多得多的事情。 隨著我們的儀器和技術的進步,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繼續研究隱藏活動對外部世界的奇怪影響。
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喜歡的請關注《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