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首先要加強農業,農業強了,國家才能強。 作為首都的農業區,延慶始終把發展都市現代農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力抓手,有機農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4年,延慶被國家認監委認定為北京市唯一的“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這不僅是對延慶多年來在有機領域持續耕耘的肯定,也是對延慶未來發展前景的無限展望。 在有機產業的帶動下,延慶鄉村呈現出環境優美、產業繁榮、民風純正的新興景象。 然而,面對有機市場亂象、假有機現象頻發、消費者信任度低、購買意願低、企業品牌分散、市場開發乏力,延慶有機農業將如何抓住機遇,突破痛點,從而突破發展瓶頸?記者帶大家走訪延慶有機產業園,一起尋找答案。
“雙奧運”蔬菜端上百姓餐桌。
延慶地處北緯42度,山水環繞,四季分明,農產品自然養殖,口感自然鮮美。 良好的生態環境為農產品提供了優越的生長條件,也為延慶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們普遍認為,延慶有機蔬菜的品質完全歸功於優越的先天條件,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除了大自然的恩賜,這背後是否隱藏著更深層次的“智慧”密碼?
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的風寒而淒涼,但位於延慶區老縣城的呂福龍城市生態農業觀光公園(以下簡稱“綠福龍農業觀光公園”)的“蔬菜大棚”卻像春天一樣溫暖。 棚內,幼苗整齊排列,還沒來得及變色的圓潤豐滿的有機西紅柿點綴著藤蔓,從綠綠的枝葉中探出頭來,等待著自然成熟後端上京城萬千市民的餐桌。 除了有機西紅柿外,溫室中還種植了辣椒、茄子和黃瓜等新鮮的有機蔬菜,這些蔬菜在特殊的“土壤”中茁壯成長,使每株植物看起來都格外綠色和充滿活力。
“綠色”象徵著綠色農業和綠色產業,是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的象徵“福”意為經濟繁榮,代表著人們生活的豐富和充實“龍”源自延慶的歷史名稱——龍慶州,具有豐富的地域文化和特色。 “綠福龍”這個名字,是以發展綠色農業帶動延慶經濟繁榮和人民富裕的理念和初心的深刻體現。 區農業農村局農業安全科科長孟艷麗說:“綠福龍成立於2024年,是我區第一家獲得蔬菜有機認證的國有獨資農業企業。 呂福龍之所以被稱為“龍頭企業”,不僅是因為他們在有機農業領域起步較早,還因為他們在整個延慶乃至首都地區有機農業領域發揮了突出作用。 憑藉優異的業績,綠福龍先後成為2024年北京夏季奧運會、北京2024年冬奧會首個蔬菜基地,先後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北京農業好品牌、北京市農業產業重點龍頭企業等多項榮譽。 ”
呂福龍農業觀光園內所有蔬菜均採用有機種植,自然滋味和原汁原味的香味四溢,被消費者譽為“童年的味道,純天然的享受”。 對此,呂福龍農業觀光園副園長喬璐告訴記者:“要想讓蔬菜品質上乘、口感好,就必須保證在沒有化學農藥和人工新增劑的環境中種植。 ”
在綠福龍農業觀光園區內,各種農作物的蘑菇渣、蚯蚓糞、粉煤灰、秸稈等,這些日常人眼中的“廢棄物”,被工人以不同比例配製成基質,變成種植各種農作物的專用土壤。 這些特殊的土壤,加上先進的農業技術,不僅保護了環境,還降低了種植成本,在保證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
2024年,延慶作為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肩負著艱鉅而輝煌的服務保障任務,這對企業來說是巨大的機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雖然我們在2024年北京夏季奧運會上有服務保障的經驗,但2024年北京冬奧會對有機蔬菜的要求會更嚴格,生產標準也會更高。 喬璐嘆了口氣。
如何讓有機蔬菜的品質達到甚至超過奧運標準,綠福龍下了不少功夫。 活動期間,保障基地的12個溫室全部依託ERP平台管理,棚內頂窗、側窗、遮陽網等設施均由網際網絡平台控制,可自動開啟和關閉設施,蔬菜可在最適宜的環境中生長。 比賽期間,共收穫了6個品種的8列火車共計10000多斤蔬菜,每批蔬菜放入冷藏車前都由工作人員貼上條形碼標籤,這張“電子身份證”可以對其生產、加工等資訊進行全過程跟蹤和監控,確保冬奧蔬菜的優良品質和絕對安全, 而這些難得的管理經驗,也成為綠色福隆未來更好發展的財富。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有機農業作為綠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重視。 然而,延慶有機農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消費者信任度的缺失、市場開拓的缺失是企業在有機農業發展中不可避免的問題,綠福龍也不例外。
近年來,雖然有機農產品以其優良的品質逐漸獲得大眾認可,但更多的人仍然對其產生誤解,認為它只是一種“改頭換面”,回歸到拒絕科技的原始低端農業形態。 喬璐說,“此外,在當前的有機農產品市場中,以'有機'為名的劣質產品層出不窮。 這種現象不僅嚴重損害了有機農業企業的聲譽,也引起了原本對有機產品有信心的消費者的擔憂。 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有機農業將難以實現健康發展。 ”
面對綠福龍等有機農業企業的困境,孟艷麗告訴記者:“要想讓有機農產品在混亂的市場環境中屹立不倒,維護企業形象和聲譽,樹立消費者信任,堅守標準是唯一的出路。 為確保延慶有機農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從種子到餐桌的每乙個環節都嚴格遵循有機生產標準,近年來,區農業農村局除開展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監督檢查外,還將對所有有機生產基地實施動態監管。運輸全過程,排查質量安全隱患,及時指導督促基地整改,這不僅是生產過程的規範,更是對每一種有機農產品品質的堅守,也是對延慶當地農業企業的關懷,對延慶有機品牌的保護。
雖然冬奧會已經落下帷幕,但把“雙奧”品質的有機蔬菜送進我們老百姓的廚房,端上我們自己的餐桌,依然是綠福隆的目標。 區農業農村局將繼續積極落實產業扶持政策,對綠福龍等“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通過強化主導產業、實施品牌整合、延伸農產品產業鏈等方式,突破區域約束瓶頸。 同時,將進一步發揮“扶水農業”品牌的帶動優勢,推動延慶有機農業產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讓品牌惠及更多的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真正為鄉村振興的產業力量貢獻力量。
“蟲醫”成為種植的先驅。
2024年是北京闊冶田園生物科技***成立第十個年頭***,簡稱“闊冶生物”),為了解闊冶生物在發展有機農業、助力鄉村振興道路上的故事,記者跟隨區農業農村局植保站推廣研究員顧培雲, 參觀“國野田園天敵繁殖基地”(以下簡稱“天敵繁殖基地”)。
什麼是捕食者?為什麼要繁殖捕食者?它有什麼作用?對此,顧姊妹耐心地解釋道:“和人一樣,莊稼也會生病。 當病蟲害來襲時,本應生機勃勃的綠葉逐漸失去光澤,變黃,本應筆直的莖稈變得彎曲。 如果忽視作物生長過程中的管理,不及時採取措施,這些作物很可能會發育不良甚至死亡。 即使它們勉強生存,它們的果實質量也會急劇下降,產量也難以保證。 ”
顧姐說的管理不是盲目使用農藥化肥,而是根據田間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運用綠色防治技術來防治病蟲害。例如,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農作物生長環境、用色板誘捕、釋放天敵等,都可以使農作物健康生長。 那麼,如何干預才能達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呢?對此,布羅德菲爾德生物給出了“生物防治”、“昆蟲育種、昆蟲育種、昆蟲治理”的解決方案思路。
自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一直致力於昆蟲天敵的科學研究,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 “資料顯示,中國最大的天敵是紅眼蜂。 “其他更經常被研究和應用的天敵昆蟲物種包括......如瓢蟲、花邊蟲和花蟲張紅豔言言辭雄辯,她的自信和敬業精神讓人很難相信她曾經是生物科技領域的“門外漢”。
早在2024年,張紅豔加入北京北彩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時,她是一名客服人員。 彼時,為了解決小鳳英村農民靠天吃飯的問題,收入有高有低,於是“北方菜園”決心種出能“好價錢”賣的有機蔬菜。 然而,有機蔬菜雖然“賣個好價錢”,但種植要求也比較嚴格。 由於無法使用化學農藥,當時市面上購買的生物農藥品種非常有限,效果平庸,長期以來,“北方菜園”的種植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還發生了“即將採摘的西紅柿因害蟲嚴重而無法噴灑”的悲慘事件, 他們被痛苦地摧毀了“,這曾經讓小鳳英村的農民對有機蔬菜種植的前景產生了懷疑。為了擺脫這一困境,2024年前後,“北方菜園”開始積極研究和推廣天敵昆蟲防治技術,並得到了市植保站和北京市農科院的大力支援。
當時,我是第乙個也是唯一乙個註冊的員工。 回想起這段旅程,張紅豔笑著說。 雖然她知道自己沒有專業基礎,有心理準備,但當她真正接觸到生物技術研發時,困難還是給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別看一些在自然界中會成為災難的昆蟲,但繁殖起來還是很困難的。 我們不僅要面對環境不能被汙染的嚴格要求,還要保證天敵昆蟲不混雜,不能正常繁殖。 “而且這些小生物既怕冷又怕熱,它們必須在溫度和濕度適宜的環境中生存。” “為了保證昆蟲的生存,野生動物飼養車間的溫度嚴格控制在26-28°C之間。 除了溫度外,濕度控制也很關鍵,一般保持在40%-50%之間,而對於一些特殊物種,如喜歡潮濕環境的新型巴氏殺菌蟎,濕度需要達到90%。
面對這些困難,張紅巖沒有退縮,而是帶領團隊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一攻克難題。 最終,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失敗,布羅德菲爾德成功研發出一種從實驗室到工廠都可以大規模生產的天敵昆蟲。
自第一只天敵昆蟲巴斯德正式上市以來,產量從當年的30萬袋增加到今天的40萬袋。 這些天敵蟲不僅在“北方菜園”中廣泛使用,還銷往北京郊區各區及山西、內蒙古、新疆、海南等28個省、市、自治區的有機蔬菜水果生產基地。
據統計,有機蔬菜單位面積收益是普通蔬菜的三到五倍,生產天敵蟲的單位面積效益是種植有機蔬菜的三到五倍。 這不僅是乙個振奮人心的數字,也是生物防治技術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證明。 張紅豔說,“現在布羅德菲爾德生物的天敵工廠已經為50多名婦女和殘疾人提供了就業崗位,並實現了上門就業,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 在這裡,他們不僅擁有穩定的經濟,而且找到了自信。 ”
談及近年來“防蟲”技術在延慶的廣泛應用,對農業植保人員意味著什麼,區農鄉局植保站推廣研究員顧佩雲給出了這樣的回答:“把好技術化為簡化,是我們作為農業植保者的使命和責任, 讓農民一目了然地了解和學習,獲得實實在在的效益。 ”
仙草“落地”和“金”。
振興鄉村產業,以振興現代農業為重點。 有機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已成為促進延慶農業持續增效和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重要途徑。 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郭紅兵告訴記者:“延慶始終把'產業繁榮、環境友好'作為推動農業產業發展的根本原則,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來延慶投資興業。 正是因為延慶有機農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以SKT集團為依託的北京益源路澤科技選擇扎根延慶深耕有機農業,成功種植優質靈芝,為延慶有機農業產業多元化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2024年起,益源綠澤落戶延慶,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永寧鎮錢平坊村流通330畝土地,以新理念、新技術、新產品,一下子在延慶扎根。 2024年,結合永寧鎮“西菜菇”農業發展戰略,益源綠澤立志打造有機果蔬與中高階食用菌種植相結合的特色產業,中高階藥用蘑菇靈芝是他們的“最佳選擇”。
“仙草”的古老謠言在懸崖上早已流傳,現在我在棚子裡看到了靈芝。 靈芝素有“仙草”之稱,在中藥理論中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廣闊。 在傳統印象中,靈芝、人參、鹿茸角被稱為“東北三寶”,很多人覺得延慶種植靈芝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當我們第一次選擇在延慶種植靈芝時,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我們是異想天開。 對於外界的質疑,沂園魯澤農業園負責人楚克峰表示,“但這不是我們的心血來潮,而是反覆研究論證的選擇。 ”
跟著楚克峰走進藝術園裡綠澤中藥材種植園的有機靈芝種植大棚,記者看到傘形靈芝“仙氣”盤旋,頭上布滿了紅褐色的孢子粉,在溫暖潮濕的大棚裡,乙個個生長欣喜。 楚克峰說:“延慶地處燕山與太行山脈交匯處,氣候四分明,晝夜溫差大,空氣清新,土壤肥沃,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靈芝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們對延慶有機靈芝的種植有絕對的信心,可以說是我們益源魯澤經過慎重考慮後做出的選擇。
為保證靈芝的自然屬性,園區內所有靈芝均種植長白山天然橡樹為母種,菌株均採集自長白山野生靈芝。 目前,藝術園內有5個溫室,每個溫室的生產能力可達1200多株,是北京市最大、最好的靈芝藥用種植場所之一。 更令人欣慰的是,權威機構的檢測結果顯示,延慶地區靈芝多醣、三萜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品質較高。 這無疑證明了益源魯澤在延慶種植靈芝的決定是正確的,也顯示了他們在農業產業發展上的遠見卓識。
除了繼續培育高品質靈芝外,他們還成功研發了多種靈芝衍生產品,如靈芝酶、雪菊茶、靈芝麵條、靈芝孢子粉、靈芝膠囊和靈芝片。 這些產品在國內各大知名電商平台上銷售,也通過線下渠道進行推廣。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展自我的同時,藝源呂澤也不忘回饋社會。 他們無私地與周邊農民分享自己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動當地農民參與到延慶有機靈芝產業的發展中來,這種產業比果蔬更有利可圖,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也促進了延慶有機農業的繁榮。 據統計,宜源魯澤農業園總投資達4000萬元,種植基地年綜合產值達550萬元,為原平房村創造集體收入20餘萬元,為周邊村鎮30餘戶農民提供固定就業崗位, 人均年純收入6萬元。
** 總書記指出,“中國要強,農業就要強;中國要想美,鄉村就要美。 隨著2024年逐漸結束,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一元路澤將繼續強化目標,將延慶獨特的資源優勢高效轉化為具有競爭力的產業優勢,逐步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內生動力,真正讓農民四季增收。 楚克峰信心滿滿的說道。
郭紅兵坦言:“延慶有機農業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延慶區共有64個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基地,認證面積為1個360,000英畝。 從開始單純的有機蔬菜種植,到現在的有機畜產品、有機中藥材,不僅品種越來越豐富,而且產量也在穩步增加。 這些有機農產品不僅滿足了北京市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求,也為農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他說:“目前,隨著延慶區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延慶區最新的有機規劃正在進一步制定和不斷優化。 未來,延慶將在穩產保供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全區有機化,在規模和品種上提前謀劃,通過穩增產、豐富品種、提高品質,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
記者筆記。 在延慶,有機農業不僅僅是簡單的種植,更是建立生態信任、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呂福龍曾兩次服務、保障奧運賽事,彰顯了區內國有企業的責任擔當和擔當作為一家新興的農業企業,益源綠澤把長白山的“仙草”變成了延慶農村致富的“金疙瘩”;博德菲爾德生物的張紅豔,從一名普通的客服成長為生物防控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 這些既是助力鄉村振興的生動故事,也是延慶農業轉型的縮影。 延慶的鄉村正在擺脫傳統的低端印象,逐漸成為吸引人才的沃土。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新農民、青年企業家願意投身農村發展,農業成為一種時尚產業。 這種轉變不僅帶來了新鮮的活力和創新的思維方式,也為農村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12月19日至20日,2024年農村會議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地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相信未來,在企業、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延慶的鄉村振興之路會越來越寬闊,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