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國人民幣存款增長超過20萬億,延續了2024年的快速增長勢頭。 其中,居民存款增加119萬億,超過去年的60%。
但沒想到的是,進入7月後,突然發生了重大變化,存款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大幅減少。
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其中居民存款減少額也達到8093億元。
我覺得大家消費不多,也不敢投資,錢應該存進銀行,可是銀行的錢卻大幅減少。
很好奇,錢到底去哪兒了?
大家都知道,存放在銀行裡的錢是比較安全的,所以錢不太可能進入**買**買**。
你會購買理財產品嗎?
事實上,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總規模略有下降,這說明理財產品銷售產生的大量資金進入了存款,主要是因為去年前後銀行理財的淨潮。
大量投資者集中於贖回理財產品,也導致市場流動性面臨一定壓力,也導致理財產品出現波動,產品淨值進一步下滑,形成惡性迴圈。
也正是因為如此,贖回潮導致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信心下降,需要一些時間來修復資訊。
因此,暫時不可能將大面積資金從銀行存款轉移到銀行理財產品。
那麼,銀行存款的下降是由於貨幣進入消費的事實嗎?
這是有可能的,並且有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一種趨勢。
很多人的感受是,他們現在不敢消費或降級消費。 但如果我們看一下巨集觀資料,消費確實在增長。
然而,這種消費的增加可能會被人口的減少部分抵消。
現在更令人擔憂的是新生兒出生率的下降,這對中國的發展和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新生兒的減少將意味著我國的人口將越來越少,而我們所有的行業都與人口息息相關。
我國人口基數為14億。 去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到1000萬,今年不太可能突破900萬。
影響這一點的第一件事是與新生兒相關的消費。 隨著新生兒數量的減少,與新生兒相關的行業,如婦產醫院和幼兒教育到小學和初中,可能會萎縮。
從長遠來看,社會養老負擔肯定會增加。 不僅如此,由於人口老齡化,這也將導致更多的醫院支出,這無疑會增加社會的壓力。
其次,年輕人的壓力不會減輕,養老金的負擔也會加重年輕人。
不僅養老的負擔壓在年輕人身上,住房貸款、車貸等生活費用也是一種壓力,這也導致很多年輕人婚後生孩子的意願很低。
所有這些最終都會影響消費。
但是,國家已開始針對這些情況出台新措施。
前幾天的最新金融資料顯示,貨幣增長速度似乎有所放緩,從前幾個月超過12%的M2下降到現在的略高於10%,這顯然不是乙個好兆頭。
不過,相關方立即行動起來,最新的MLF利率立即下調,如果不出意外,本月的LPR也將下調。
而貸款利率下調後,可能會有新一輪降準。
如果我們能通過各種金融措施,促進更多的存款流向消費和實體經濟,那麼我們現在面臨的困境就會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