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線老師在課堂上有過非常痛苦的經歷:當他們說話時聲音很大,甚至教室裡有回聲,總有那些聾子,根本聽不進去的學生!你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但他不知道該問什麼!明明剛才他幾次強調重點,但學生還是面無表情地站了起來。
你剛才說的知識點,人家就是半天都談不下去,而這個時候,老師們都快要生氣了,然後只能無奈地站在講台上,目瞪口呆:為什麼?我剛才說了,有什麼問題?
是的,有什麼問題?全世界的老師大概都有同樣的疑問:為什麼在同乙個教室裡,同乙個老師班,有的學生學得好,有的學生差?這與班級的效率有關嗎?
後來,一位老師做了實驗:他發現,在上課的時候,一直跟著老師思路走的學生,在課堂上都非常積極,作業做得很好,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整體成績。 而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想法的學生,直接在課堂上就變成了“聾子”,聽不清老師在說什麼,就算老師的聲音很大,教室也快要塌了!
老師的聲音有多大,學生有多“聾”
如果聽課的效率直接關係到上課的效率,為什麼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不認真聽呢?你為什麼直接變成“聾子”?
事實證明,這是學生的個體差異。
這些學生在課堂上直接變得“聾子”,他們真的聽不進老師說的話,他們完全遮蔽了老師的聲音,他們主動出擊,有意識地、有選擇地刪除老師的講課內容。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老師要在講台上大喊大叫,但學生們沒有聽進去。
如果是這樣,即使老師湊到他們耳邊大聲喊叫,他們也不會聽。
我相信沒有哪個老師願意做無用的工作,但大多數老師都一廂情願地相信,只要他們說話足夠響亮,思考足夠清晰,說話足夠簡潔,如果他們坐在教室裡,他們就能聽,聽,甚至理解。
但這真的只是老師的一廂情願。
對於那些選擇性成為“聾子”的學生,有必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傳統的“滿堂課”和枯燥的**。
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些學生生性比較理性,喜歡從容接受資訊,主動處理資訊,消化吸收資訊,因此能夠接受老師講課的資訊有的學生性格活躍,思維跳躍性強,不喜歡被動接收資訊,也不善於主動處理資訊。 那麼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說,就需要通過另一種方式傳授知識,比如通過遊戲植入,通過對話法等。
同理,家長也可以觀察家裡孩子的型別,然後選擇相應的方式來傳達自己的資訊,這很容易讓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