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率先出手,外媒解讀其背後的奧秘
在全球晶圓代工領域,台積電擁有絕對優勢,無論是市場占有率還是晶圓良率,都是其他工廠無法比擬的。 這使得台積電對壓力的抵抗力很強,即使情況下降,其業績也會繼續增長。
2024年後,台積電的市場份額繼續逐步增長,達到60%,而其他工廠的市場份額則在下降。 目前,台積電加大了海外布局,外媒稱中芯國際領先一步!
前段時間,台積電加大力度在美國建廠,引起了不少關注。 多年來,台積電作為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始終堅持在中國大陸和台灣建廠,很少外出投資建廠。
兩年前,它承諾在美國投資120億美元,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建造一座5奈米晶圓廠。 對此,台積電一直聲稱成本過高、資金不足,但在首批工廠裝置落成典禮上,宣布將在這裡建設3nm工廠。
除了外部壓力外,台積電還必須調整工廠建設計畫,開始實施全球工廠建設。
其中乙個重要原因是,很多重量級客戶不想過分依賴亞洲晶圓製造能力,而且隨著形勢的發展,他們也開始想要規避風險,因此開始實施晶圓製造多元化措施。
例如,高通採用台積電和三星的雙供應模式,並繼續向美國GECORE公司增加訂單。 以台積電頭號客戶蘋果為中心,計畫到2024年在美國本土採購晶圓產能,並計畫擴大在歐洲的採購。
因此,台積電前段時間表示,正在考慮在日本再建三家工廠,並評估在歐洲建設一家工廠。
可以看出,台積電已經向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全球工廠敞開了大門。 當然,台積電在各地建廠也有自己的目標。 首先,在美國建廠。 一方面是繼續建設3nm工廠,以便更好地穩定外界壓力。
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爭取美國的大客戶,畢竟台積電的絕大多數客戶還是美國公司。
第二,在日本建廠。 一方面是因為日方提供的建廠補貼有一半很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是為了拉近與日本裝置材料廠的關係,畢竟日本企業在半導體裝置和材料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歐洲建廠。 雖然歐洲目前在晶圓代工方面幾乎沒有布局,但在模擬晶元領域卻有非常強大的巨頭,如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等,在汽車晶元領域具有比較大的全球優勢。
台積電正在討論在德國建廠,該工廠位於歐洲最大的半導體集群所在地薩克森州。 台積電在這裡建汽車工廠,肯定是成熟的28nm工藝,日本工廠也是22 28nm工藝技術。
可以看出,台積電在全球建廠還有另乙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進一步擴大成熟製程的產能。
除了在日本和歐洲建設新的成熟工藝晶圓廠外,台積電還擴大了其位於中國大陸的南京工廠的28奈米成熟工藝的產能。 台積電計畫未來28nm及以下製程的海外產能達到20%。
可以看出,台積電在繼續大力推廣先進技術的同時,也開始注重成熟技術。 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晶圓形勢惡化,台積電7nm產能利用率嚴重下滑,成熟製程市場仍然很大。
特別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對28nm成熟工藝晶元的需求仍在增長。
對於台積電已經開始關注28nm的成熟製程,一些國外**認為,以台積電的實力,成熟製程的發展會更快,這勢必對中芯國際形成一定的壓力。 於是,中芯國際的壓力來了。
不過,中芯國際早已認識到這一趨勢,在制約因素面前,也相應調整了發展方向,大力拓展成熟的28nm工藝,持續投資超過1700億元在北京、深圳、上海、天津等地建廠。
關鍵是中芯國際成熟的28nm工藝早已被梁夢松超越,目前的技術和良率都非常穩定。
中芯國際的14nm製程良率已經可以與台積電相媲美,更不用說28nm製程了。 而且,中芯國際在布局上已經走在了前面,今年基本可以達到量產,一旦全面量產,產能將增加一倍以上。
台積電雖然實力雄厚,但畢竟精力有限,其目標仍然是保持先進製程的領先地位。 即使它開始專注於成熟的28nm工藝,也比中芯國際慢了一步,中芯國際背後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
然而,台積電的處置仍然令人擔憂。 其實有壓力是好事,畢竟壓力就是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