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晶元出口暴跌,美國“惡果”傳染,外媒曝光中國態度大逆轉
中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晶元,以滿足龐大的消費市場的需求。 然而,2024年中國晶元進口量降至970億顆,較2024年下降15%,反映出需求下降的現象。
大多數消費者不再有購買智慧型手機、電腦和其他產品的慾望。 此外,美國改變了晶元規則,使市場更加複雜,而南韓則跟隨美國"不良後果"很明顯,晶元出口大幅下滑。
在全球晶元消費市場中,中國市場規模最大,年晶元進口額超過3000億美元,晶元銷售額超過5000億美元。 許多外國晶元製造商都想在中國做生意。
只要能拿到中國客戶的訂單,銷售利潤就不成問題。 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美國公司約30%的收入來自中國市場,南韓三星也深度涉足中國積體電路市場。
這些立足中國市場的美國和南韓公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財務業績。 但這一切都與晶元規則的變化有關。
最初,美國和南韓公司能夠在開放的中國市場實現穩定的銷售增長,客戶需要長期的晶元**。 然而,多年來,美國持續關注晶元產業的發展,做了不利於全球晶元發展的事情。
美國高階先進晶元公司無法正常出貨,美國拉著南韓等國加入,共同改寫規則。
南韓雖然不想錯失登頂的機會,但跟隨美國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並跟隨美國人"不良後果"據南韓統計,前段時間,南韓晶元出口下降了445%。
晶元是南韓的主要出口產品,在出口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 現在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而且很可能會繼續下去。 南韓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三星電子公布財報資料,利潤飆公升。
資料顯示,三星2024年第四季度營收為7046萬億韓元,同比下降8%。 營業利潤為431萬億韓元,同比下降69%,為三星近八年來的最低水平。 看來生活也不容易。
關於利潤的下降,表面上的原因是智慧型手機市場需求疲軟和儲存晶元銷售不佳。
外**表示,南韓晶元出口和三星業績下滑的原因是中國不買賬。 隨著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國外企業提供效能提公升的產品是沒有問題的。 但前提是選擇,需求取決於消費市場。
2024年,中國廠商大量採購手機、電腦等晶元,導致晶元需求增加。
但2024年,晶元產能持續增長,需求得到滿足,在逐漸飽和的情況下,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大量的晶元。 沒有需求,上游商家自然會失去下單的機會,面臨業績下滑。
外媒的說法看似有道理,但這真的是主要原因嗎?恐怕外國媒體的言論是片面的。 需求下降確實是影響業務運營的乙個因素,但這並不是全部。 這也取決於市場能否實現自由**。
如果美韓企業能夠繼續出貨,那麼在高階晶元領域接到訂單的可能性非常大。 然而,晶元規則的存在,讓美韓企業有選擇地**晶元,結果可想而知,客戶想要的晶元不能隨意購買。
至於成熟的晶圓,由於工藝瓶頸低,可以逐步轉型為自產自銷,可能不需要進口。
在成熟的外掛程式市場中,需求量不亞於頂級外掛程式,甚至應用範圍更廣。 這也是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 國外客商雖然有能力參與其中,但要靠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獲得客戶的訂單,從而開展合作。
但從長遠來看,成熟晶元的自產自銷將成為常態。 正如一些晶圓製造商正在建設12英吋晶圓廠一樣,他們正在提高成熟28奈米晶圓的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
如果滿足了當地市場對晶圓的這一部分需求,很難說其他**會接到多少訂單。
北美和南韓公司的業績顯示出收入和利潤下降的跡象。 就連美國企業也陷入了裁員風暴,這說明從另一邊看火是錯誤的選擇,從一開始就注定是雞毛,很難結束。
晶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多元化的,誰也不知道晶元技術的哪些優勢還能用。
其實,回到起點並非不可能,只是需要一些國家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促進自由**和晶元全球化的問題上,我們將繼續努力,偏離正確的道路,回到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