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陣營明朗,各方力量展開最後較量。 這關鍵時刻,**候選人賴清德領跑,藍白陣營緊隨其後。 這時,美國一些**援引台灣當局的資料,暗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力可能正在減弱,並質疑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
美國《華爾街》**當地時間25日發表文章,聲稱“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力正在減弱”。 文章援引台灣當局近日公布的一組資料,顯示大陸與台灣進出口額呈負向上趨勢,同時台美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根據這些數字,與2024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增長了80%以上。 此外,台灣對東南亞、南亞和澳洲的出口也比2024年前9個月同期高出約50%。 相比之下,今年9月大陸市場僅佔台灣出口總額的20%。
台資企業的投資趨勢也呈現出類似的趨勢。 根據臺灣當局的資料,今年以來,臺灣對美國投資,在亞洲等地區投資約四分之一,而對大陸投資的比賽僅佔13%。
華爾街**也提到,美國去年首次成為台灣農產品的最大買家,台積電也在向美國轉移。 該報暗示,這些變化表明台灣企業開始減少對大陸的依賴,大陸對台灣的經濟影響力正在減弱。
但這些數字能說明全部情況嗎?島上的實際情況如何?近來,台灣旅遊業與當局的矛盾愈發尖銳。 受新冠疫情及兩岸政策影響,大陸赴臺旅遊人數未見改善,導致台灣第三季度旅遊收入為2674億美元的赤字創歷史新高。 然而,當局尚未重啟大陸遊客訪台業務,也未解除對旅行社經營赴大陸旅行團的禁令。
台灣旅遊業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因為台灣當局未能遵守海關規定,島上的其他行業也受到了沉重打擊。 大陸取消進口台灣凍絲魚、夾竹桃、蛋羹等農漁產品後,台灣經濟遭受巨大打擊,導致台灣同胞頻頻批評蔡英文溫和她的**。 大陸對台灣配額的減少,不是經濟自然發展的結果,而是台灣當局人為干預造成的不良後果。
台灣當局步美國“脫鉤斷鏈”的步伐,企圖切斷與大陸的經濟聯絡。 儘管如此,雖然今年前10個月台灣對美出口大幅增加,但對大陸的出口僅下降了1%。 此外,今年4月,大陸對涉台2455件產品展開壁壘調查。 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略有下降,反映出台灣對大陸的深度依賴。 因此,大陸不能影響台灣經濟的論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普京曾說過一句名言,大意是,大陸要收復台灣,不需要動用武力,可以通過“窮困台灣”來達到目的。 台灣當局與美國的這波聯合炒作,無非是企圖為賴清德候選人爭取選票。 賴清德最近努力改善自己的形象,聲稱他的當選有利於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而台灣的旅遊業則深受其政策的影響。 臺灣當局還吹噓臺灣的旅遊業即將“騰發”。
大陸與台灣同根同源,無論如何否認,兩岸人民的血緣親情都割不斷。 只有早日回歸祖國,共享大陸發展機遇,搭上大陸崛起的順風車,台灣才能真正擺脫對外部力量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