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文學科專業都被戲稱為“服務業”,可以用乙個詞來概括:“舔”。
張雪峰是一位非常務實、非常現實的教授。 他對當前職業形勢的分析是透徹、準確和冒險的。
為了討論張先生的觀點,我熬夜寫了這篇文章,不是為了指責他。
只是“舔”二字讓人有些不舒服。
張先生說的真相,可能也是很多人不敢說出來的真相。
對人文學科生的蔑視,不是張先生一時張口無遮攔,而是演變成令人窒息的社會現實。
首先,從高中開始,高中的等級觀念非常明確:前三名的優質班一定是理科班,其次是次等優質班或者理科班,理科課之後才會發現幾門人文課,然後是美術課,最後是中職班。
即便是新的3+2高考改革模式,在文理科中還是選擇物理或歷史,文科和理科之間的選擇本質上並沒有太大變化。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等級概念的形成?
首先是社會的需要。 根據Max公布的資料,22屆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124%。當大量人文學科學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工資遠低於理科生時,理科生的自尊心就逐漸顯現出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無用的學者就是學者”成為普遍的哀嘆,文科生的前景變得黯淡。
其次,社會產生了影響,文科生雖然很難找到工作,但並不代表他們找不到工作。 當整個社會將習和大學等同於未來的薪水時,它實際上微妙地扭曲了未來學生看待事物的方式。
一項對高中理科學生成績單的研究發現,至少有一半的學生不適合理科。 然而,為了避免被貼上“學文科沒有前途的”的標籤,這些學生不得不以犧牲興趣和時間為代價,在瘋狂的補習習中努力追逐科學工作的未來。
是的,在老師不斷灌輸、家長不斷嘮叨、學校支援不足的現實中,只要有機會進入理科班,尤其是理科精英班,誰會願意選擇文科呢?
同樣,這是乙個惡性迴圈。 在文科被認為沒用的前提下,只要有機會留在理科課上,很少有人會選擇文科。 所以,張雪峰對那些數學140分卻想學文科的家長說的話,是有道理的。
這種選擇直接導致了文科班整體表現不佳,文科班老師整體熱情不高。 這種現象也影響著大學文科專業的招生和文科畢業生的素質。 在這個惡性迴圈中,科學將變得更強大,而文科將變得虛弱。
大學對中國理科專業的蔑視鏈條更加明顯,職場上對文理專業的蔑視也更加嚴重。
對於教師來說,數學、物理和化學教師通常表現出強烈的優越感,原因有三:
首先,他們認為他們選擇數學、物理和化學是因為他們智力過硬,而政治、歷史和地理的老師則被認為是因為他們聽不懂數學、物理和化學而選擇了文科。
其次,數學、物理和化學教師通常有很高的收入來賺取額外的錢。 這是因為大多數學生在數學、物理和化學方面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向老師尋求指導,而政治、歷史和語言科目則相對較少。 當然,偏向科學的地理可能會受到一些關注。
第三,語文教師的處境比較困難。 有很多人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勝任中文課,畢竟誰不懂漢字呢?但是,如果語言老師理解牛頓定律,那就變成了乙個笑話。
這也可以理解為無知者的無所畏懼。
值得注意的是,自視甚高的科學教師,往往會說出一些深刻的道理,如“仁是幸福的”、“約束”、“爬梯子”,並以“不羞愧地問”、“謝謝聽”、“請讓領導知道”為榮。
回顧中國歷史,孔子是第一位建立私立學校的偉大教育家,他的2024年**主要學習哲學、歷史和政治,而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則不包括在他的教學中。 因此,被尊為聖人、培養文科生的孔子,也注重培養文科人才。
在春秋時期的動盪中,文科學生遊歷各國,成為當時社會的棟樑。
在三年內,你可以培養出有勇氣和知識的人。 ”
三年之內,就能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 如果加上禮儀的方式,可以等君子的出現。 ”
處理祭祀祠的事情,就像參加一場盛大的聚會,莊嚴而新生,渴望幫助其中的小人物。 ”
他們奉行“學優學優,學優”的儒家思想,以使人民保家衛國,安居樂業,提高素養為己任。
這一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至今仍深深植根於人們的心中。
西元前134年,漢武帝“摒棄百家思派,只尊崇儒家”,儒家思想成為其後兩千年統治人心的正統意識形態。
儒家學者成為**的主力軍,他們都是文科生。
伴隨著漢漢代的考察,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以及隋唐之後的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算了1300多年。
在1300多年來對一等課程的選拔中,主要考核的也是文科。
即使在唐代武則天時期,科舉考試也包括純文學科目,如詩歌。
文景的統治,唐朝的興盛,康遷的興盛——在這些朝代,文科生的身影無處不在。
甚至,中國的科舉制度也對鄰近的古代日本、南韓和越南產生了影響。
近代回望,**早年在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學習習,主修師範教育,是典型的文科生。 他曾擔任歷史老師,講授黨課和哲學。
今天的許多理科學生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的光輝光芒下成長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馬克思本人是一名文科學生,主修法律、歷史和哲學。
魯迅拋棄醫學和文學,就是為了喚起人們“麻木”的心。
在新中國歷史上,誰敢忽視文人思想在改革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的確,文科學生是以服務為導向的,那些成為教師、通過公開考試或準備考試的人,在各行各業努力工作。
不可否認,許多理科學生也接受過文科政治、語言和歷史教師的培訓。
沒有警察的支援和警察的安全,理科學生如何從事專業研究?
理科生的生活涉及高考、結婚、生兒育女、房車購置、裝修、子女戶口、創業、納稅、旅遊等方面,似乎需要依靠各行各業的文科生來提供服務。 即使在公眾***和考試準備的行列中,也有一些理科學生。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對彼此抱有輕蔑的態度呢?
習文學或科學只是由於個人的才能、興趣和職業選擇,誰能說哪個更高尚?誰能說誰更聰明?
把人文社會科學理解為只為經濟建設服務,是一種極其狹隘的觀點。 要成為科技強國,也要建設文化強國。
文科和理科是相輔相成、相輔相成的,不是對立和敵對的關係,更不是強者凌駕於弱者之上的食物鏈。
因此,“舔”這個詞的使用有點太苛刻了!
您如何看待對理科和文科學生的蔑視?你怎麼看這個“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