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認為,那些天生內省和善解人意的人,往往因為個人魅力而從職場晉公升到領導職位,被心理學家認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約佔成年人口的1%,但高達20%的高階職位由這些人擔任。 一位研究企業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學家說,讓這些人掌權會嚴重破壞商業和經濟穩定。
世界上大約有1%的成年人被定義為精神病患者,這些人沒有良心,沒有羞恥感,沒有內疚感,也沒有能力體驗到對他人的愛或對他人的同情。 心理科學專家聲稱,精神病患者平均佔人口的不到 1%,但他們占大公司的 10% 左右。 根據澳大利亞心理學會的一項研究,據估計,企業界有3%至20%的高階管理人員患有精神疾病。
一位心理學家分析了這些人如何成為有效的領導者,他們如何登上頂峰,以及一旦他們獲得領導權,他們會做什麼,結果發表在《國際市場研究雜誌》上。
內容指出,在企業和政治環境中表現良好的人,往往表現出魅力、智慧、理性等膚淺的特徵,雖然表面上是有效的領導者,但他們的真實本性是缺乏悔意、不負責任、情感膚淺、有欺騙傾向,他們的主要動機是對金錢的不懈追求, 權力和控制,出於這種驅動力,他們的手段是有效的,但無情的。
他們看似善於交際的性格特徵可能會欺騙很多人,但他們無情的自私行為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例如,策劃龐氏騙局的伯尼·麥道夫(Bernie Madoff)是一家詐騙了180億美元的公司。
對上級顯能力,對下屬狠心魅力面具可能會愚弄很多人,但仍然有一些微妙的跡象可以幫助員工辨別他們的老闆是否符合這種精神病態特徵。 最顯著的特徵是他們對初級和高階同事的行為不同。 對於他們的上司來說,他們可能會表現出非常專注和有能力的特質,但對於他們的下屬來說,他們往往過於挑剔,喜歡貶低人。
這種經常以在公共場合貶低員工為樂的主管會導致有毒的工作環境,有才華的人離開,留下來的人失去信心和士氣。 其他需要注意的跡象包括過度關注自我形象,傾向於將他人的工作歸功於他人,以及缺乏真正的同理心,不會反映自己。
在大型企業和金融領域有很多這樣的人,一旦他們進入公司並得到晉公升,他們往往會停止做對公司最有利的事情,而是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行事,他們在公司的存在會破壞整個行業的生產力和穩定性。 筆者建議企業加強背景調查,加大心理測試力度,特別是對高管的任命,了解真實人格,盡早識別這些人,確保他們不會危害企業運營乃至整個經濟社會。
標題圖片**:p 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