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就業收入分配與消費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發布的一組收入資料在網上引發熱議。 大家討論的焦點都是中國人民的收入資料顯示,全國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人口有9人64億人,月收入不足1090元的6億人。
近10億人月收入不足2000元,也就是說,月收入超過2000元的人,就能躋身全國前5億,也就是屬於前三分之一。 沒想到月收入2000元就成了更有錢的人吧?與每月1萬元的網薪起薪形成鮮明對比,100萬的年薪不算什麼。
中國人的收入是像網上說的那麼慘,還是像報告資料顯示的那麼慘?讓我們來分解一下。
首先,報告的標題是《中國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21》。可以看出,它是在2024年發布的,使用的收入資料是從2024年開始的現在已經三年了,資料存在嚴重的滯後。 這兩天,我拿出幾年前的報告,炒了冷飯。
3年後的收入會有多大差異?官方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24年同期的23倍6%。
其次,即使我們假設三年前的基礎收入資料與現在相比沒有太大變化,真的有近10億人月收入低於2000元嗎?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2024年的一位領導人在演講中提到過這一點“中國還有6億人的收入不足1000元”。這一資料與報告中提到的6億月收入不足1090元的人口是一致的,說明該報告不是拍拍腦袋,而是經過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
但是,無論是領導人提到的“收入”,還是報告中引用的“收入”,都與傳統的收入統計不同它指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工人的平均稅後工資兩者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稅後工資最大的區別在於計算時以分母的人數為分母,前者包括沒有任何收入的未成年人、“躺平”和收入較低的退休人員,後者只包括在職成年人。
那是什麼意思?讓我舉個例子。
假設張三和妻子有孩子,張三稅後月薪8000元,妻子7000元。
張三夫婦稅後月平均工資:(8000+7000) 2=7500元
張三家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7000) 3=5000元
稅後月薪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50%,不同的是,在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時,每個人都應該算在分母裡,包括還沒有工作的孩子。
讓我們進一步擴充套件這個例子。
假設張三夫婦與父母同住,兩位老人的養老金分別為3000元和2000元,那麼張三家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7000+3000+2000)5=4000元。
比上面計算的5000元少了1000元,但夫妻倆稅後月平均工資沒有變化,依舊是7500元。 究其原因,是兩位老人的退休金很低如果他們的養老金很高,如果都超過1萬元,那麼每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會超過5000元相反,如果老兩口根本沒有養老金,那麼張三家每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就只有3000元了。
了解了以上內容後,我們再來看看報告中的資料。
9.64億人收入在2000元以下,964億工人的月薪不到2000元,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事實上,中國沒有那麼多工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我國15歲至59歲的人口共有8人94億人,扣除15歲至22歲尚未畢業加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人,以及50至59歲的女性退休人員(我國企業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50歲),職工總數很可能不足7人5億,甚至不到7億。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家庭人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64億人,包括所有年齡段的人。
月薪均為5700元的兩名員工,情況完全不同。 比如張三,屬於乙個全家吃飽不愁的人,沒有孩子,沒有結婚,月薪5700元,雖然不富裕,但還好,也不在964億人;李思一家三口,只有他乙個人打工,月薪5700元,但家裡人均收入只有1900元,三個家庭成員都算在964億人。
綜上所述,中國人的實際收入並沒有那麼慘,2000元以下的包括大量不工作的未成年人、農村退休人員(養老金在2000元以下)等,這些都包含在平均收入的計算中。
有人為了吸引眼球,故意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職工月薪混為一談,或者沒有明確指出,使缺乏統計知識的人誤以為全國絕大多數人的月薪在2000元以下。
當然,我國的收入水平與經濟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收入分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貧富差距的拉大,這些都是今後需要改進或改革的領域。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讚,您的支援是對原創的最好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