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低迷帶來的隱憂瀰漫在心中,當優質的價效比被無數次提及時,當線上銷量減半卻流量成本日益加劇時,當眾多企業紛紛走上追IPO之路時,快消品人仍不知未來是縮水還是擴張。
站在年末年初,讓我們回顧一下2024年的行業關鍵詞,從而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10月中旬,威龍推出魔芋辣味小吃“小魔女”。 10月21日,燕津店緊隨其後,正式公布旗下全新子品牌“大魔芋”魔芋素毛肚。
乙個月之內,兩家上市零食公司同步推出魔芋毛肚的背後,是兩家公司業績增長中不可忽視的魔芋產品發展勢頭。 此外,良品鋪子、佳龍、昊霸食品、金仔、唾液寶貝等休閒零食品牌也紛紛布局魔芋零食賽道。
專注於魔芋食品研發的萬良食品負責人表示:“除了在休閒食品賽道上表現優異外,在餐飲賽道上,魔芋耐嚼且富含膳食纖維,正在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魔芋的發展還有更大的提公升空間。
除了魔芋,鵪鶉蛋也被視為休閒食品品牌突圍的法寶。 金仔食品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截至當年6月,其2024年推出的鵪鶉蛋零食產品“小蛋圓圓圓”月銷售收入超過2700萬元,半年度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
在電商平台上,無限、先哥、良品鋪子、來依芬、王小路、洛威覺醒等零食品牌早已布局鵪鶉蛋產品賽道。 根據燕錦店2024年半年報顯示,以新鵪鶉蛋為代表的蛋類零食增速明顯,實現營收953325萬元,同比增加58238%;良品鋪子還推出了多種口味的鵪鶉蛋產品,總營收佔集團營收的4%-5%,在上千個SKU中名列前茅。
不過,據業內人士透露,鵪鶉蛋製品大多是用半成品鵪鶉蛋加工而成,而不是新鮮鵪鶉蛋。 未來,誰能控制好第一鏈,誰能穩定產品質量,就成為鵪鶉蛋製品未來競爭的關鍵點。
經過三年的疫情,餐飲業終於迎來了增長復甦的轉機。 沒想到,IPO紅綠燈審查標準的實施,卻成了大家擁抱資本的障礙。
據不完全統計,德州烤雞、老香雞、鮮美來、老娘大爺、公尺麻子、巨樂、臥龍食品等多家企業在衝刺市場的道路上都遭遇了崩盤。
據投資者分析,新規旨在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在當前特殊的市場環境下,將寶貴的金融資源投入到更緊迫的高科技創新領域。 這將在一段時間內對相關公司的上市節奏產生影響,也對一級市場生態產生深刻影響。
圖形網路
但對於企業來說,上市並不是唯一的出路,IPO的終止並不意味著與資本劃清界限。 對於品牌來說,既要秉持長期主義,擁抱資本,又要夯實自身基礎,在機會到來之前培養默默無聞,這樣才有可能積累和發展。
回顧2024年的雙11,活躍使用者、品牌成交額、門店播流等資料走在了風口前列,而作為亮點的總成交額卻被默許了。
相較於以天貓品牌店鋪為主的雙11,推出雙12的初衷是扶持中小企業。 隨後,這個屬性就不再明顯了,天貓和**商家只是優惠金額的區別,雙12就成了雙11購物的延續。
李佳琦“花西美佈林”事件後,京東採購銷售結束,喊李佳琪“控價”,雙11期間,京東採購銷售直播啟動,將電商**大戰推向高潮。 另一方面,憑藉低價、百億補貼等營銷手段,強勢崛起的拼多多市值已經超越了阿里,讓阿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因此,我們必須在“**力量”的戰略方向下狠手留情。
此外,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永明兼任淘天集團CEO,接任後,吳永明將重點開展兩大行動:一是進一步提公升阿里雲與陶天的合作,包括利用阿里雲的技術基礎,盡快推動陶天商業AI;二是吳永明將進一步推動陶田管理團隊的復興。
“貓打狗”新一輪**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2024年,不同領域的跨界聯名成為品牌聯名的新趨勢,意想不到的組合將直接引爆社交平台話題。
喜茶與Fendi的聯名將創新的茶葉概念與Fendi的時尚設計相結合,聯名飲品“Joy Yellow”一度售罄。
好利樂園與“芭比娃娃”聯合推出的三款蛋糕,讓“芭比粉”從時尚圈一躍而至食品行業,收穫了一波女性消費者。
圖形網路
一杯53度飛天茅台醬香拿鐵,售價19元,風靡朋友圈,火爆了好幾個月。
此外,還有公尺歇爾·冰城聯名的中國郵政事件引發熱議,庫迪咖啡與甄歡川聯合推出的阿膠拿鐵系列產品再現經典場景......的“習貴妃回宮”。
這些圈外的案例也說明,聯名不再侷限於賽道內部,試圖打破圈內壁壘,成為品牌相互凝聚的高效工具。 這不僅能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還能幫助品牌突破自我,贏得年輕人的青睞。 但是,跨界並不等同於亂七八糟的聯名,只有把風格和特色聯結出來,才能實現1+1大於2的效果。
整個2024年,餐飲行業進入了黑壁壘期,而且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資料顯示,今年是餐飲業高速增長的一年,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1-11月,全國餐飲收入為47485億元,同比增長194%。
相應地,從1月到10月,全國新註冊的餐館數量為350家10,000,撤銷 10560,000,令人震驚。
從餐飲**來看,有四個特點:營業額和客單價值普遍下降了20%至30%;商業和社會懸崖,家庭消費增加;消費務實理性,大菜銷售受阻;**客單價方面,單價硬著陸,折扣一直很低。
圖形網路
更糟糕的是,往年春節前後出現了餐飲停業潮,但今年來得早。 二手裝置經銷商“狗哥”在8、9月份接到了60家左右餐飲店的裝置,10月份數量飆公升至150家,單日最多去9家,11月單日高峰期已突破20家。
有業內人士指出,上半年,報復性開餐館的人中有40%被殺,但這並不影響到第二批忙著入市的人,他們掀起了新一輪的**大戰,上半年, 只要99元,4人70元**,新一輪**戰直接搞99塊錢值100塊錢,試圖以這種方式快速殺死周圍的同行,然後獲得利潤。
但是,餐飲很有可能不會朝著他們想要的方向發展,因為還有第三類人正在整裝待發,隨時準備進入。
網際網絡思維是毒藥,是對銷售缺乏了解。 早在2024年的經銷商大會上,元氣森林的唐斌森就反思了這一策略的失誤,並公開表示將借鑑傳統消費企業的經驗,對經銷商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
風乾鴨脖領軍企業主回憶著乙個夢想,半年來還通過經銷商渠道進駐了盒馬鮮生、沃爾瑪、大潤發、華潤萬家、伊藤洋華堂等110多家大型知名連鎖超市。 永輝、世紀華聯、羅森、711、全家便利店、便利蜂等,已開發10w+終端網點。
無論是網友的三隻松鼠,還是轉型為電商的百草威,還是已經佔據有利地形的好店和來衣份,甚至是批發市場香辣面的第一家威龍,都無一例外地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下乙個業態上。
與8億網際網絡使用者相比,覆蓋14億人的線下渠道是品牌分銷的關鍵。
在電子商務發展之初,由於相對於線下的優勢最好,很快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線上電商平台往往將原因歸咎於自身缺乏門店,成本較低。 然而,如今的流量成本越來越貴。
A1聯合創始人兼COO何正仁曾做過這樣的比較,線上渠道的邏輯是大雁拔,每一場線上活動都要流式傳輸線下的邏輯是前期比較重,比較慢,但隨著品牌逐漸沉澱下來,整體成本會逐漸降低。 其次,如果很多品牌單純通過電商渠道,整個產品生命週期會比較短,能夠維持兩年左右已經是乙個不錯的結果了。
但是,線下並不容易,需要有品牌、有產品、有團隊、有經銷商,這是一筆重物,競爭還是企業的實力和耐心。
2024年的預製菜,正處於**漩渦的“冰與火”和行業風潮中。
在消費端,“預製餐具進校園”、“預製餐具占領餐廳”、“抵制預製餐具”等**情緒不斷蔓延。 在產業方面,今年預製食品市場規模有望突破5100億,堪稱餐飲業寒冬初出的暖陽。
商家愛“吃”預製菜是為了解決成本困境,消費者的牴觸是因為知情權被剝奪,如何突破消費者的疑慮,獲得信任,是預製食品賽道後半段的一大考驗。
圖形網路
對於預製食品來說,中間生產加工涉及的環節越多,能夠做出不同產品的概率就越高,企業的競爭壁壘就越高,普通的、簡單的預製菜很難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預製餐具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當大家都在打**仗時,你不知道眼前的預製餐具質量如何因此,預製菜的出路在於整個軌道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2024年是大眾零食行業“野蠻增長”的一年,資本力量助力龍頭品牌快速整合,腰部品牌穩步進軍,“新玩家”也看到了行業加盟的機遇。
如今,兩大零食集團和萬辰集團分別擁有6500多家門店和4000多家門店。
圖形網路
大眾零食商家的發展,給了零食廠商更多的機會,但對良品鋪子、三松鼠、來亦芬等老牌渠道品牌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從14家休閒零食企業2024年半年報來看,所有搭上大眾零食銷售快車的企業,基本實現了增長。
大眾零食商家不賣便宜的零食,而是賣更便宜的零食,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從整個零食體系中“榨水”,降低後端成本,並有前端零售降價的空間,從而實現薄利多銷的願景。
量販零食店提出的解決方案是繞過中間環節,直接與品牌廠商或更上游的**供應商對接,實質上就是搭建乙個沒有中間商的渠道,把原本屬於經銷商和傳統超市的利潤轉移給終端消費者。
大包裝飲料“流行”的背後,是消費者行為的改變。
所謂“迪克絲飲料”,其實是指平時喝的幾種飲料,比如冰紅茶、綠茶等,大部分人買的是500毫公升的三四五。 但是再多一兩件,就可以買到一瓶1000ml的同款式。
圖形網路
曾幾何時,在“一人食品經濟”和“小經濟”的影響下,快消品行業一度吹起了小包裝風。 精緻緊湊的外包裝,不僅可愛,而且攜帶方便,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 此外,受原材料等因素影響,可口可樂、娃哈哈、雀巢等飲料品牌進入漲價階段。 在人們追求高價效比消費的背景下,大包裝飲料確實是最便宜的。
除了價格便宜之外,大包裝的推出基本上是龍頭企業建立差異化優勢、為消費者提供高價效比產品的重要舉措。 而且,在整個消費端需求不斷多樣化的背景下,不同的包裝匹配不同的市場、渠道和消費群體。
在很久以前,0糖0脂肪等“0加”的概念受到追捧,似乎擁有“0”就等於健康。 尤其是在“妖怪事件”之後,大眾對食品新增劑“虎色”大談特談。
在飲料、調味品、酸奶等產品品類中,“0新增劑”概念的氾濫尤為突出,但當“0新增劑”營銷猖獗時,它仍然是乙個值得投資的賣點嗎?
一方面,品牌被脅迫進入市場,另一方面缺乏較好的產品創新,以“零新增”的概念作為產品的附加值,導致產品膨脹。
對於沒有技術優勢,無法真正實現品類創新的企業,不建議進入“0加法”賽道但可以是“稀鹽、減鹽、低脂、低油”或護眼排便等更有針對性、更健康的賽道,也可以更能得到消費市場的認可。
第一食品資訊最近也採訪了多位行業專業人士,他們普遍表示,明年消費回暖是小概率事件,由於明年市場的混亂,很多企業甚至只做了上半年的計畫。
但無論如何,企業總是要發展和前進,當他們看不到前方的路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腳踏實地,跟上消費者的需求,用高品質、高品質的兩輪驅動,走過這一輪消費週期,等待花朵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