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推出燃油車禁運計畫和實施時間時,我們應該明白,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汽車錯過了上世紀中下半葉蓬勃發展的第乙個時期,但抓住新能源時代的機遇,相信在未來的國際汽車舞台上,中國汽車品牌必將占有一席之地。
近日,海外知名的“德國之聲”發布報道:“德國**:奧地利**想買中國車,是福還是禍?起源是奧地利想購買比亞迪汽車作為其官方汽車。 此舉在海外也引發了不少正反兩方面的報道和討論,奧地利兩大**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新聞報》:“你不能用民粹主義影響中國”;“標準”:“奧地利應該購買中國製造的汽車嗎?優點和缺點”。
能引發各大外媒報道,關鍵詞依然是“中國汽車”。 因為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軌跡和現狀來看,中國汽車多年來一直戴著“落後”的帽子,在燃油車時代,它們遠不如德國、日本、歐洲等汽車品牌。 我懷疑,如果奧地利選擇大眾、豐田或PSA標緻雪鐵龍作為他們的公務用車,那將是一筆悄無聲息的交易。
由此可以分析,比亞迪能被納入奧地利的第一法律眼中,打破了很多關於汽車和墨守成規的慣性思維,成為新聞資訊屬性的熱點,尤其是德國之聲用的“是福是禍”這幾個字畢竟是真正意義上的德國最大的國家, 不僅是我們熟悉的汽車品牌,還有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經銷商。
從實際角度看,中國新能源汽車一路歌唱海外已經成事實。 根據國際新能源署發布的《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2024年上半年,中國、歐美主導全球汽車市場銷量,中國佔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60%。
即使從全品牌車型的銷量來看,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也遠大於電動汽車,但從單一市場來看,中國確實已經成為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國。 這很好,經過多年的技術封鎖,中國不僅被深深束縛,還被國內很多消費者嘲笑,還有人不避諱,新能源汽車改變的不僅僅是車企自身的問題,而是關乎中國未來的問題。
由於本文從比亞迪開始,我們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的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已經覆蓋了德國、英國、奧地利、挪威、日本、澳大利亞、巴西、泰國、阿聯等19個歐洲國家和地區,也獲得了部分國家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冠軍。
比亞迪不僅想在海外市場銷售汽車,就在本月,比亞迪宣布將在匈牙利建設新能源生產基地,這也將成為比亞迪進軍歐洲市場的核心陣地。 比亞迪ATTO 3、漢EV、海鷗等車型也獲得了德國之聲和海外汽車的高分,這些都印證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的成就。
當然,中國汽車出海並不侷限於比亞迪,據中國客聯統計,今年1-11月,中國汽車出口量為441輛20,000臺,同比增長58臺4%成為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為109輛10,000臺,同比增長83臺5%。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中國已經逐漸站起來了,就像我們的高鐵、電力等行業一樣,有了能夠走向國際的技術和產品,作為汽車行業的從業者,我感到非常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