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老院裡,女兒捂著肚子急切地喊道:“媽媽,快點!”
只見媽媽踉踉蹌蹌地走過來,驚慌失措地拿起錘子,砸在窗戶上,然後雙手緊緊抓住窗台,掙扎著爬進洞裡,開啟門鎖。
你能想象這個連門都打不開,只懂得為媽媽大聲喊叫的女兒,已經65歲了嗎?
而這位從窗戶闖進來的老母親,已經85歲了。
母女倆到底經歷了什麼?
當你看完新上映的電影《媽媽!,你就會明白:原來,這世上,真的有“年紀大了,更無知”的孩子。
這不是教育失敗的負面案例,而僅僅是因為比母親小20歲的女兒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完全無法照顧自己。
面對彷彿一夜之間回到童年的女兒,老母親毫不猶豫地穿上鎧甲,用虛弱的身體再次為孩子築起了一道牆,擋住了風雨,保護著他。
試問,這世上還有誰比我媽更堅決?
無論孩子多大,都是母親的心;不管她是什麼樣的孩子,媽媽都願意為之盡力。
有媽媽在,人生還有一段路要走;有傷心的母親,生活再苦,都是甜蜜的。
不要讓媽媽在你面前小心翼翼地活著
影片一開始,女兒馮繼珍還沒生病,85歲的母親江雨芝卻鬧得沸沸揚揚。
鏡頭裡,她蜷縮著大喊“痛”,但在醫院裡折騰了很久,檢測結果是:沒有病。
原來,她和許多老年人一樣,患有“老年性疑病症”,她迫切地渴望家人的陪伴和安慰。
可惜女兒馮繼珍性格冷漠,即使母親“寂寞多病”,也很少在家說話。
無奈之下,江雨之開始在啞劇般的死氣沉沉的日子裡尋找自己“愛”的證據:
為了多聽女兒的聲音,她強迫自己忍住睡意,讓女兒睡前讀一首小詩
為了看到女兒心疼自己,她惡作劇“裝死”,不顧寒冷躺在地上;
為了得到女兒的珍惜,她講起了死去的朋友叫她睡覺,說著死亡。
她小心翼翼地打查女兒是不是嫌棄她,她害怕有一天,這個猜測會成真。
但這個世界上的問題是,你越害怕某件事,它就越有可能發生。
江玉芝的擔憂很快被“證實”:她被女兒毫無徵兆地送進了養老院。
跟著女兒,她完全驚慌失措。
她只知道女兒拋棄了她,卻不知道女兒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
簽到後,江玉芝被女兒帶到小劇場**演出。
與身邊為表演鼓掌的老人不同,江玉芝全程心不在焉。
她移開視線,試圖壓抑自己的恐懼,問女兒:“是拋棄,還是懲罰?”
馮繼貞沒有過多解釋,淡淡的回答道:“是幫忙。 ”
不知真相的江玉芝終於崩潰了心理防線,她哭著問道:“我就這麼沒用嗎?”
女兒雖然說“有用”,但她還是把老母親留在了養老院。
可誰能想到,第二天,媽媽會因為各種“麻煩”,被工作人員送回去。
站在家門口,看著失望的女兒,老母親縮了縮脖子,怯生生地走了進來。
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感嘆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的母親在你面前變得卑微。
曾經精明**的人,年紀大了,在孩子面前“膽小”;
面對眾多的孩子,他們不再反抗,只是順從地回應,含糊其辭;
面對孩子們的無聊,他們不敢生氣,而是茫然無奈地離開了,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
人老了,怕給孩子添麻煩,為了從家裡得到那點溫暖,只會委屈自己,小心翼翼地活著。
《讀者》說:“當我們年輕的時候,我們的父母選擇用適合我們的愛來引導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選擇用疏遠的愛來回饋父母。 ”
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滿懷雄心壯志,奔向越來越遠的地方。
只剩下母親,站在家的方向,遠遠地看著你,期待你的歸來。
媽媽,恐怕她是世界上最了解我們的人
江雨芝曾和女兒一起夢想:10年後我95歲,你75歲。
但她不知道,悄悄地,病痛已經張開了牙齒和爪子,偷偷地衝向女兒,封印了他們的未來。
母親從養老院“逃”出來後,馮繼珍不得不坦白真相:
我被診斷出患有阿爾茨海默病,我很快就會出現智力衰退,我無法照顧我的母親或照顧自己。
女兒的話還沒落下,江雨芝瞬間淚流滿面。
但她明白,對於當了一輩子老師的馮繼珍來說,疾病是次要的,最致命的是智力退化帶來的自尊心的傷害。
她比女兒更傷心,但她還是笑了,松了一口氣:
“生活不是按下暫停鍵,也許我們會比過去沉悶的交流更有趣,就像我們再次認識彼此一樣。 ”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她的生活又多了乙個重點——保持女兒的體面。
女兒在熟悉的地方迷路了,她假裝急著回去掩飾女兒的尷尬和尷尬;
女兒大小便失禁,趁著不注意,立馬跪在地上收拾,以免被女兒發現。
除了照顧自尊,江雨芝也知道,女兒最大的願望就是整理出版父親的考古日記。
因為“爸爸”二字是女兒最大的心臟病。
當年,由於誤會,女兒已經和父親劃清了界限。
但誰知道,這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父親絕望地跳湖自殺了。
馮繼貞無法原諒自己,她一輩子都沒有結婚,她心裡苦澀,“自虐”。
而將父親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是她救贖自己的唯一途徑。
但現在,她再也無法實現自己的願望。
不過,好在有了母親,在江玉芝的幫助下,馮繼珍終於完成了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同理心,但媽媽有。 她會多次放大你的痛苦。 ”
我們總是習著對母親說,“你不明白”和“你能知道什麼?”。
的確,他們不認識衣服的牌子,聽不懂流行語,就像一面破舊的鏡子,被時間的塵封。
但當孩子需要的時候,他們總能讀懂我們的心,每乙個傷疤都看得一清二楚。
我們走過人海,漸行漸遠,但母親的目光從未遠離:
童年的頑皮,成長的艱辛,中年的艱難,......我心中的理想他們感受到了這一切。
即使我們一輩子流離失所,只要我們的母親在,我們就不會孤單。
孩子的人生態度,藏在媽媽的言行舉止裡
85歲的江雨芝曾經很“幼稚”,一輩子都靠著女兒
不會做飯,不管家務,甚至吃藥,她都需要女兒收拾好,遞給自己,才會囂張跋扈地吞下去。
但在得知女兒生病後,她化身為“母狼”,親手抱著孩子,勇敢地與命運抗爭:
她甩掉了“活夠了”的心態,劈叉子,撐起盤子,保養著自己的身體,在女兒面前總是容光煥發
她做飯、洗衣服、整理家務、記錄女兒的病情,自己做所有事情,沒有任何錯誤或遺漏。
在電影中,有兩個故事讓我熱淚盈眶。
有一次,江玉芝帶著女兒去超市。
見媽媽忙著結賬,痴呆的馮繼珍也收拾好自己,把喜歡的東西一一塞進口袋裡。
一旁的男人見狀,大聲喊道,說馮姬真,在他這個年紀偷東西。
眾人眼中的評判,讓馮繼震驚恐地低下了頭。
但此時,江玉芝走上前,一巴掌拍了那人一巴掌,大聲說:“我女兒不是賊。 ”
這份孤獨的勇氣,給了馮繼震與命運抗爭的信心:
為了她,母親可以面對這個世界,那麼她有什麼理由懦弱呢?
還有一次,外面下著傾盆大雨,馮繼珍穿著睡衣,躺在院子裡狂笑。
江玉芝急忙拿起雨傘,拉著女兒進屋。
但由於實力懸殊,無論她怎麼努力,女兒都沒能站起來咬她的胳膊。
江玉芝無助地蜷縮在一邊,淚水夾雜著雨水,奔騰而下。
但鏡頭一轉,她就親切地拿起吹風機,給女兒吹乾頭髮。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儘管歷盡痛苦,馮繼珍卻始終不屈服。
因為,母親的愛給了她足夠的勇氣去接受自己。
也是母親的勇氣,讓她明白:與其逃避恐懼,不如直面重擔。
有人說:“在父母的言行舉止中,隱藏著孩子的命運。 ”
在生命的海洋中,我們洗過磨難,經歷過挫折,但身上最不可磨滅的印記依然來自家庭。
母親的愛和溫柔滋養著我們善良和慷慨的心;
母親的堅韌和堅韌給了我們不屈不撓的力量;
媽媽的冷靜和鎮定教會了我們保持冷靜和冷靜。
即使生活充滿困難,我們也不會沮喪。 因為在命運面前,母親從不輕易放棄。
自9月10日上映以來,一些影評人給它打了滿分。
不少人誠懇地說
這讓我在哭泣的同時獲得了精神力量,似乎我並沒有那麼害怕將來老年的到來。而我自己,只要想到江玉芝的那句話:“別怕,媽媽來了”,我就忍不住淚流滿面。
人生的路走到今天,我們拖著家人,肩負著沉重的包袱,無數次在崩潰的邊緣掙扎。
我們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快樂,沒有被堅定地選擇和愛過。
但其實,從我們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成為了媽媽一生的愛與選擇。
如果媽媽在身邊,擁抱她。
如果相隔千里,別忘了,經常回家看看,多玩**。
有時,母親的恩典是無窮無盡的。
珍惜媽媽在這裡的時光,這個世界,她最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