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時代周刊作者:馬歡。
印度的 2023 年提供了豐富的成績單。
印度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好於預期的經濟增長,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地位是穩固的。 同時,作為全球投資者最有前途的新興市場之一,印度也將把自己提公升為全球投資界的寵兒。
除了經濟,其航天實力也取得了突破。 8月23日,印度火箭成功登陸月球,成為歷史上第四個成功登陸月球的國家,舉國歡呼。
華麗包裝的背後,還有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印度仍是服務型經濟體,製造業相對薄弱,雖然莫迪一再主張吸引外資振興印度製造業,但今年印度外資近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此外,每年發生10,000多起鐵路事故,暴露了印度基礎設施的薄弱環節加拿大錫克教徒被暗殺引發了一場罕見的國際外交風暴。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來源:社會**)。
在我的第三個任期內,印度將成為世界三大經濟體之一。 7月26日,在新德里舉行的G20峰會上,莫迪發表了如此大膽的表態,表現出了第三次選舉的積極意圖。
2024年,印度**在即,莫迪能否成功連任?印度離它承諾的超級大國還有多遠?
GDP與**同步上公升。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2024年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將在全球主要國家中排名第一,達到63%。
根據印度中央銀行印度儲備銀行的研究,以目前超過6%的增長率計算,印度有望在2024年或2024年的經濟總量超過德國,並在2024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服務業和個人消費在印度的GDP增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世界銀行報告稱:“強勁的國內需求、對公共基礎設施的強勁投資以及加強的金融部門支援了印度的韌性。 ”
印度**也是2024年亞洲和新興市場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主要基準股指NIFTY50同比上漲超過13%。 12月6日上午,印度**市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
印度的增長已經足夠令人印象深刻,但它並沒有擺脫過度依賴服務業的經濟模式。
目前,印度經濟主要由服務業主導。 (來源:社會**)。
幾十年來,印度的製造業一直徘徊在GDP的15%左右,包括莫迪在內的歷屆印度國家都試圖刺激製造業,希望創造乙個工業引擎,為數百萬印度人提供就業機會,但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雖然印度正在努力發展其工業基礎,但該國仍然嚴重依賴進口電子元件,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
以印度電子行業為例,資料顯示,從2024年7月到2024年7月底,印度共進口了價值735億美元的電子產品,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上公升,成為該國僅次於石油、寶石和珠寶的第三大進口國。
據華爾街報道,印度仍然沒有克服一些根深蒂固的問題,該國很大一部分勞動力仍然貧窮和不熟練,基礎設施不發達,商業環境被各種法規和程式所包圍。
種種問題使印度難以在全球**鏈中佔據更重要的地位。
印度評級機構首席經濟學家蘇尼爾·辛哈(Sunil Sinha)表示,“經濟的真正附加值在於製造業,而不僅僅是產品組裝,但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很遠。 ”
淘金熱的天堂,或外國公司的墓地。
莫迪很早就認識到製造業的重要性。
早在2024年,莫迪就發起了“印度製造”計畫,以促進製造業的發展。 為此,印度將許多**服務數位化,並加快了鐵路、機場、貨櫃港口和發電設施的建設。
2024年,在開始第二個總理任期後,莫迪再次提出“印度製造2”。0“,重點發展先進化學電池、機電產品、汽車、醫藥、電信網路、紡織產品及技術、食品製造、太陽能技術、白色家電等十大製造業。
印度希望吸引外國投資在印度建廠,擁有巨大的市場和有利的技術和產能轉移政策。 為此,莫迪推出了與生產相關的激勵計畫(PLI),該計畫提供了各種有吸引力的補貼和支援政策。
印度的雄心壯志得到了蘋果等公司的大力支援。 蘋果公司宣布計畫大幅增加在印度的iPhone產量,並將在未來在印度生產最先進的機型。
一切看起來都不錯,但在保護主義的旗幟下,外資在印度總是失望,甚至被稱為“外企墓地”。
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會見了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 (來源:社會**)。
以今年為例,今年5月,由於利潤過少、經營困難,緯創作為蘋果主要龍頭企業之一,計畫全面退出印度市場,並提出在一年內解散在印度的業務。 今年7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發表宣告稱,將退出與印度韋丹塔集團的半導體合資企業,未來將不再參與雙方合資企業的運營。
即使是像蘋果這樣的全球科技巨頭,在印度的擴張速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快,擴張計畫也遇到了各種絆腳石:良率低、工作效率低,還有很多勞資糾紛、連鎖問題。
更糟糕的是,印度經常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壓外國公司,許多知名跨國巨頭“逃不掉”,谷歌、亞馬遜、諾基亞、三星都遭受了數十億元人民幣的“天價罰款”,OPPO、vivo、小公尺等中國企業也紛紛在這片土地上栽贓。
一組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註冊的5079家跨國公司中,有1777家已經“跑路”。
根據印度鑄幣廠和 The Wire 的資料,致同指出,印度在 2022-23 財年吸引了 710 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 (FDI),比 2021-22 財年創紀錄的 848 億美元下降了 16%3%。這是近十年來印度外國直接投資首次出現負增長。 其中,外資淨流入降至280億美元,同比下降27%。 * 認為印度 2023-24 財年的淨外國直接投資可能會更低。
印度賺錢,印度花錢,他們想帶回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只要營商環境不好轉,估計印度和外資很難實現雙贏。
2024年展望。
展望2024年,印度雄心勃勃。
12 月 8 日,印度儲備銀行 (RBI) 自信地宣布,將印度 2023-2024 財年(2023 年 4 月 1 日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從 65%至7%。
與此同時,隨著印度人民黨(BJP)在最近的地方州選舉中獲勝,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連任的機會有所增加。 一旦再次當選,莫迪將繼續專注於結構性改革。
但是,如果不解決以下問題,印度的增長前景可能會受到阻礙。
在農業方面,由於聖嬰現象和不穩定的天氣模式,這個農業大國明年面臨糧食減產的風險,後續出現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很大。
再加上印度的預付款資本支出將在 2023-24 年預算中增加 37%,明年的增長可能會受到拖累。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來源:社會**)。
高通脹和高物價加劇了貧富之間的不平等。 根據美國民調機構蓋洛普今年9月發布的一項調查,過去一年,超過5億印度人仍然難以支付食物費用。 自2024年以來,印度各地生活在困難中的人數幾乎增加了兩倍。 洋蔥和西紅柿等日常蔬菜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會變成社會問題,但印度除了實施出口限制和徵收關稅外,還沒有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投資方面,印度**曾希望私人資本支出在公共資本支出強勁增長兩到三年後能夠趕上來。 然而,就目前而言,私人資本支出仍低於大流行前的水平。 此外,與過去兩年相比,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呈下降趨勢。
而莫迪先發制人寄予厚望的印度製造,由於技術積累、**鏈條、勞動力素質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仍難以與世界其他製造強國競爭。
2022 年 8 月 15 日,在印度慶祝第 76 個獨立日之際,莫迪戴著印度國旗顏色的頭巾,表達了繼續堅定不移地進行改革的願望:“這是以新的決心朝著新方向前進的日子,世界對印度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我們必須在未來25年內,在我們的有生之年,使印度成為乙個發達國家。 ”
莫迪成為大國的夢想能否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