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趙學春、攝影記者 王永生
10月25日,極目新聞報道。
劉先生,一名膝蓋受傷的農民工。
他平肩來到武漢第四醫院就醫,出院時,他用的是醫院給他申請的免費拐杖。
12月14日,劉總如期複診他笑著說:“拐杖比扁平的桿子好多了。 ”
拐杖、輪椅、頸託、腰託等防護裝備。
在骨科疾病患者中,時期。
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在患者**之後,這些仍然具有使用價值的防護裝備卻面臨閒置。
此外,仍處於**階段的患者非常需要這些防護裝備,不得不再次購買。
一方面,患者家中有大量未使用的防護裝備
一方面,患者存在一些困難
但是很難負擔防護裝備的費用。
武漢市第四醫院建立的“愛心傳遞”平台
它彌合了兩者之間的差距。
現在200套未使用的愛心護具
它已在500多人中通過
共計25萬餘元,緩解了患者經濟壓力。
為了省錢,農民工用扁平的桿子代替拐杖
現年43歲的劉先生住在湖北省蕭昌縣,但一直在武漢打零工,為正在上高中二年級的兒子打零工。 “我身體狀況很好,我正在尋找搬家和裝修,如果我是三層樓房,我一天可以跑100次,每次可以撿起70公斤的東西。 劉先生說,一層一元,一天下來最多能賺到400元,但大多數時候也只有200元左右。
劉先生每天穿梭在武漢老城區,在沒有電梯的老小區找工作,他說自己除了靠體力,別無他法。 每個月底,劉先生都會把賺來的錢大部分都交給兒子,“我上高一的時候,有補課,每個月給我3500元。 現在他每個月給1500元,在這次月考中,他也拿了班第一名。 ”
9月中旬,劉先生在幫裝修店鋪撿拾建築垃圾時遭遇意外受傷,只能平平地一瘸一拐地走著,因為擔心花錢,一直沒有去看醫生。 10月初,疼痛難忍的劉先生來到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科,被診斷出左膝後交叉韌帶和半月板損傷,需要手術重建修復,術後6至8周不得不用拐杖輔助行走。 但一副拐杖花了劉先生將近一天的工資,所以直到醫院副院長張青松的術後查房,劉先生還是平肩走路,面對詢問,他還搪塞說平肩好用。
在得知劉先生的困難後,張青松和關床**幫他在醫院的“愛轉”平台上提交了申請,免費為劉先生申請了一副與他身高相匹配的拐杖。 他的主治醫師特別演示了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10月26日,劉先生在住院部摔了扁平肩膀,拄著拐杖回到了小昌。
張松青檢查了劉先生的康復情況。
手術兩個月後的12月14日,劉先生在複診時,見到張青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拐杖還是很容易用的,兩邊都有力量,很平衡,可以支撐全身的重量。 平肩只有一側,腿部必須用力,不安全。 在後續訪問時,劉先生的拐杖仍然乾淨有光澤,除了拐杖的底部因下雨從小昌帶到武漢。 醫生告訴劉先生,他忘了帶回家的平肩是**主任保管的,當他問他要不要時,劉先生連忙擺手:“不要,不要。 ”
一句話搭建的愛的平台
“愛心轉移”志願服務專案的前身,是武漢市第四醫院運動醫學科早在2024年搭建的“愛心互助平台”張青松表示,搭建“愛心互助平台”的想法,也是在“下午5點俱樂部”的運營中產生的。
“下午5點俱樂部”是指每週三下午5點下班後,醫生自願接待患者,解答他們的問題,並自願幫助他們進行**培訓。張青松和他的團隊經常在手術後立即趕到病房幫助**患者。
張青松說對於運動醫學患者來說,手術的成功只是成功的一半,術後的隨訪和培訓同樣重要。 由於門診時間不是給每個病人長時間的,所以不可能在幾分鐘內告訴術後**,如果術後病人沒有正確、積極地進行***手術,效果會大大降低。 “下午5點俱樂部”主要服務於三個禁忌,即無人陪伴的老人、無法掛號的患者、負擔不起住院費用的患者。
護具庫的醫務人員。
當時,俱樂部裡有很多病人病情困難,我們告訴他,他需要乙個支具來保持穩定,否則他就無法在運動中達到效果。 張青松說,即使多次被告知,仍然有很多患者沒有穿任何防護裝備,就開始做**動作,有的真的很痛會包一條布,有的會夾乙個枕頭。 “我們會幫你找到乙個。 張青松和他的團隊在遇到這樣的病人時,往往會說出這樣的承諾,然後環顧病房尋找合適的防護裝備,送給有需要的病人。
漸漸地,“我們幫你找乙個”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病房裡閒置的防護裝備很快就不能滿足需求,“愛心互助平台”誕生了。首先,平台為需要防護裝備的患者和不需要防護裝備的患者提供了相互溝通的方式,需要防護裝備鍛鍊的患者可以根據平台資訊自行找到合適的防護裝備。 2024年4月28日,武漢市第四醫院與湖北省慈善總會整合志願服務資源,正式啟動“愛心遞送”志願服務專案,建立“愛心遞送”微信小程式,開啟捐贈捐贈新流程。
寫有祝福的防護裝備。
患者們也踴躍捐款,踴躍捐款
“愛心轉移”志願服務專案立項後,武漢市第四醫院團委書記江開始協調專案。 團委在患者入院通知書中增加了“愛的傳遞”的簡要介紹,並要求患者在日常工作中告知患者有這樣乙個平台,同時在病房和宣傳欄目發布介紹。 蘇江說很多患者聽說可以捐贈防護裝備時,不僅捐贈了現在使用的防護裝備,還捐贈了家裡閒置的其他防護裝備。
現居武昌的陳先生(化名)因腳部骨折前來醫院檢查,被診斷為輕微骨裂,住院期間在“愛轉”平台上申請了一副拐杖,輔助行走。 乙個月後,陳先生專程前往武漢市第四醫院歸還了他申請的拐杖,並給了他一副閒置在家中的胸腰椎支具。 現居紅山的楊女士(化名)捐贈了她**過程中用到的所有護具,即護踝、輪椅、拐杖等,......楊女士說:“這些防護裝備擺在家裡占用空間,看起來很傷人,幸好有這樣的捐贈平台,希望以後再也用不上了。 ”
蘇江說醫療志願服務隊收到捐贈的防護裝備後,會進行評估、清潔、消毒,選擇仍符合標準並可繼續使用的防護裝備,由專業醫生根據患者身高體重與平台上申請的患者進行匹配
除了像劉老師這樣的困難群體,“愛心配送”也解決了很多患者的燃眉之急。 今年59歲的王先生因腰部扭傷住院,聽說手術後需要戴護腰,王先生追著醫生問:“哪裡買?什麼樣的購買?哪種模式是正確的?不問清楚怕買錯,問清楚會覺得醫生不在指定那家,用完就閒著,買幾百塊錢有點貴。 糾結十分糾結的王先生從患者那裡聽說有申請愛心護具的平台後,立即讓女兒在小程式上為他申請護具,手術後第三天,為他配上了合適的護具,醫生為他示範了正確的佩戴和鍛鍊方法。
目前,“愛心轉移”志願服務專案已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萬灘中心衛生院和湖北省麻城人民醫院設立分支機構,並與荊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咸寧市中心醫院簽訂平台聯盟協議,讓這些醫院的患者享受到“愛心轉移”平台的志願服務。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趙學春、攝影記者 王永生
通訊員:彤靜、關雯麗.
編輯:劉思宇。
評論:張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