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飯,收拾完家務,周愛香習慣性地來到內室習,拿著麻紗坐在花瓣的大簸箕上,一手拿起鐵籤,一手熟練地拿了一片無紡布花瓣,花瓣穿過鐵串後,捏了捏乙個綠色的小塑料花萼, 花萼也穿過鐵串遮住花瓣,一朵絹花在她手中“綻放”,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
周愛祥在家加工製作絹花。
今年60歲的周愛香是夏津縣新聲店鎮畢莊村的一名村民,目前只要有空閒時間,她就會坐下來做絹花。 “這並不複雜,不骯髒也不累,對我們來說是完美的! 11月29日,周愛祥坐在溫暖的家裡,一邊忙著工作,一邊介紹,“現在,村里發展了這麼好的專案,讓大家在家幹活,風吹不來,雨淋不濕,還能賺錢,真是太好了。 ”
周愛祥還說,過去村里沒有產業,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 上了年紀的村民,尤其是像她這樣的女性,只能在家種地,閒暇時間無所事事,當然也沒錢掙。
周愛香展示她的“作品”。
變化發生在 2021 年。 當時,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上海年輕村民楊家悅回到村里擔任村黨委書記。 經過多次調研,他根據村里的實際情況,介紹了絹花生產專案。 “花的零件是製作的,我們要做的就是組裝零件並將它們作為花朵出售。 楊佳悅說。
起初,村里主要製作絹花進行裝飾。 後來,隨著各地風俗習慣的改變,對祭絹花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經過調研調研,楊家悅發現,國內專門生產祭絹花的廠家寥寥無幾。 為此,村里決定重點發展祭祀用絹花的加工生產。
畢莊村絹花功夫作坊倉庫。
為了規範產業發展,村里專門註冊了一家公司,成立了工夫作坊。 一開始,村里購買的是廠家生產的半成品; 後來,根據市場需求,他們製作了自己的設計圖紙,並委託廠家根據圖紙加工半成品原材料。 原材料購入後,每家每戶可上門領取進行組裝生產,由公司逐件支付費用。 “我的時間不多,現在一天能掙40多塊錢,夠我每天的零花零用了。 周愛祥說,“一般人抓緊,一天賺六七十塊錢是不成問題的。 ”
由於村里絹花市場定位精準,顏色品種不斷更新,以跟上需求,因此訂單不斷增加。 “2024年銷售額超過230萬元,今年到目前為止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600萬元。 楊佳悅說。 市場的快速擴張也帶動了更多的就業,目前村里從事絹花生產的有100多人。
由於訂單數量不斷增加,這個村子的人不再忙碌,周邊一些村莊的200多名老年村民陸續加入。 和碧莊村的村民一樣,成了家裡能掙錢的“園丁”和“大忙人”。
大眾報社和農村群眾記者王星,通訊員董玉龍,霍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