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 記者 楊榮國 通訊員 何夢瑤 鄭玲 文圖
前不久,我們來到了劉銀海的LED燈加工廠,剛到車間門口,耳邊就傳來了一陣陣機器的轟鳴聲,乙個接乙個......
走進去,20多名工人正忙著有序的生產,整齊擺放的LED燈格外醒目。
工人在工作。
現在加工廠有20多名村民在職,員工月薪基本穩定在4500-7000元左右,100多人直接把材料拿到家裡加工廠加工,人均月收入在3000-4500元左右! 陪同他的一位村幹部交叉手指,高興地說,在劉銀海的加工廠裡,隨時能看到來送貨、取貨的村民,一派嬌生慣養的景象。
劉銀海家住在晉市毛里湖鎮中南村20組,因為家裡兄弟姐妹多,父母身體不好,2024年高中畢業後,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他輟學在家從事農業生產。
我不是乙個和平的人,我必須創造自己的世界! 2024年3月,劉銀海在父母的不捨和挽留下,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南行列車。
剛到異地時,對這個地方不熟悉,也沒有工作經驗,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帶的錢很快就用完了。 為了省錢,我睡在公園的橋板上,經常幾天只吃一頓飯! 回想起當初的艱難歲月,劉銀海的眼眶都紅了。
最終,劉銀海在廣州的一家建築工地找到了乙份體力活,每天的工資只有80多塊錢,但為了生活和住處,劉銀海只能勉強堅持下去。
這種在建築工地上的體力勞動是沒有前途的,等習慣了環境,我就準備換工作了。 劉銀海說,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乙個做電子機械的老闆,老闆對這個甘苦耐勞的年輕人產生了興趣,向劉銀海伸出了橄欖枝。
劉銀海想了3天,最後辭去了建築工人的工作,來到電子機械廠當學徒,一到6年。 6年來,劉銀海不斷向師傅們請教摸索,很快成長為工廠的技術骨幹。
2024年,劉銀海憑藉過硬的技術成功進入浙江省台州市一家照明機械廠。
在工廠工作不是我的最終目標,我必須建立自己的燈飾工廠! 劉銀海說,在燈飾廠工作的五年裡,他精通電子配件的組裝和所有加工工藝,對市場也有了深入的了解。
2024年,劉銀海在江蘇省徐州市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電子加工機械廠,但由於缺乏管理經驗等原因,劉銀海的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
2024年,劉銀海決定回老家創業,通過一年的實地考察,他發現LED外露燈的新興環保節能照明行業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只管去做。 我當即決定在村里開一家加工廠,既能照顧年邁的父母,又能幫村里一些失業村民解決就業問題! 2024年,劉銀海拿出所有積蓄,註冊了銀光電子加工廠,並聘請了15名村民作為工廠的員工。
村民們在家加工。
創業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我們在資金、供應、運營等方面都遇到了困難。 面對困難,我和工人團結一致,加班加點,白天跑銷售,晚上穿衣服睡在車間裡。 通過不斷的努力,工廠很快走出困境,年利潤近200萬元。 劉銀海自豪地說。
2024年,劉銀海萌生了擴建加工廠的想法。 他說,可以把家裡的剩餘勞動力組織起來,讓一些農村婦女和家裡的殘疾人有事可做,這樣可以增加家庭的經濟收入,減少整天一起打牌的壞習。
2024年,劉銀海擴大生產規模,發起成立湖南海美科技發展,但面對複雜的市場形勢,公司一年的利潤幾乎為零,給劉銀海帶來了很大的打擊。
再難,我都要堅持下去,我沒有出路! 劉銀海信心依舊堅定,帶領員工生產加工。 通過近年來的不斷努力,公司產品得到了廣東、福建、貴州、江西等廠家的認可,加工廠的年淨收入也開始上公升。
勤勞的人,天不賠。 現在公司每年的淨利潤穩定在300萬元左右,同時,附近的村民也有了穩定的收入。 劉銀海表示,今後將繼續帶領村民們勇往直前,迎難而上,讓大家一起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