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龍洞
鶴年。 雖然我沒有見過,但騰龍洞的眾多傑出稱號讓我眼花繚亂:中國發現的最大的洞穴,世界第七長的洞穴總量居世界第一;亞洲最大的幹洞;中國六大最美洞窟之一;它的巨洞極為罕見,居世界第三位。
而且,資格並不淺。 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萬年前,在清朝光緒時期正式進入人們的視野。 《黎川縣志》對這個位於湖北黎川的洞穴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幹洞裡有硝酸鹽。 光緒十年,有十多個硝酸鹽礦工,他們帶著蠟燭走了幾十里,驚慌失措地回來了。 ”
更大的懸念是:騰龍洞分為水旱兩大景區,水洞被習稱為水洞,幹洞才是真正的騰龍洞。
這次騰龍洞之行就是要來這裡。
來到騰龍洞正門,在橘色的木製三腳架上,鏤空出來的“騰龍洞”三個大紅色字非常醒目。 一進大門,峽谷深處就傳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 不遠處,兩座山夾在一起,一幅銀色瀑布的畫面出現在我們面前。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水洞,它的源頭是近在咫尺的八百里清江。 浩浩蕩蕩的河水一路歌唱,流經騰龍洞水洞口時,猶如醉漢,跌跌撞撞,一下子從三十多公尺深谷中墜落下來,於是在他身後的山岩上,掛起了這十丈珠簾,猶如張開巨口喝清江水的臥龍, 人們用“臥龍吞河”四個字來形容這一壯觀可謂恰如其分。更令人驚奇的是,清江河水在經過16次後,如今變成了最大流量為每秒1460立方公尺的地下暗流在再次踏出水面之前,8公里的跋涉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觀。
作為暗河的入口,天坑自然有著神秘的意義。 為了讓遊客欣賞這一奇觀,人們在岩石岩壁上開鑿了一條懸崖棧道,並在兩個峽谷之間架起了一座石橋。 遊客走在靠岩壁的棧道上,或直接站在橋頭堡,俯視腳下洶湧的清江,觀看長卷......瀑布,湍急的急流和飛濺的珍珠和玉石天坑外的人們的旅遊景象,因為風景而展現出來,景色十分動人。
從臥龍燕河瀑布一側,爬上幾十級石階,再轉兩三個彎,就到了幹洞的正門——真正的騰龍洞和我們匯合。 據說,高72公尺,寬64公尺的紡錘形開口,空曠地帶可平行容納20輛卡車,中間可輕鬆放置20層高的建築,甚至直公升機在入口處也能自由懸停。 當地人曾經自豪地說,如果每個人都佔據 2騰龍洞占地5平方公尺,可容納恩施州的人口。
因為主洞口又大又長,形狀像一條巨龍在跳舞,所以得名龍洞。 當然,也有人說這裡是銀龍公升天的地方,故名:當年硝酸鹽鍋爐去妖霧山尋找新的硝酸鹽源頭時,突然聽到三聲巨響,硝酸鹽客人也沒弄清楚是怎麼回事, 卻只見三條銀龍從妖霧山中公升起,卻不見蹤影。從那時起,硝酸鹽洞穴就被當地人稱為騰龍洞。
當我進入洞穴時,真的是乙個不同的世界。 一潭清澈淺淺的水倒映著半圓形的洞口和洞外青樹青山的影子,像是一幅寫意的山水,在洞底潦草地塗鴉著靈氣,每乙個走近它的遊客的身影也被攝取其中。 我不禁問自己:你見過這樣的歡迎方式嗎?
再往裡走,迎接遊客的是道路兩旁形狀各異的五顏六色的燈籠,或如蓮花,或如馬,為深邃幽暗的騰龍洞增添了幾分歡樂的氛圍,也為遊客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走著走著,前面停著一座稜角分明的山丘,後面是一座紅色的懸崖,看到標誌後,才知道它叫“龍鱗山”。 它是由洞頂岩石坍塌形成的,是騰龍洞幹洞中的地質遺跡之一。 雖然它的高度只有35公尺,但水平洞窟中的氣勢強烈詮釋了登龍洞山洞的奇觀。
與其他喀斯特洞穴一樣,騰龍洞的鐘乳石也以其獨特的形態特徵雕刻著自己的傑作
一盞宛如萬年古龜的方形倒置鐘乳石,終年吐出清泉,不斷滋潤著下面蘑菇狀的小鐘乳石,故名“龜水濕蘑菇”。
赭色的懸崖上,乙個留著長鬍子,拄著拐杖的老人靜靜地站著,一站就是百萬年,可以說是長壽天啟,人們不愧是“老壽星”。
石牆的一側類似於土家族家中的石鎖,人們將其命名為“石鎖通關”。 據專家介紹,這是侵蝕為輔的以侵蝕為主的地貌,在這根殘餘的石柱上,古清江強大的水動力效應得到了有力的呈現。
再往前走,就是原來的洞穴劇場。 由於演出還沒有開始,我們繼續向後洞走去。
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在後洞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喀斯特地貌景觀猶如層疊梯田,景區稱其為“滄海滄桑”;碳酸鈣沉積被稱為“中國地圖”也就不足為奇了;像鐘乳石一樣略微凸起的鬍鬚角,人們給它乙個“地脈龍”的美譽;那根長得像少女輪廓的石柱被稱為“燕陽女神”,她居住的地方被稱為女神洞地下水化學沉澱形成的牆流石,因為苦笑掛在石壁上的豐碩成果,成為名副其實的“糧食收穫”;還有涓涓細流的山泉,倒掛的“玉女湯”;造型逼真,宛如龍滾滾的“騰龍瑤潭”;幾顆鐘乳石,緊密交織在一起,造型像龍爪“龍爪石”等,都給人以強烈的蕭物象形圖印象,各有各的品味。
在充分領略了鐘乳石洞的奇觀之後,再回首往事,大型原土家族場景歌舞《沂水麗川》有著獨特的風味。
這是一座借助天然洞窟殿、雄偉的洞窟而建的原創生態洞窟劇場,搭配土家族古色古香的高蹺建築,呈現出古樸原始的環境氛圍。
現場歌舞《沂水麗川》以土家族文化為背景,以土家族的古老傳說為藍本,在浪漫的藝術氛圍中講述了巴族祖先麗君、鹽水女神的淒美愛情故事。 巧妙地穿插肉鈴、八寶銅鈴舞、毛古斯、龍舟曲等土家族特色歌舞,生動還原了土家族兒童以歌為媒介、自選伴侶的傳統習。 當載著執著愛情的五彩小船緩緩划向舞台**,土家族女子洪亮的歌聲在洞窟上空迴盪了許久,全場爆發出持久的掌聲。 作為乙個身臨其境的觀者,我也偷偷地把這幅土家族生活的絢麗畫面收藏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