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秦嶺真的有“大蛇”嗎?

Mondo 歷史 更新 2024-01-19

秦嶺歷來是神話傳說的發源地,這裡上古有才仙,如今也成為許多作者靈感的素材庫,比如南派三叔的名著《盜墓筆記》,其中有一章是關於秦嶺神樹的, 將腦洞與神奇的地理特徵相結合,一度讓讀者相信這是真的。

金庸大師的《射鵰英雄》,楊過和小龍女隱居在中南山腳下,遠離世間的煩惱,兩人在這裡修煉,過著悠閒的生活,讓大家嚮往,到秦嶺旅遊時都忍不住尋找, 也許哪個不起眼的洞穴是傳說中的活死人墓。

而《射鵰英雄傳》中高手們的終極比拼,場地選在華山,金庸大師的設定可謂精彩,此刻乘坐纜車的華山,如果沒有非凡的體力和勇氣,是很難爬上山頂的,更何況是宋代的華山, 絕對是千山飛鳥飛,千人滅,不費吹灰之力。

既然秦嶺如此雄偉神秘,關於它的猜測就層出不窮,比如裡面是不是盤踞著一條大蛇,這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說自古以來就有,因為早在《山海經》中,就記載在秦嶺山脈有一條名叫燭陰的大蛇,體長1000多公尺,一頓飯要吃掉幾百頭牛。

《山海經》向來是一本奇異的書,一般都算是奇異故事,但可以記載為另一本嚴肅的書,頗有地理風的經典。

據推測,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而人類的誕生只有幾百萬年。

秦嶺的出現也是相當早的,早在4億年前,陸地就逐漸顯現出來,三疊紀時期就開始有了山峰的雛形,8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秦嶺連綿不斷的山脈已經和今天一樣。

據估計,當時地殼劇烈震動,大自然的碰撞形成了今天中國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

俗話說,無風無浪,就算燭陰真偽要打上問號,但秦嶺山里有一條大蛇,在遠古時代就應該存在。

人類雖然擁有其他生物所沒有的想象力,但他們的想象力也一定是建立在某種現實之上的,根本無法想象出從未見過的生物。

就像科幻電影中的外星生物,居然是各種昆蟲的數百倍放大版,據此推斷,既然傳聞中的大蛇有鼻子和眼睛,估計它曾經生活在秦嶺山脈,被附近靠山吃山的居民目睹, 所以有各種各樣的傳說。

而當年的地球環境,其實也非常適合超大型生物的生存,當時的氣候溫暖潮濕,含氧量也極高,據說連蚊子都比現在大很多,估計和喜鵲一樣大,所以地球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恐龍。

恐龍的滅絕也被推測與地球環境的變化有關,它們體型龐大,消耗量大,含氧量突然下降,感覺就像被卡在脖子上,無法呼吸,找不到食物,所以自然而然地很快就滅絕了。

能活下來的都是天擇的小生物,適者生存。

既然恐龍體型很大,蛇肯定不小,在教科書上滅絕,是乙個快速的過程,但那個時候,其實也經歷了緩慢的變化,很難讓蛇世代生活在秦嶺山脈,山本身植被豐富,含氧量高, 因此,生存並不少見。

但本應有100公尺甚至公里長的蛇已經不復存在,首先溫度比上古,算是小冰時期,蛇要麼長期睡在乙個地方,要麼不適應氣候自然滅絕。

秦嶺正在修繕貫穿群山的鐵路,他們從來沒聽說過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過什麼神奇的蛇。

畢竟,山上的鑿子是相當吵鬧的,而蛇是一種非常聰明的動物,用棍子輕輕敲打草叢就能把蛇嚇跑,他們不會聽到鑿子的隆隆聲。

所以既然在整個建造過程中沒有大蛇的蹤跡,那麼從側面也說明,秦嶺山脈的大蛇此刻已經滅絕了。

但大自然的動物是很神奇的,隨著這幾年生態環境的保護,已經有許多滅絕的生物重新出現,也許在未來,當地球環境再次變暖時,傳說中的蛇可以重新煥發青春。

特別是秦嶺,相當廣闊,除了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的山巒和山谷外,其實還有許多被厚重的群山環繞的僻靜山峰。 如果不是鐵路規劃的路線圖上,幾十年都不會有人踏進去,一條大蛇會在裡面甦醒,大家根本感受不到。

就算蛇長得大,其實也是天生怕人類的,說不定它會在沒有井水的情況下橫渡秦嶺,直到勇敢的冒險旅行者不經意間闖入,才會意外撞上前線,不知道有沒有平安歸來的機會,畢竟大蛇不是傳說中的素食者。

毋庸置疑,《山海經》中的燭陰一頓飯要吃一百多頭牛,屬於純無肉不歡,而《西遊記》中的蟒精也吃動物、與人共生,估計《白蛇傳》中的白素貞因為與許仙的感情,對人有一種特殊的情結, 並且可能不吃人。

所以,就算此刻發現大蛇出現在秦嶺,估計也很難有確切的訊息,除非借助無人機等裝置在高空拍攝,但秦嶺山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大蛇在地上爬行,不會飛, 所以應該不清楚。

所以,從理論上講,目前秦嶺不會有大蛇的蹤跡,但即使有,也無法證實,但無論如何,在地球初期,秦嶺是有大蛇的。

畢竟,早年的地球氣候溫暖潮濕,非常適合蛇類生長,而豐富的含氧量也有利於蛇類的生長。

作為一本世人無法定義的奇書,詳細記載了蠟燭的長度和消失的原因,不禁讓人思考更多。 研究這本書的專家很多,複製畫中的地形可以和地圖差不多。

那麼大蛇可能真的生活在秦嶺,只是這幾十年是不存在的,不然穿越秦嶺的鐵路建設已經很多年了,這麼大的工程量也沒把他們嚇跑。

蛇類謹慎敏銳是沒有道理的,答案只能是它們要麼因為寒冷的氣候而冬眠,要麼早就悄無聲息地消亡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