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潭省北部,有一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村落——山仙梅村,它與嵐島島上的其他村落不同,山仙眉村的美就在於它所承載的歷史文化底蘊。 在這裡,沉寂了數千年的貝殼丘頭遺址正在被喚醒,古樸的村莊正在重新煥發活力。
天空俯瞰著仙梅村的山。
古村落講述新故事
初冬時節,走進蘇平區山鮮梅村,田野綿延,清脆響亮的鳥鳴聲迴盪在鄉村,獨具特色的傳統石屋散落......在我面前的是一幅“詩意田園”的美麗圖畫。
據悉,傳統建築面積約佔山鮮梅村建築面積的65%,但其中不少早已破敗不堪。 近年來,這些傳統建築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村民陳旭明將家裡的空置房屋改造成客棧,開業以來就被眾多遊客入住。 “我們的房子靠近北部生態走廊和長江敖,所以我們考慮過回來修繕,把它改造成民宿和旅館。 陳旭明說,在兩個村委會的支援下,很多村民都像他一樣回到家鄉創業,村里變得熱鬧多了。
既要保護古村落的歷史面貌,又要不斷融入新時代鄉村發展特色。 山仙梅村黨支部書記陳蓉說,近年來,隨著實驗區文旅產業的發展,不少村民和年輕人回到家鄉開客棧。
如今,村里的環境越來越美,很多村民開始回村定居,才今年上半年,已經有十幾位村民對閒置的老房子進行了翻新,希望下一步能讓民宿客棧變得特別, 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平台。陳蓉說。
古代遺跡煥發青春
貝殼山頭遺址位於山鮮梅村東北部,遺址出土有石器、拋光石斧、石骨箭頭、骨匕首和動物骨骼。 已經確定這些發掘來自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 當時出土了許多陶碗、陶罐、陶罐等器皿。 陳蓉說。
據介紹,貝殼冢遺址於2024年首次被發現,隨後在2024年和2024年進行了兩次考古發掘。 2024年,福建省考古隊組織了一次平潭文物考古發掘,清理了遺址內21個貝殼堆積坑和一座墓葬,出土了石、骨、玉、貝、陶等200餘件,破碎陶器碎片上千塊。 陳蓉說,這些出土的文物都是手工打磨的,有的文物甚至還有裝飾圖案,“這說明當時嵐島的祖先已經掌握了一些比較先進的製作技術,這些文物上的裝飾不僅可以裝飾美化,還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
2024年,貝殼秋頭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當年的專家調研,以貝殼秋頭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在福建沿海地區被發現。 地層研究結果顯示,貝殼秋頭遺址早於福建閩侯發現的檀石山文化遺址,是閩台文化同源的有力證據,對閩台文化關係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我們都很高興看到這些文物從土壤中挖出並儲存在博物館中。 陳蓉說,村里還注重文物保護工作的宣傳工作,發放各類宣傳品,切實增強了村民的文物保護意識。
遊客經常來村里住宿,在節假日和週末更是如此。 村民林淑良說,現在山仙梅文化旅遊的優勢正在慢慢挖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鄉創業,能感受到村里正在散發著新的活力。 (作者:林同新,溫 江新恆)。
*:平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