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亞琪.
最近,夜校在年輕人中流行起來,甚至有人組織了“夜校”。 除了傳統的傳授個人技能的夜校外,浙江杭州一家社群辦的夜校近日還“對待”了嚎叫嬰兒的父母,引發熱議。
據報道,社群推出了乙個名為“聰明父母學院”的免費課程。 在過去的三個月裡,課程從親子關係到夫妻關係,從有效溝通到應對情緒失控,從叛逆到校園暴力,......這所家長夜校解答了200多位家長的困惑。
家庭教育一直被認為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對這類課程的關注和參與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家長們已經意識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專業性。 面對不和諧的家庭氛圍或不健康的生活狀況,他們願意正視存在的問題,主動學習和改變。 這是對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員的理解和尊重,也有必要教育自我反省和行動。
事實上,近年來,“讓父母失望”、“壓抑教育”等教育話題時有不時被討論,甚至有不少人呼籲家長“憑證上班”,打破了社會層面對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期待。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和社會形態的轉變,家庭關係日趨複雜,舊的家規被檢討和打破,父母與子女的教育關係模式自然需要與時俱進。
新華社記者陳思涵攝。
平心而論,教育孩子的初衷不想當好父母的父母可能並不多,但代際之間立場和觀念的差異是注定存在的,關鍵是如何科學地對待和處理。 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夜校“家長課堂”的開設為家長提供了尋求科學幫助的機會。 通過家庭教育基礎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的育兒觀念和科學技能,認識自己的責任,明確家庭角色,掌握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和科學處理問題的方式。
但同樣重要的是要意識到“家長課堂”存在一定的侷限性。 父母教育是對成年人的教育,改變成年人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學習不等於做事,也不排除有的家長“學了很多知識,但在家庭教育上還是做不好”,所學的知識能正確應用多少,還需要打個問號。 而且,家庭教育是個體化教育,課堂只能提供一種公開的、模板化的方法,不可能針對每個孩子、每個家庭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2024年施行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提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 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援和服務。 由此可見,家庭教育需要家庭成員承擔責任,國家和社會需要通過政策和機制來支援和促進家庭教育的發展。 例如,從社群夜校設立的“家長教室”的小方面來看,如果能更好地適應學校教育,是加強家庭與學校關係、優化教育效果的有益嘗試或者從社群出發,不僅在課堂上,在課堂上,在課堂外是否能建立定期的諮詢或求助機制,等等。
家庭教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健康的親子關係的形成和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 夜校的“家長班”只是在社會層面提公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一次探索,並不是家長聽了好幾遍課就能輕易解決的問題,最終還是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長遠的成功。
熱點**推薦。